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包装造型设计课程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理论教学——果图绘制——模型制作”三阶段渐进式教学体系,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角度,对包装造型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性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包装造型分段教学改革包装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艺术类课程在其整个教学体系和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包装造型设计》是其中一门重要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造型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包装造型的思维方法和设计原则,得到一定实践技能的训练。目前本课程尚无全国统一教材,缺乏相关课程的借鉴经验,在此情况下,我们不断摸索,一边实践,一边总结,逐渐改进充实。现从教学角度就《包装造型设计》课程发展问题,从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作以下探讨。
一、课程特点
我校的包装造型设计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共32学时。在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造型理论知识,绘制容器造型效果图,最终还需要完成容器造型的实物制作。课程的综合性、创造性特点突出。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几乎没有美术基础的理工科学生,他们虽然掌握着熟练的逻辑思维方法,但却不善于使用形象思维,这样学习本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困难。如何使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工科学生在32学时左右能独立完成一般的包装容器造型设计,这无疑给任课教师提出了一个较大的难题.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运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二、分段教学法
包装造型,就是依据特定产品包装的物质与审美功能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材料、结构以及手法,运用包装设计的美学法则来创造包装的立体外观形态。我们通常所说的设计是指构思,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而造型就是用来表现形状的一种概念,是具有特定的使用目的的某种盛器。好的包装造型不仅要求外观别致,也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要素,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包装造型设计是包装设计的基础。造型设计可以说是实用性的立体设计与艺术创造行为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容器造型设计方法和技巧,并建立一定的立体形态思维,了解从容器造型设计的构思到具体方案以至称为产品的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锻炼学生的市场调研,图纸表现以及具体实践与动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因此依据课程教学目的,我们将包装造型设计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三个阶段渐进式完成。
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重点是教导学生理解造型,掌握形态塑造的方法,并能够深刻理解形态构成元素、形态与材料、形态与功能、形态与文化、形态与语意、形态与仿生等的关系。因此在理论教学阶段中紧紧围绕上述六个方面展开教学,并穿插实例分析,将设计基础和设计理论融入设计案例中讲解,拓展教材内容。根据本课程各章节的特点,精选素材、合理组织,精心制作集图片、动画、视频、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各类包装容器的图片和包装容器生产线的视频穿插其中,不仅使授课内容形象生动、又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形态与材料关系中,根据以往的教学反馈,学生对于材料工艺的知识掌握不够,这一教学弊端在学生进入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中不断体现出来。学生往往重视包装效果图而忽视材料工艺,对自己设计包装的材料加工工艺及流程完全没有了解,设计出很多不切实际的产品,造成材料的浪费和人力加工成本的提高,甚至会影响造型的成功率。因此,在教学中强调产品与材料的密不可分,增设了材料的对比实验教学,通过对木材、陶瓷、纤维材料、金属、玻璃到塑料等各种材料的感知与触摸,让学生感知不同的材料所呈现不同的视觉面貌,包括有视觉的感受所造成的心理的感受。并通过视频了解各种材料的加工工艺及工艺特性,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材料的各种元素,发挥材料的形态、色彩和肌理在包装造型设计中的作用。
同时教学中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掌握点、线、面、空间构造原理为最基本的要求,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教师从材料、语意感知、仿生设计等思想中寻找造型的创新知识,从中探索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这门课程的意义。如在形态与语意的关系讲解中,引入日本三得利综合饮料厂商推出的威士忌酒玻璃瓶(图1),让学生用一些形容词把对象的第一印象概括出来,如“胖胖的”“圆乎乎”“黑乎乎”……这种引导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触动学生的直觉,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而思路宽阔,特别是在讨论中要强调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营造轻松而有效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做了好的准备。课堂中增加相互探讨交流的机会,提倡教学上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
理论教学阶段,要求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多查阅文献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有意识地收集国内外与包装相关的教学素材,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包装技术、包装资讯和行业动态传达给学生。选择案例讲解时,多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造型实例,如洗发水瓶型的各种造型及各种开启方式等,通过这些实例讲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对专业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经常提醒学生多发现、多收集身边的包装,遇到新型的、特殊结构的容器时可以收集起来,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提高了理论教学的实效。
2.效果图绘制
包装容器效果图通常可以理解为设计者将对容器效果的设计意图和构思进行形象化再现的形式,所谓的效果图,就是通过3D软件对包装容器做三维示意图,目的就是为了直观的感受设计方案的最终表现。当今的三维软件在制作效果图上用的较多的有3DMax、AutoCAD、3Maya等,其中3DMax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使用最广的三维处理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码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3DMax技术在包装设计行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能为产品的包装展现立体效果,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如何实现包装产品的3D建模,是实现包装方案预想最为关键的问题。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穿插了3DMax的软件教学,利用计算机绘图弥补了工科学生手绘能力的不足,提高了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包装造型分段教学改革包装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艺术类课程在其整个教学体系和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包装造型设计》是其中一门重要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造型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包装造型的思维方法和设计原则,得到一定实践技能的训练。目前本课程尚无全国统一教材,缺乏相关课程的借鉴经验,在此情况下,我们不断摸索,一边实践,一边总结,逐渐改进充实。现从教学角度就《包装造型设计》课程发展问题,从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作以下探讨。
一、课程特点
我校的包装造型设计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共32学时。在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造型理论知识,绘制容器造型效果图,最终还需要完成容器造型的实物制作。课程的综合性、创造性特点突出。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几乎没有美术基础的理工科学生,他们虽然掌握着熟练的逻辑思维方法,但却不善于使用形象思维,这样学习本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困难。如何使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工科学生在32学时左右能独立完成一般的包装容器造型设计,这无疑给任课教师提出了一个较大的难题.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运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二、分段教学法
包装造型,就是依据特定产品包装的物质与审美功能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材料、结构以及手法,运用包装设计的美学法则来创造包装的立体外观形态。我们通常所说的设计是指构思,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而造型就是用来表现形状的一种概念,是具有特定的使用目的的某种盛器。好的包装造型不仅要求外观别致,也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要素,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包装造型设计是包装设计的基础。造型设计可以说是实用性的立体设计与艺术创造行为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容器造型设计方法和技巧,并建立一定的立体形态思维,了解从容器造型设计的构思到具体方案以至称为产品的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锻炼学生的市场调研,图纸表现以及具体实践与动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因此依据课程教学目的,我们将包装造型设计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三个阶段渐进式完成。
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重点是教导学生理解造型,掌握形态塑造的方法,并能够深刻理解形态构成元素、形态与材料、形态与功能、形态与文化、形态与语意、形态与仿生等的关系。因此在理论教学阶段中紧紧围绕上述六个方面展开教学,并穿插实例分析,将设计基础和设计理论融入设计案例中讲解,拓展教材内容。根据本课程各章节的特点,精选素材、合理组织,精心制作集图片、动画、视频、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各类包装容器的图片和包装容器生产线的视频穿插其中,不仅使授课内容形象生动、又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形态与材料关系中,根据以往的教学反馈,学生对于材料工艺的知识掌握不够,这一教学弊端在学生进入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中不断体现出来。学生往往重视包装效果图而忽视材料工艺,对自己设计包装的材料加工工艺及流程完全没有了解,设计出很多不切实际的产品,造成材料的浪费和人力加工成本的提高,甚至会影响造型的成功率。因此,在教学中强调产品与材料的密不可分,增设了材料的对比实验教学,通过对木材、陶瓷、纤维材料、金属、玻璃到塑料等各种材料的感知与触摸,让学生感知不同的材料所呈现不同的视觉面貌,包括有视觉的感受所造成的心理的感受。并通过视频了解各种材料的加工工艺及工艺特性,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材料的各种元素,发挥材料的形态、色彩和肌理在包装造型设计中的作用。
同时教学中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掌握点、线、面、空间构造原理为最基本的要求,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教师从材料、语意感知、仿生设计等思想中寻找造型的创新知识,从中探索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这门课程的意义。如在形态与语意的关系讲解中,引入日本三得利综合饮料厂商推出的威士忌酒玻璃瓶(图1),让学生用一些形容词把对象的第一印象概括出来,如“胖胖的”“圆乎乎”“黑乎乎”……这种引导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触动学生的直觉,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而思路宽阔,特别是在讨论中要强调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营造轻松而有效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做了好的准备。课堂中增加相互探讨交流的机会,提倡教学上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
理论教学阶段,要求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多查阅文献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有意识地收集国内外与包装相关的教学素材,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包装技术、包装资讯和行业动态传达给学生。选择案例讲解时,多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造型实例,如洗发水瓶型的各种造型及各种开启方式等,通过这些实例讲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对专业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经常提醒学生多发现、多收集身边的包装,遇到新型的、特殊结构的容器时可以收集起来,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提高了理论教学的实效。
2.效果图绘制
包装容器效果图通常可以理解为设计者将对容器效果的设计意图和构思进行形象化再现的形式,所谓的效果图,就是通过3D软件对包装容器做三维示意图,目的就是为了直观的感受设计方案的最终表现。当今的三维软件在制作效果图上用的较多的有3DMax、AutoCAD、3Maya等,其中3DMax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使用最广的三维处理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码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3DMax技术在包装设计行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能为产品的包装展现立体效果,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如何实现包装产品的3D建模,是实现包装方案预想最为关键的问题。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穿插了3DMax的软件教学,利用计算机绘图弥补了工科学生手绘能力的不足,提高了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