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方法探讨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pingk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教育目标要求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要普及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普及素质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教育功能。笔者结合本校的生源实际情况,在研究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寻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提出大学体育教学促进素质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31—02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响应时代的召唤,是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走向。大学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使学生的体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不同层次的提高,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使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得到培养和进一步的升华。
  一、大学体育中的素质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各异性
  学生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大部分的特征与运动能力。大学生的遗传特征与形态,使得他们的运动素质与生理机能,乃至神经类型等身心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想在后天环境中得到改变和提高,这是较困难的任务。因此,笔者就针对大学生天性指标各异的特点,采取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增进健康,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大学体育教学是个独特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笔者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差异,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自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与技巧。在整个锻炼的过程中,锤炼他们的意志和耐力,使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下,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特点
  一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体育教学与完全的室内课,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高校实施体育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体育要实现增强学生体质,需要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并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通过体育课上学习的体育健康知识,对自己的健康水平、运动锻炼的状况作出科学的分析,并针对自己的健康水准,自己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锻炼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体育锻炼能力。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具有机体参与实践的反复性。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学生思维活动不可少,但是必须通过亲自参与机体活动的反复实践与训练,才能掌握住各种运动的动作技能和技巧,良好的锻炼习惯才能养成。高校的基础体育科学知识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实践,逐渐转换为体育技术和体育能力,并根据自己感觉和体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锻炼方法,指导自己的锻炼,以便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机体参与是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区别的显著特点。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健康第一,不忽视运动技术教学
  大学生的身心发育已经趋于成熟,基础教育阶段打下的运动基础良好,因而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切实实现“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体育活动为的是锻炼身体,但是锻炼身体需要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为基础的。没有正确的锻炼形式和方法,学生健体强身,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准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更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二)快乐运动成为健身运动的主渠道
  目前在高校中,体育课被多数的大学生视为一种负担,根本就谈不上“快乐”。体育教学艺术,其实质就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乐趣。笔者在多年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欲,借此产生运动乐趣。如对于女生的健美操的练习,笔者抓住女大学生无一不追求美的欲望,给学生播放奥运盛况,看运动员的优美身姿,激发学生想模仿的兴趣,然后配合相应的音乐让学生练习,对学生实施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
  (三)“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高校的体育教学需要教学模式的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为运动技能的训练,而是用运动技能的规律指挥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在继承传统模式优点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加具有科学性,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为实现教学目标,打破行政班的传统固定模式,实行分班与合班教学相结合,同时在竞技体育项目中,提高体育文化含量。
  (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驾齐驱
  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完美统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自身坚固的知识结构,对学生不同能力水平差异性的洞悉,结合教材和大纲的具体要求,采用灵活的体育教学模式,创设情景,让学生愿意主动模仿。因此,在锻炼中,师生要体验到成功与成就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两者的并驾齐驱。
  (五)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培养体育意识
  高校大学生,在思维上已经随着学识的增多而不断得到自我发展和完善,能够从简单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体育教学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教师需要激励大学生不断进行体育训练,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培养体育能力,真正理解“健康为首”的意义。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打破传统以运动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转为着眼于每个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过程性衡量评价。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与学生素质教育效果存在必然的联系,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素质教育,需要体育教师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在正确对待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客观而全面地评价体育教学效果,引导每个学生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军平.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2] 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3] 毛振.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 蒋心萍.体育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体育与科学,2005,(1).
  [5] 余其刚,李子煊.素质教育下学校体育应体现“健康第一”的原则[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责任编辑:钟岚]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管是行政职能或是加工管理,要求逐渐严格,尤其是财务部门中,工资管理问题,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开始应用现代化工具,并且随着单位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工资成为财
[摘 要]针对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以任务思维指导教学会阻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的问题,笔者以所在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以教执委发布的《核心课程实施方案》为指南,以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为导向,坚持面向过程与面向任务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以革新作业教学模式,革新专业课程教学和课程与能力考核方式,探索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专业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