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少数民族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da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条件下,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衰败和异化的两种极端,如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并将其运用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是当下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六盘水彝族文化在乡村中的传承与应用为例来研究,以期为少数民族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彝族;美丽乡村;文化传承;应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彝族文化的传承
  彝族文化和彝族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维系着本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本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支撑,同样也是民族影响力的主要方面,更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1]。
  (一)彝族文字的发展
  彝族文字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彝族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字从无到有、从萌发走到成熟,都具有彝族文化的特征,是先辈通过观察与研究物体的形态特征并将物体的形状描绘形成的彝文符号,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丰富的彝族文字。古彝族文字字符中体现了彝族先辈对自然的认知和征服自然的智慧与力量[2]。
  (二)古老的神话和传说
  彝族民间流传着大量的神话和传说,其中最具代表性并有彝文记录的是从史诗《勒俄特衣》中反映出的神话[3]。勒俄特衣,彝语音译意为“历史书籍”,该书是以长短句的形式,将朴素的现实主义与丰富的历史想象力相结合,以浪漫主义神话与耳闻目睹的自然界动植物及人类活动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阐释了天地的形成、万物的生长、山河的来源、发展及演变,和奴隶制度下等级、阶级、民族关系以及财产争夺、婚丧祭祀等内容。
  (三)彝族音乐
  彝族的音乐丰富多彩,歌曲、舞蹈优美动人,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节日舞主要有欢度火把节跳的“都火舞”,这是一种大型的女子集体舞,队形有双行横队排列式和圆圈式两种,但彝族人是以圆圈式为主。
  (四)彝族习俗
  婀娜多姿的彝族民俗风情让人返璞归真,去感受古老文明之韵味。彝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这种民俗风情,具体体现在他们的衣食住行、信仰崇拜等多方面。
  (五)彝族信仰
  彝族崇拜祖先,认为万物皆有灵,但他们也没有盲目地崇拜,也没有形成一个主宰一切的人物。彝族人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人去世后灵魂是存在的,而且变成了贵鬼,到处飘荡,在人间做坏事加害于人,因此,要及时请巫师来驱赶这些魂灵。
  二、彝族文化的衰退
  (一)建筑风貌不全
  在课题组员现场调查中发现,新农村建设使很多六盘水彝族的住房结构发生变化,许多原有的彝族建筑减少,新建的住房是典型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传统的彝族建筑几乎不复存在。新建的房屋和原有的建筑只是外形相似,彝族的建筑风貌不全。
  (二)節日气氛衰退
  六盘水玉舍镇海坪村的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这一现象导致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只有少数当地人举办,玉舍镇海坪村大多都是外地人,彝族文化节日氛围不断淡化。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和地域的特殊性,彝族人最开始的结婚方式为族内通婚,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彝族与外界交流的加强,外族文化的渗透和本民族人口流动,彝族人的民俗民风受外来冲击加大,民族观念逐渐弱化[4],节日气氛衰退,彝族文化的传承不容乐观。
  (三)少数民族文化异化
  课题组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彝族舞蹈表演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很多表演者不是彝族本族人民。再者,外来文化的入侵,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彝族的同质化。例如,彝族人民在重要活动庆典时也不穿彝族服饰。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挑战。
  三、海坪村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应用
  (一)九重宫殿
  九重宫殿是按照彝史上彝族君长的宫廷建筑建造的。首先,其建筑外形起伏不平,利用了九台地基的高差特点;其次,按照彝族文化形态,共分为七大博物馆展览区:彝族历史文化区、祭祀文化展示区、婚俗展示区、科技发展展示区、节日活动区、体育运动区和艺术区,是集彝族文化博物馆、商店、景观节点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彝族代表建筑;再次,建筑外墙上用彝文刻下的《宇宙人文论》[5],是彝族古籍中的名著,书中论述了阴阳﹑五行﹑干支以及人体部位等,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希慕遮广场
  希慕遮广场位于海坪村彝族文化小镇东侧,规划用地约3000平方米。广场中央伫立着彝族始祖希幕遮塑像,雕塑总高度31.8米,其中人物高度25.8米,由紫铜板手工锻造而成,基座为八边型造型高度6米,是现今全国最大的彝族人物塑像。
  希慕遮,彝族人尊他为始祖,公元前45世纪彝族父系一世祖。该雕塑的设计创作过程,经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众多彝族专家的反复论证研讨,并获得了广大彝族同胞的广泛赞誉,对传承并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精神、倡导和追溯一脉相承宗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支格阿鲁主题雕塑
  此雕塑位于海坪村彝族文化园火把广场前,支格阿鲁身骑飞马,目望苍穹的姿态。
  彝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支格阿鲁出生后整天大哭,他的哭声吵到了天界,于是天帝派食人魔前来捉拿母子。当母子俩被抓至天空时,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将小支格阿鲁从空中抛到地上,很幸运的是,小支格阿鲁掉到了龙巢里,支格阿鲁在龙的养育下成为一个具有超凡神力的英雄。这个传说一直流传至今,支格阿鲁被彝族人完美地塑造成一位心地善良、智勇双全的神话人物。据说,拥有神力的支格阿鲁,骑着一匹由飞鹰变成的飞马,到天牢里救出了自己的母亲,他一路为民降妖除魔,与黑暗势力做斗争。
  (四)太阳历广场
  太阳历雕塑广场是根据彝族十月太阳历修建的,广场正面是十根动物雕塑神柱,代表了彝族十月历的十个月份,正中央矗立着一根约5米高的火炬雕塑,两侧分别建造了彝族图腾雕塑——威武雄壮的猛虎和展翅翱翔的雄鹰。   据天文学家测定,十根神柱是按照彝族古老的枝柱杆观测太阳运动为原理来确定季节的。太阳早晨晒在竹神柱上,柱影投在祖先神柱上是“夏至”;照在太阳神柱,柱影投在祖先神柱上是“春分”和“秋分”;照在虎神柱上,柱影投在祖先神柱上便是“冬至”了。
  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提升策略
  (一)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基于海坪村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人才的缺失,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思想优秀、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文化工作队伍,为搞好彝族文化建设创造优质的条件。对于新一代青年人缺乏保护彝族文化意识的问题,在生活与工作过程中要时刻提升自身的民族意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树立起强大的民族意识[6]。
  (二)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加大海坪村的改革力度,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力加快发展的脚步;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优先解决特困彝族人口和小地区贫困问题。
  (三)增强彝族文化的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与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可以在当地举行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做民族特色的宣传视频,加强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以及扶持少数民族的文艺,进而使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得到更好的平台。
  (四)举办少数民族文化活动
  建立彝族文化博物馆和相关的历史建筑,建立彝族文化遗产数据库保护彝族的古书籍和修建彝族文化交流学习馆。通过举办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让他们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动人之处,从而主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五)政府主导,民企结合
  在傳承与发展彝族文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我们所调查的彝族聚居地海坪村,当地政府对当地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分重视,并且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民企结合模式,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支持该地彝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余大江.彝族历史文化传承的困境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5(1).
  [2]马锦卫.彝文字符文化特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
  [3]罗世荣.浅谈彝族史诗《勒俄特衣》中的支格阿龙[J].贵州民族研究,1985(4).
  [4]阿剑波.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以南涧彝族文化传承为例[J].法治与社会,2015(11).
  [5]田光辉.试论彝族《宇宙人文论》的认识思想[J].贵州民族研究,1985(2).
  [6]杨文英.论保山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J].保山学院学报,2014(6).
  作者简介:胡浪(1999-),男,贵州毕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程雪花(1991-),女,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郝玥(1998-),女,贵州省大方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杨平(1996-),女,贵州省仁怀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基金项目:本文由胡浪、程雪花、郝玥、杨平、杨宗兴、杨廷共同完成国家创新训练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六盘水少数民族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10977015)。
  *为本文通讯作者
其他文献
【摘要】气息,意为呼吸时进出的气,是人的“生命线”。本文所强调的是舞蹈中的气息运用,即随着舞蹈的韵律和情感有意识、主动地进行呼吸。实践证明,气息与舞蹈韵律、节奏、情感等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安徽花鼓灯作品《说兰花》为例,通过自身表演体悟,诠释气息运用不仅能有效地帮助舞者处理动作节奏、动作幅度,更有助于舞者表达舞蹈情感和舞蹈内涵。可以说,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气息运用是构成舞蹈作品“生命线”的重要因
【摘要】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是目前不少技师学院、职业院校、大学、民办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种管理模式。本文以山东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对实践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的背景、措施及其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技师学院;半军事化管理;德育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技师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内容涵盖诸多方面,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生活、心理健康
韩先楚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战将,也是一位敢于坚持真理,胸怀坦荡的战士。他有胆略,有魄力,敢作敢为,光明磊落,从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建国之后,他就对“左”的做法十分反感。我们有时开会见面,相聚交谈,他总是直言不讳地谈出对一些问题的意见。1959年的庐山会议,先楚、世友和我都是后来赶去的。等我们到达时,会议上的气氛已经很紧张了。有几次晚饭后,我们三人在一起散步,交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心里很忧虑。先楚的话
【摘要】学术会议上所接收的论文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该学术领域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笔者收集了中国国家汉办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11届会议所接收的论文,對这些论文题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下一阶段国际汉语教育有可能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综述研究将11届的文章归纳为16个不同主题,它们分别是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汉外对比、教材、文化、计算机辅助教学、
【摘要】本文试图从赣南采茶戏田元帅牌位谈起,试图阐释赣南采茶戏中的田元帅信仰问题。赣南采茶戏田元帅信仰研究,对于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及当代传承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笔者亦会继续进行相关后续研究,本文仅对赣南采茶戏田元帅信仰做了初步的推测和结论。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田元帅;田元帅信仰;田元帅牌位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多次对赣南采茶
2015年1月,东城区首个教育集团——五中教育集团成立,包括北京五中、五中分校、国子监中学、北京一中、方家胡同小学、四十四条小学、北京五中朝阳双合分校、北京五中通州校区。集团成立以来,围绕着“培养有精气神的学生,办有精气神的学校”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探索基于学生需求的十二年贯通培养模式  1.研制颁布集团教育系列标准  北京五中教育集团虽然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成员校,但是与
【摘要】《思旧赋》是向秀为了悼念被司马光所杀的嵇康、吕安而作的一篇抒情短赋,其文并序虽只有寥寥几行,却寄托着作者对昔日友人的无限哀思和他作为一名士人不得不隐饰自己的情感而走向与政治合作的无奈。全文字字血泪,掷地有声,令读过者莫不为之慨然而叹,抑郁感怀。  【关键词】嵇康;向秀;《思旧赋》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嵇康、向秀所生活的魏晋之际恐怕是历朝历代中最让士人感到无所适从,
【摘要】水城铁艺文化公园展现出三线建设与本土文化完美的融合,有清晰的三线历史发展记录,并通过景观雕塑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对于研究三线文化建设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勘测并进行研究。  【关键词】六盘水市;铁艺公园;三线建设;景观雕塑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雕塑被誉为“凝固之舞蹈”,水城铁艺文化公园不仅宣扬六盘水文化艺术,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中国三
【摘要】如何更好地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达到符合企业需求的标准,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做好相关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模式和完善实训室的教学条件,切实做好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通过科学制定课程安排等措施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建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优化了教学效果,以此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校企共建;实训
【摘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流淌在几千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不断给予人们前进的动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佛教文化,对人类理性的反省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洞察,使人们从思想上解放,教诲人们在娑婆世界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被尘世污染,从而能做到身心圣洁,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正与此不谋而合。舞剧《莲花》寓意高雅,谕旨佛教的出世思想,折射人性心灵中最本真的美好和善根。本文主要以舞剧《莲花》中“莲”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