Ciglitazone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凋亡诱导作用及瘤细胞周期蛋白的变化

来源 :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ciglitazone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内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肝癌动物模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ciglitazone实验组(B组,10只).B组隔天注射ciglitazone 100μl(100μmol/L)于瘤内连续15次,对照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个月后,切除瘤灶,测量瘤灶大小,并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素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p21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ciglitazone治疗后
其他文献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预后差,病死率高,其主要原因是该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最近研究表明: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的增加在急性胰腺炎(AP)形成早期以及由AP
患者,男24岁,以'反复发热、乏力、纳差3年,间断呕血、黑便4月'入院.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乏力、纳差,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1℃,无黄疸、腹痛、腹胀,在当地医院经
胰腺癌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目前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仅15%左右,五年生存率徘徊在10%左右。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简称梗黄)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探讨L-精氨酸(L-Arg)对其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除1组外,采用双重结扎胆总管
目的探讨单发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年半来治疗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入院后确诊为转移性肝癌,肝脏转移灶均为单发,肿瘤直径在4.5~12.4 cm,平
由于胰腺癌患者严重的营养不良,胰腺癌手术操作较复杂,涉及的组织器官较多,因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旨在尽量减少胰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并
目的介绍一种肝癌右后叶切除术的方法,并探讨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6例中采用肝癌右后叶切除术方法进行分析,具体介绍了手术方法.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和手术并发症.结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