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拖延症”,要的不只是催促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cur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把寒暑假作业留到开学前一晚;制定好了复习计划,考前还是要抱佛脚;总说自己学业繁忙,但大块的业余时间都在玩游戏;晚上熬夜,上课经常迟到:这些都是患了“拖延症”的表现。
  在互联网日益繁荣的今天,这一代青少年在学习之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诱惑,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想要治疗“拖延症”,首先就要从培养意志力,抵制诱惑开始。
  作为家长来说,无需过多地催促孩子,这对“拖延症”患者来说是无效的;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以及学习热情的变化,适时给出你的建议。
  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大约7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学生表示“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超过25%的成年人也患有“拖延症”,并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知名社交网站“豆瓣”有一个“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平均每天就有30个人加入到这个小组,当中的大多数是学生和白领。
  他们纷纷发帖,讲述自己因为拖延错过了出书、错过高薪工作,还有人因为玩电脑游戏错过了对国足队员的采访,甚至有人因此丢了文凭,错失出国留学的机会。
  如何判断自己或他人是否得了“拖延症”?
  加拿大约克大学心理学专家雷恩认为,人人都有拖延的时候。如果拖延只是发生一两次,是正常的;但如果总是找借口拖延,实际内心不愿做事,那就很可能患了“拖延症”。
  他总结“拖延症”有以下几个特征:
  从任务计划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拖越久;每次开始行动都要等整点,到了整点,依旧不肯动手;即使决定要开始做最重要的事,还是要先去做些别的事,比如泡杯咖啡;不容许别人占用自己的时间,自己却不珍惜;总是在等待一个 “好心情” “好时机”才做重要的事;无法专心做一件事,总被某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打断转而去做别的事;学生把寒暑假作业留到开学前一晚;制定好了复习计划,考前还是要抱佛脚;总说自己学业繁忙,但大块的业余时间都在玩游戏;晚上熬夜,上课经常迟到……这些都是患了“拖延症”的表现。
  追根溯源,“拖延症”患者的心理原因有以下几种:
  没有自信。因为每次任务都完不成,对自己评价越来越低,即使完成了任务,考出了高分,也认为是自己运气好。暗示自己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太忙”。
  顽固。对别人的催促没有反应,认为等自己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压力过大无法疏解。重要的事情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拖拉。
  抵触情绪。有些人抵触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拖延;有些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对他布置的作业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一种形式。
  强迫倾向。拖延成了习惯,形成了强迫心理,比如下决心早睡,却还是每天熬到半夜。
  完美主义。太想把一件事做好,一直都在想各种各样的计划,结果却一直没有行动。
  当出现以上心理状况时,人们会倾向于选择较为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追求及时行乐,以网游、同学聚会或是熬夜看剧等项目来减轻压力,获得暂时的满足感。一旦沉溺其中,便会使拖延进入恶性循环,即使是考试报名这样的小事也会被一拖再拖。
  所幸,治疗“拖延症”是有方法可循的。
  “拖延症”的产生,是与意志力有关的。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斯坦福大学Walter Mischel博士在幼儿园里进行了一系列“棉花糖实验”。
  参与实验的小朋友需要与棉花糖“共处一室”,等待一段时间(通常为15分钟)后,当实验者返回房间时棉花糖还没有被吃掉,则小孩可以再获得一颗棉花糖。实验结果显示,只有不到1/3的孩子能够通过遮住双眼,或转过身去不看、不碰棉花糖,坚持到实验者返回。
  棉花糖实验证明,意志力存在缺陷是人类的天性;那些能够经受得起诱惑的人,也经过了一番努力。
  在互联网日益繁荣的今天,这一代青少年在学习之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诱惑,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想要治疗“拖延症”,首先就要从培养意志力,抵制诱惑开始。
  强化意志力=积极的态度 专注的精神
  “拖延症”患者会因为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而降低对自己的评估,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根据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拖延症”患者都会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感到内疚。而这种内疚,恰恰会给他们带来更大压力,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因此,想要治愈“拖延症”,首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即使计划完不成,也无需自责。当孩子饱受“棉花糖”诱惑折磨的时候,如果能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梦想,比如为什么要出国留学,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等等……时常提醒自己,那么压力也会变成动力。
  其次,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让自己有精力百分百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给无聊的事情增加一些趣味性。如果常常因为经受不住手机的诱惑而无法开始学习,不如试着使用“番茄工作法” “扇贝单词”这样的学习软件,不仅让学习变有趣,还能起到督促作用。
  专注力的培养需要“内外兼修”
  丹尼尔·文格纳的“白熊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心理的“反弹效应”。
  实验要求一组实验对象尝试在5分钟的时间里不要去想象一只白色的熊,另一组则不作要求。整个实验过程要求实验对象用语言刻画他们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当想到一只白熊的时候就按铃报告。
  实验结果是,前一组实验对象按铃次数是后一组的两倍。这个结果被后来的很多不同实验反复证明。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有时候,人越是要让自己专注于某件事,偏偏就会心猿意马。
  因此,“拖延症”患者不必太过纠结于自己的“不专心”,应该通过观察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寻找自己专注力的规律,制定更合适自己的学习计划。作为家长来说,无需过多地催促孩子,这对“拖延症”患者来说是无效的;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以及学习热情的变化,适时地给出你的建议。
  如果孩子容易受环境影响,建议他们试着与专注力较强的同学在一起,这些外界因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专注力,久而久之便可养成良好的习惯。
  计划赶不上变化,切勿因完美主义丧失了行动力
  完美主義者的问题在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因为完美主义,所以迫切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迟迟不肯行动。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容易轻视那些看起来无聊但绝对有能力完成的事情。由于拖延,这些“小事”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些突发状况,或因为错过了最佳解决时机而令整个计划变成“烂尾”。
其他文献
看《西游记》时,觉得孙悟空很是聪明可爱,灵慧透顶。菩提祖师开坛讲道的时候,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自然是孙悟空对菩提祖师的讲道领悟至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当菩提祖师问孙悟空要学些什么本领时,孙悟空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于是菩提祖师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
目的: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表现为糖量异常或高血糖,胰岛素抵抗是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脏糖异生紊乱导致的肝糖输出增多是机体高血糖发生的重要原
样例又称例子或范例,是一种能够例说或表征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的相对具体的实体,能够展示同一类事物性质的样本或值得模仿的榜样.样例在原理学习与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研究学习迁移问题的热点之一.  样例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研习样例而习得专家的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样例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数学样例是数学问题及其解答的组合体,或者是一个数学概念、公式或原理的一个具体“实体”对象.在
第一部分,目的:采用紫外线反复照射裸鼠局部皮肤的方法,造成皮肤光老化,探索建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新方法。   方法:紫外线照射裸鼠背部右侧标记区域皮肤(2.5cmxl.5cm),并以
目的:目前比较高剂量他汀和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治疗效果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缺乏亚洲人群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主要关注他汀和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治疗方案对于接受冠状动脉
阅读课是英语课难度较大的课型。它不像听说课,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说说练练,学生非常感兴趣。在上阅读课时,学生面对一篇较长的文章,面对着生词,在短时间内要理解文章内容并解决和文章相关的一些问题。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老师的传统做法通常是:快速阅读,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找出答案,提问,学生回答;精读,提出若干个问题,展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仔细阅读,找出答案,提问,学生回答;分析文章重点句式、短语等。这种教
1  那天我正和朋友小美打电话说事情,但是没说上几句她就要对着电话外吼几句,这样吼了好多次之后,小美焦急地跟我说,“孩子又吵架了,我先处理。”然后急匆匆就挂了电话。  等她再打电话来已经是两个小时之后了,电话一接通,小美先和我道歉,然后就开始倒起了苦水。  家里的老二最近两岁了,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也有了物权的概念,看见什么玩具都要说是“我的”。但是六岁的姐姐并不让着她,两个人经常为了抢玩具吵架。 
期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读者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图书馆要在新形势下迅速转变,从服务理念、馆员素质、网络化、信息化及服务领域、制度建设几方面入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