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意搜集机制及其要素研究

来源 :江汉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其内在假设在于,具有较低公民精神的“群众”,其意愿需要一批符合相应成员资格标准并且保持较高服务伦理的搜集主体,通过搜集渠道加以“体察”。进入后全能主义时代,随着现实生态环境的变化。各搜集要素都发生较大历史变迁:搜集主体的道德热忱逐步消逝,其搜集动力出现了内外部双重不足趋势,民意主体的公民精神和参与意识却不断增强,搜集渠道虽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但部分发生了功能失灵。这使得原有搜集机制受到严重挑战,一系列改革应对措施逐步出台。在主体要素层面进行“整党”、“扩源”和“保先”,巩固与重
其他文献
团队共享心智是影响隐性知识学习水平的核心因素。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2003--2012年间有关共享心智与隐性知识学习的40篇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进行归纳分析,结论表明:团队共享心智
在市管县体制下,县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小,财政分配主要倾斜于市,县级财力弱,但事权(责任)却很大。为了克服这些弊端,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改善、扩大基层公共服务,发挥县市发展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