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教育和自我管理预防抑郁症复发恶化的效果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73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预防抑郁症患者复发或恶化的效果。

方法

非发作期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3分的门诊抑郁症患者开放式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随访1年。干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团体认知行为心理教育、参加自助团体和对抑郁情绪自我管理,对照组继续常规治疗。主要结局是抑郁复发或恶化发生风险,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生存曲线。

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抑郁复发或恶化风险(χ2=5.70,P<0.05)、年复发或恶化率 [干预组27%(8/30),对照组53%(16/30),χ2=4.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复发或恶化时间[干预组(4.75±2.49)月,对照组(6.63±3.10)月,t=-1.4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失访风险(χ2=1.66,P>0.05)、年失访率[干预组13%(4/30),对照组23%(7/30),χ2=1.00,P>0.05]和平均失访时间[干预组(7.25±3.78)月,对照组(4.00±2.58)月,t=1.7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可能有效预防抑郁症复发或恶化。

其他文献
目的对强迫症患者的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符合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n=63),以及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n=61)。所有被试接受一般资料、自我认同感量表、安全感量表、Yale-Brown强迫量表等评定。结果强迫症患者的自我认同感量表总分[(50.81±7.52)分]低于对照组[(55.10±6.86)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女性强迫症患者的自我认同感量表总
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心理剧干预对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剧干预程序;选择某未成年劳动教养管理所60名青少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对试验组青少年进行心理剧干预;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干预前后两组青少年应对方式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试验组青少年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为(1.40±0.42)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为(2.19±0.32)分,干预后积极应对方式为(2.13±0.36)分;消
目的调查10~13岁儿童近1年受虐情况,探讨受虐与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焦虑抑郁水平以及儿童自我意识的关系。方法1500名10~13岁儿童首先经过儿童受虐筛查表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儿童进一步通过调查者面访核实,确定受虐儿童的同时按照相同年龄和性别匹配1名未受虐儿童作为对照。全部受虐组和对照组学生需要接受精神障碍诊断和心理卫生量表评估。结果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过去1年在家庭中遭受虐待的比例为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