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其内在假设在于,具有较低公民精神的“群众”,其意愿需要一批符合相应成员资格标准并且保持较高服务伦理的搜集主体,通过搜集渠道加以“体察”。进入后全能主义时代,随着现实生态环境的变化。各搜集要素都发生较大历史变迁:搜集主体的道德热忱逐步消逝,其搜集动力出现了内外部双重不足趋势,民意主体的公民精神和参与意识却不断增强,搜集渠道虽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但部分发生了功能失灵。这使得原有搜集机制受到严重挑战,一系列改革应对措施逐步出台。在主体要素层面进行“整党”、“扩源”和“保先”,巩固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