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活性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jia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端粒酶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36例膀胱癌、18例肾癌肿瘤组织及54例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5.2﹪(46/54),其中膀胱癌88.9%(32/36),肾癌77.8%(14/18).肿瘤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为阴性(0/54),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 01).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泌尿系
其他文献
针对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易合并感染这一难题,我院血液科近3年对这部分患者全部使用层流床,让患者在一个相对无菌的独立的层流床单元内接受治疗、休养,大大降低了患者合
①目的探讨亚甲蓝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生化机制。②方法采用能量纠正试验研究亚甲蓝对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③结果亚甲蓝具有显著的抑制癌细胞增殖能力,ATP能够部分纠正亚甲蓝
沃尔泽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自由主义的方式,对正义的分配做了一种广泛的、平等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解释。在沃尔泽看来,政治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一组社会善应该如何分配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编辑出版学研究带来了一场以数字为核心的变革,让编辑出版学出现新热点并且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本文利用 CiteSpace 软件,以编辑出版学近五年的 1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