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部钻井井下复杂的地质原因

来源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2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地区井漏、井壁垮塌、高压盐水侵等钻井复杂频发,严重影响井下作业安全和工程进度.为了减少钻井复杂故障率、为工程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地质依据,采用地震、测井以及录井等多专业信息融合分析的方法,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地层岩性特征、地层高压流体特点对钻井井下复杂的地质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断层和裂缝是引起研究区井漏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采空区地层压力下降导致压张性井漏和平衡高压盐水层压力的高密度钻井液引起盐水层上部低压地层压张性井漏;②井壁垮塌的主要原因是断裂和裂缝导致井壁围岩力学强度降低以及泥页岩水化导致泥岩基质分散;③盐水侵主要发生在三叠系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等蒸发相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具有盐水矿化度高和异常高压等特征,以局部封存水和运移水两种富集形态存在,水层的位置难以预测,膏盐层应以整体井控安全防控为主.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为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资源量大,但存在储层物性差、气水识别难、砂体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制约了本区致密气藏的勘探开发.为此,从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出发,结合岩心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区域地质背景等基础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行储层砂体预测,利用协克里金算法预测储层孔隙度分布,利用地震高频衰减的算法预测含气性分布,通过多参数融合得到地质甜点有利区.利用地震蚂蚁体算法预测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利用地震叠前弹性反演得到脆性指数分布,进而判断储层可压性,由此得到工程甜点有利区.研究表明
借助SEM/EDS、EPMA、XRD及洛氏硬度测试等手段,对氩气保护气氛下W3Mo4Cr5V6高速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碳化物转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淬火处理(1050℃×1 h,空冷)后,W3Mo4Cr5V6高速钢中碳化物发生了M2 C+γ-Fe→M6 C+MC+M7 C3的转变,在富Mo、W的M2 C相周围形成了大量富Fe、W、Mo的M6 C以及少量富V的MC和富Cr的M7 C3.M6 C优先在M2 C与基体界面处形核,并且因消耗M2 C中的Mo、W而使得其中V、Cr含量增加,进而促进MC及M7 C
乙醇含量的精确定量检测对于环境监测、临床诊断、食品检测以及饮用酒水都至关重要.以氯化铜(CuCl2)为铜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2-巯基苯并噻唑(MBT)为稳定剂、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利用声化学还原法,以绿色简单、快速便捷的手段成功合成出具有橙色荧光的铜纳米团簇(PVP-Cu NCs).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其结构和性能,发现PVP-Cu NCs的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40和580 nm,其平均粒径为6.0 nm.PV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