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小学数学课堂乐趣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1983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积极有效地使学生学好数学。本文从情景教学与提问策略两方面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境—问题”的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好方法,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造数学情境,以此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创设新的情境,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如何创设数学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
  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每一天,从早上起来就要计算这一天的收支状况,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再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到“三角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例子,提出问题,为什么照相机的支架是三角状的;为什么挂上窗户的挂钩之后,呈现三角形就不会晃了;为什么停自行车时,总是用两个车轮子和一个车梯着地,车子就停稳了;测量时为什么总是用三脚架却不是四脚架或五角架呢?
  伴随着教师的这些问题,学生会自然地进入到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仔细观察,经过深入思考与理解,最后,总结出原来无论是照相机支架还是窗户的挂钩,都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他们之所以能稳定不动,就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理解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把所要学的知识贯穿于实际生活之中,更形象,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强调过程式情境
  要想彻底理解数学原理,就应该知道他的来龙去脉,也就是他的推导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教授学生知识的推导过程,而不是果断地给出结论,要回答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展示说明这个过程,讲解要简单通俗,饶有趣味。
  二、小学数学课如何有效地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问题的提出是衡量一个人创造性与数学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有效地提出问题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改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那么,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提出高明的问题呢?
  第一,通过比较统一数学原理在不同情境内的应用,比较不同定义、不同规律之间的差异,比较相互矛盾的证明和理论;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第二,观察特殊数学题目,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设想这个规律能否扩大到一般领域,还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况,怎样才能扩展到一般领域呢?例如: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那么可以推导出矩形的面积公式吗?正方形呢?
  第三,在一般条件下能够运用的原理和知识,在极端条件下还会成立吗?如果出现新的问题该怎样处理?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如果这两点之间山水阻隔呢?该怎么取最短距离呢?
  第四,从正面能理解的问题,放到反面还会成立吗?例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正确的命题,那么他的逆命题“具有稳定性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是正确的命题吗?
  第五、同样的一个结论,如果条件改变,还会是同样的结论吗?例如:加法中可以用交换律解决问题,那么乘法中也会有交换律吗?乘法中有分配率,那么加法中会有分配率吗?
  文中提供的这些策略只供参考,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希望这些策略能拓展一下思路。
  第六、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可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思维处在由高潮转入低潮阶段时,可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这时,可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七,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能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他的研究来源于生活,最终的用途也是服务生活,所以,要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要想深刻扎实理解一个数学原理,必须知道他的推倒过程和思路,所以,要强调过程式情景教学;通过有效地提出问题,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积极听取学生意见,从而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郑洁,王光明《数学问题提出的研究述评》《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刘会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强肌健力方对实验性脾肾两虚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脾肾两虚证与细胞因子的关系,以期进一步了解该方药对改善脾肾两虚证的意义及黄芪在方中的作用。
本文以海洋鱼类褐菖鮋为实验动物,从生理和生化多个层面研究环境浓度(10~1000 ng/L)的苯环个数依次为5环、4环和3环的三种典型多环芳烃——苯并(a)芘(B(a)P)、芘(Py)和菲(Pb)对褐菖鲉神经
观看由苗圃领演的电视连续剧《穆桂英挂帅》时,我突然觉得穆桂英的带兵之道与教学育人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作为教师,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可从生活、书籍、影视作品等方
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其对建筑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力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发展,就要不断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进行创新,
水热条件下采用Cd(NO3)2·4(H2O),4′-羟基联苯-4-甲酸和1,3-二吡啶基丙烷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新的一维镉配位聚合物{[Cd(4′,4-Hhbc)2(bpp)2]}n(1)(4′,4-H2hbc=4′-羟基联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设计"作为新时代的名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现在构建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已经成为一种
河西走廊历来就是各民族杂居之地。西汉统治河西以前,这里有塞种、乌孙、月氏、匈奴等少数民族栖息繁衍。汉武帝击败匈奴后,设置河西四郡,移民实边,这里成为以汉族为主、胡汉
透热转气是治疗温热病中热传入营的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对临床治疗营分证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自叶天士提出透热转气以来,其后医家多有阐发,本文从透热转气的含义、药物、标志、
<正>世上的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由于疼爱,于是喜欢迁就孩子,或者一概不管,就让着孩子一点,结果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一旦孩子大了,也就根本无法管教了。这样的悲剧
会议
语用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译者一方面要对原文做出超越字面的理解领会;一方面又要把他的这种体验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的读者,让他们产生类似的感受。在这两个交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