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建筑必须结合墙体绿色节能施工、屋面绿色保温施工、严格控制污染、建筑垃圾绿色处理等环节,但是受到传统的施工技术影响,现代的绿色施工也会受到传统技术的影响。因此,在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一些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优化。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深化,绿色建筑理念更加深入研究,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并会在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施工;绿色环保;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建造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使用正变相的威胁着人类的长久生存。其中建筑活动占据资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发展并切实的实施绿色建筑技术,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一、绿色建筑涵义的界定
要谈绿色建筑技术,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不是简单的“绿色”要求,多种绿化,屋顶花园等,而是一种概念或各种技术的综合。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区别
绿色施工和传统施工一样,均包含施工对象、资源配置、完成方法、商品检验和目标操控五大要素。两者的首要差异在于目标操控要素不一样。通常工程施工的目标操控包含质量、安全、工期和成本4个要素,而绿色施工除上述要素外还把“环境维护和资源节约”作为主控目标。并且,传统施工中所谓的“节约”与绿色施工中的“四节”也不尽相同。前者首要根据项目部的降低成本和减少材料耗费的需求。后者则以环境友好为目标,着重国家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维护及资源高效使用;意在发明一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影响最小,利于资源高效使用和维护的新施工形式。因而,关于工程施工方而言,推进绿色施工往往会添加工程施工成本;环境和资源维护作业做得越多,需求越严厉,施工成本添加越多,施工项目部所面对的亏本压力也越大。可是,绿色施工导致的工程项目部效益的“小损失”换来的却是国家全体环境管理的“大收益”。
三、绿色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
1、控制对施工用地的节约
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应对周边环境的基础设施、管线分布做好掌握,控制保护好场地内具有历史特色及文物古迹的建筑物。如需设置临时的施工用地,应结合用地面积最小化的原则进行实施设计,使平面的布局在图纸中尽量规划得合理、节约、提高用地的有效利用。在对现场地面进行铺设开挖时,应结合永久道路,尽量采用环形通路的铺设方案,争取减少道路的占地面积,使施工用地能够节约。建筑的施工过程因为需大面积的开挖路面,容易造成土壤的流失、土壤的腐蚀,因此,需加强制定建筑施工土壤的保护措施。对于道路开挖造成的裸土现象,应及时对此区域选择一些速生草种进行种植植被,保护自然环境;因为建筑施工易发生地表的径流土壤流失,所以需对此情况采取设置地表的排水系统,进行植被的覆盖,进而稳定斜坡,减少土壤的流失;对于沉淀池、化粪池、隔油池等,需经常维护防止发生堵塞、溢出、渗漏的现象,及时清理各类池的沉淀物,并与环管部门协商运出清运,防止有毒物泄漏,影响土壤再生。
2、周边环境
绿色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应该尽可以地防止或削减,例如采用与基地场所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和基础方式;土方开挖量和地下水的抽取量应尽可以地削减,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或扰动应尽可以地防止。施工进程中发生的主要有扬尘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若不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些污染,会对周边环境或构筑物发生很人的扰动和影响。施工现场的扬尘的构成主要有拆迁、暴露场所、现场搅拌,以及易散落、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资料运送、寄存,建筑废物的运送、寄存等要素。可以采用淋水降尘,设置围挡,废物封闭,场内道路硬化,使用清洗燃料等措施进行扬尘处理。施工现场发生的污水主要包含施工进程发生的污水、雨水两类。假如未经有用处置进行排放,会对地下水、河流、海洋等水体造成污染,从而对水中生物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最终损害地球、损害人类。在施工现场的不一样施工期间,发生噪声的来历也不一样,土石方的装运、打桩机打桩、混凝土搅拌机、脚手架、模板修理等应进行消声、吸声、隔声处理,为防止搅扰别人正常的作业、学习、生活,应将可以发生噪声的活动和设备远离人群。
3、优化墙体节能施工技术
建筑物主要结构是墙体,墙体节能施工是绿色建筑工作目标之一,绿色建筑施工技术采用绿色空心砖承重墙方法。作为在节能建筑施工工序最后一个环节的保温层施工,对墙体保温层的施工的砂浆,必须严格控制非绿色骨料等混合各类辅助原料之间比例关系,形成绿色保温砂浆。施工前,必须严格检查保温砂浆质量。不合格的保温砂浆一定要重新进行配比,直到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建筑施工的其他工序施工会对保温层施工产生破坏作用,因此,施工时必须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及湿度。对于保温层施工方法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抹灰,保温砂浆抹灰必须从上至下进行循序渐进的抹灰。
4、优化垃圾处理技术
建筑节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源头减少建筑过程各类垃圾,对于运出场外的各种建筑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将可回收再生利用的原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在建筑材料选择的最初,就要进行细致的进行分析与研究,应选择节能降耗新型建筑材料。优化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是从建筑垃圾选材出发,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可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再利用的要进行绿色环保处理。
5、优化污染控制技术
如果工程进度满足工期时,应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时间或杜绝在夜间施工。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产生的大量噪音,应远离人们或采取隔音设施。绿色施工应尽可能选取低噪音机械设备,避免噪音污染、避免粉尘污染。在噪声较大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阻性消声器、缓冲消声器等设备进行降噪处理或降粉尘污染。
6、建筑业用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建筑施工中对水资源的消耗量较大,所以在施工中节约水资源是削减水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在施工中对水资源节省,不只需要对水资源的使用量进行有效的操控,并且还要有收回和再使用体系,从而使水资源得以重复使用,同时还要严格操控水资源的质量和采纳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饮水的健康。在建筑施工中,混泥土、防扬尘所排放的污水需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落实与此相对应控制措施,如设置化粪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抽样检测排放的污水,并做出实际的污水检测报告,确保污水的排放能够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的标准要求;对涉及的有毒油料、有毒材料的存储仓,应设立严密密封的隔水层,防范渗透、遗漏的发生,使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
7、绿色建筑材料采购
绿色建材是在建筑设计时所选择的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的主要材料放射性元素和各种有害物质(气体)的指标体系的严格控制。并且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使用的其他辅助材料符合绿色施工标准,如选用水溶性涂料,避免使用溶剂型涂料等等。这样从建材选购阶段着手,严格控制绿色建材的使用。
結束语
绿色建筑技术不但是对传统建筑技术的革新,更是体现了现代全球化环保标准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在自主设计方面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绿色设计的本土化与普及化体制的建设,继而完善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产业链运营体制。我国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来构建高质量、经济性、生态性、可持续性、普及化的“绿色工程”。
参考文献
[1]姚一鹏.绿色施工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及监督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4.
[2]王军强,李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灌浆材料的性能试验与施工技术[J].混凝土,2014.
[3]李娟.谈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4.
[4] 绿色建筑论坛.绿色建筑评估[ 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关键词:绿色施工;绿色环保;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建造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使用正变相的威胁着人类的长久生存。其中建筑活动占据资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发展并切实的实施绿色建筑技术,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一、绿色建筑涵义的界定
要谈绿色建筑技术,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不是简单的“绿色”要求,多种绿化,屋顶花园等,而是一种概念或各种技术的综合。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区别
绿色施工和传统施工一样,均包含施工对象、资源配置、完成方法、商品检验和目标操控五大要素。两者的首要差异在于目标操控要素不一样。通常工程施工的目标操控包含质量、安全、工期和成本4个要素,而绿色施工除上述要素外还把“环境维护和资源节约”作为主控目标。并且,传统施工中所谓的“节约”与绿色施工中的“四节”也不尽相同。前者首要根据项目部的降低成本和减少材料耗费的需求。后者则以环境友好为目标,着重国家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维护及资源高效使用;意在发明一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影响最小,利于资源高效使用和维护的新施工形式。因而,关于工程施工方而言,推进绿色施工往往会添加工程施工成本;环境和资源维护作业做得越多,需求越严厉,施工成本添加越多,施工项目部所面对的亏本压力也越大。可是,绿色施工导致的工程项目部效益的“小损失”换来的却是国家全体环境管理的“大收益”。
三、绿色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
1、控制对施工用地的节约
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应对周边环境的基础设施、管线分布做好掌握,控制保护好场地内具有历史特色及文物古迹的建筑物。如需设置临时的施工用地,应结合用地面积最小化的原则进行实施设计,使平面的布局在图纸中尽量规划得合理、节约、提高用地的有效利用。在对现场地面进行铺设开挖时,应结合永久道路,尽量采用环形通路的铺设方案,争取减少道路的占地面积,使施工用地能够节约。建筑的施工过程因为需大面积的开挖路面,容易造成土壤的流失、土壤的腐蚀,因此,需加强制定建筑施工土壤的保护措施。对于道路开挖造成的裸土现象,应及时对此区域选择一些速生草种进行种植植被,保护自然环境;因为建筑施工易发生地表的径流土壤流失,所以需对此情况采取设置地表的排水系统,进行植被的覆盖,进而稳定斜坡,减少土壤的流失;对于沉淀池、化粪池、隔油池等,需经常维护防止发生堵塞、溢出、渗漏的现象,及时清理各类池的沉淀物,并与环管部门协商运出清运,防止有毒物泄漏,影响土壤再生。
2、周边环境
绿色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应该尽可以地防止或削减,例如采用与基地场所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和基础方式;土方开挖量和地下水的抽取量应尽可以地削减,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或扰动应尽可以地防止。施工进程中发生的主要有扬尘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若不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些污染,会对周边环境或构筑物发生很人的扰动和影响。施工现场的扬尘的构成主要有拆迁、暴露场所、现场搅拌,以及易散落、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资料运送、寄存,建筑废物的运送、寄存等要素。可以采用淋水降尘,设置围挡,废物封闭,场内道路硬化,使用清洗燃料等措施进行扬尘处理。施工现场发生的污水主要包含施工进程发生的污水、雨水两类。假如未经有用处置进行排放,会对地下水、河流、海洋等水体造成污染,从而对水中生物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最终损害地球、损害人类。在施工现场的不一样施工期间,发生噪声的来历也不一样,土石方的装运、打桩机打桩、混凝土搅拌机、脚手架、模板修理等应进行消声、吸声、隔声处理,为防止搅扰别人正常的作业、学习、生活,应将可以发生噪声的活动和设备远离人群。
3、优化墙体节能施工技术
建筑物主要结构是墙体,墙体节能施工是绿色建筑工作目标之一,绿色建筑施工技术采用绿色空心砖承重墙方法。作为在节能建筑施工工序最后一个环节的保温层施工,对墙体保温层的施工的砂浆,必须严格控制非绿色骨料等混合各类辅助原料之间比例关系,形成绿色保温砂浆。施工前,必须严格检查保温砂浆质量。不合格的保温砂浆一定要重新进行配比,直到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建筑施工的其他工序施工会对保温层施工产生破坏作用,因此,施工时必须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及湿度。对于保温层施工方法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抹灰,保温砂浆抹灰必须从上至下进行循序渐进的抹灰。
4、优化垃圾处理技术
建筑节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源头减少建筑过程各类垃圾,对于运出场外的各种建筑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将可回收再生利用的原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在建筑材料选择的最初,就要进行细致的进行分析与研究,应选择节能降耗新型建筑材料。优化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是从建筑垃圾选材出发,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可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再利用的要进行绿色环保处理。
5、优化污染控制技术
如果工程进度满足工期时,应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时间或杜绝在夜间施工。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产生的大量噪音,应远离人们或采取隔音设施。绿色施工应尽可能选取低噪音机械设备,避免噪音污染、避免粉尘污染。在噪声较大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阻性消声器、缓冲消声器等设备进行降噪处理或降粉尘污染。
6、建筑业用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建筑施工中对水资源的消耗量较大,所以在施工中节约水资源是削减水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在施工中对水资源节省,不只需要对水资源的使用量进行有效的操控,并且还要有收回和再使用体系,从而使水资源得以重复使用,同时还要严格操控水资源的质量和采纳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饮水的健康。在建筑施工中,混泥土、防扬尘所排放的污水需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落实与此相对应控制措施,如设置化粪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抽样检测排放的污水,并做出实际的污水检测报告,确保污水的排放能够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的标准要求;对涉及的有毒油料、有毒材料的存储仓,应设立严密密封的隔水层,防范渗透、遗漏的发生,使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
7、绿色建筑材料采购
绿色建材是在建筑设计时所选择的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的主要材料放射性元素和各种有害物质(气体)的指标体系的严格控制。并且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使用的其他辅助材料符合绿色施工标准,如选用水溶性涂料,避免使用溶剂型涂料等等。这样从建材选购阶段着手,严格控制绿色建材的使用。
結束语
绿色建筑技术不但是对传统建筑技术的革新,更是体现了现代全球化环保标准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在自主设计方面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绿色设计的本土化与普及化体制的建设,继而完善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产业链运营体制。我国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来构建高质量、经济性、生态性、可持续性、普及化的“绿色工程”。
参考文献
[1]姚一鹏.绿色施工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及监督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4.
[2]王军强,李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灌浆材料的性能试验与施工技术[J].混凝土,2014.
[3]李娟.谈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4.
[4] 绿色建筑论坛.绿色建筑评估[ 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