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环城”:读懂家长的教育焦虑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b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地新建名校冠名学校数量激增。本应是正常的教育配套,却演变成为众多开发商炒作的热点,形成“名校环城”现象。媒体就此调查发现,抱着“买房进名校”的心理预期,一些群众购房后却发现,有的学校几乎人满为患,导致孩子难以入学,有的学校名不副实、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名校环城”指的是新建名校冠名学校,多密集分布在新城区。按理说,优质教育资源及时跟进城市扩展的步伐,本身并无问题,也符合“就近入学”的政策规定。然而,当这种名校“跟进”变成“批量复制”,当名校的“名头”成为地产销售的“噱头”时,事情显然就变味儿了。不客气地说,这就是在变相炒房。
  并不是反对为新城区搞教育配套,城市要发展,教育必须均衡,在新城区配置一定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拉大城市构架,吸引居民入住,也有助于解决主城区拥堵的问题。但当大家都“一窝蜂”涌到城郊拿地,必然会造成新的资源配置失衡。
  一则,可能会出现为开发而开发的“造城”潮。大饼越摊越大,城市远郊成了居民居住和孩子上学的地方,功能极为单一,其他相应基础设施都跟不上,有沦为“睡城”乃至“鬼城”的可能。而在城郊规划大批住宅,反而会加剧通勤的压力,难以有效缓解拥堵问题。
  再则,这种以追逐优质教育资源为诱饵的销售策略,因为击中甚至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必然会引来众多追捧,从而客观上推高了房价,加剧了当地房地产的市场热度,这与中央一直以来“房住不炒”的政策并不相符。
  当然,地方上或许对此并非不知情,只是出于拉动楼市的考量,或者说,原本就不希望看到楼市降温。某种程度上,“名校环城”现象体现了地方政府、地產商、教育产业链等几方主体的某种默契。毕竟,大家都明白,让当下不温不火的房地产热起来,只有挑动刚需。而最“刚”的刚需,莫过于教育。“中国式家长”最舍得花钱的地方,不外乎子女教育。
  事实上,类似的操作,在很多城市已经运行有年。总有一些城市管理者不是真正把力气和关注点放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上,不是通盘考虑城市规划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协调性,而一味在搞名校克隆上下巧劲儿,结果导致大量一般性中小学成为家长眼中的鸡肋,而少数名校则备受追捧,长此以往,只能继续加大教育的分化与割裂。
  想想看,那些去往远郊买房的家长,并非不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搭售房子的噱头,但最终还得咬牙买下来 。好学校就那么几所,还能怎么办呢?如果买房能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也只好如此了。
  可见,欲求遏制“名校环城”现象,除了从城市规划、从政策层面禁止房地产商捆绑教育进行宣传之外,治本之策仍在于从教育内部着力,本固则乱象不生。譬如,争取办好每一所中小学;尽可能多地供给市民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别让家长总生活在焦虑中;不要再瞎折腾了,教育就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
  谁在炒房?什么在逼着家长到处追着名校跑?地产商何以能够与名校合谋?教育不该是最基础的公共品吗?说到底,唯有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才会找到问题的症结,也才能有针对性地辨证施治。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为了延续文化,更是为了在文化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在民 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以民间游戏为主的传承形式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由于民间游戏有着非常独特的优越性,所以将民间游 戏和幼儿园教学融合起来,一方面是为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历史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的进入到幼儿的思想意识中,从小建立 中国历史文化体系;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本篇文章以民间游戏与幼儿园五大领 域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为框架,分别从民间游戏与五大领域结合的形式和内
新课程标准的设置为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指明了方向。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数学思 维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积极主动思考生活问题,动用头脑智慧及数学知识储备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围绕着新课标的指导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更有效性,使学生在教 师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取得数学学习的不断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