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坚持挥舞人权大棒,攻击和干涉别国内政。但实际上,美国自身的人权问题也饱受非议,许多国家也对美国的国别人权报告进行了有力的回应或驳斥。为何美国仍坚持挥舞人权大棒攻击他国?笔者认为,二战以后的国际格局下,美国用纯军事手段推行霸权屡遭挫折,在此种情况下,代价小、易实施、具有极大迷惑性的人权武器便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重要手段。
一、作为武器的人权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美国的人权记录并不光彩,但在20世纪后期,人权却逐渐成为美国批判、制裁甚至武装侵略他国的借口。至于他国是否真的违背人权、应当受到国际社会怎样的谴责和制裁?美国往往是罔顾国际社会的声音,完全是依据美国自身利益而定。在美国强制推行所谓人权的过程中,相关地区的居民遭受巨大伤亡,生存权利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在宣布《独立宣言》时就声称人生而平等,但本国的人权状况却表明,这种声明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从真实的历史看,美国直到19世纪中期仍保有蓄奴制,种族歧视在20世纪还曾引发诸多抗议和冲突,到21世纪仍未消除。而在20世纪中期,美国还盛行过恶意诽谤、肆意迫害进步人士乃至不同意见者的麦卡锡主义,以至于麦卡锡主义成了政治迫害的代名词。自1977年起,美国开始发布他国的人权报告(直到2010年美国才提交本国的人权报告),却对美国自身的人权问题视而不见。人权观察的一位创建人称,在1981年建立人权观察美国分部是为了“纠正早先国务院报告中的‘所有谎言’”。一些人权团体指出美国侵犯人权的一贯模式,其中包括未受到挑战的警察暴行、寻求避难者的待遇,监狱环境,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和其他侵犯人权的行为“不成比例地影响到少数民族”。与人权相关的国际条约签署中,美国也受到许多批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12月16日发布)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最主要的人权保护协议之一,但美国直到1992年才以“一系列的保留、谅解和声明”为前提,批准和签署了此项公约。
在美国“2014年国别人权报告”发布之后的2015年7月,联合国人权专家也再次呼吁美国继续推进刑事司法改革。这些指责和批评有着坚实的事实基础。例如,酷刑在美国的军营和监狱被广泛使用,虐囚丑闻也屡次在关塔那摩湾和阿布格莱布出现,布什政府被联合国人权专家批评“公然、反复地违背透明和问责原则,并坚持否认和辩护的模式”。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2014年12月9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披露,中情局曾向一家公司支付8000万美元设计酷刑。自2013年6月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美国的“棱镜”项目以来,已有大量报告指控美国政府对美国公民及外国政府、企业、个人进行大规模的网络窃密和监听活动。
本国人权状况饱受指责并没有妨碍美国打着“人权”的旗号发动战争。有美国学者指出,“在90年代,老布什总统用关于人权与民主的言辞作为战争和干涉的理由……藐视大国对于它们的解释,不再意味着国际论坛上的外交谴责和为了媒体利益的戏剧性抨击,而是意味着轰炸、入侵和占领”。事实证明,美国所谓的“维护人权”的行为本身就造成了巨大的人权悲剧。例如,在美国主导的对伊拉克的禁运中数十万儿童因缺医少药而夭折。当然,也有人为之辩护,说为了当地人民的福祉、人权改进及尽快结束战争,美国的一些手段不能以常理视之。但事实上,美国的诸多行为对当地人民造成了持久和不可恢复的伤害,有些情况甚至可能持续数百年之久,所谓的“保护人权”只是幌子而已。美国在知晓贫铀弹危害的情况下仍大量使用就是证明。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对南联盟空袭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在一份题为《使用贫铀武器弹药的影响》的联合国文件中,有国家就此抨击美国:“一方面为管制用于和平目的的核材料,包括贫铀制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而另一方面,对军用部门所用贫铀却不加限制,特别是在此材料作为增加射弹、炸弹和火箭威力的一部分用于进攻性目的的情况下,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对在战区内或参与作战行动的士兵所使用的贫铀武器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贫铀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毒害长达几千年之久,在受影响人口中产生多种癌症和其他重病,同时还导致婴儿出现可怕的先天缺陷。研究中注意到,可被摄入或吸进的粉尘式贫铀的毒性更具危险性。这种形式的贫铀很容易通过风雨飘散,使广大地区受到污染……据美利坚合众国陆军环境政策研究所报告,仅在2003年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美军飞机就发射了94万枚贫铀射弹,在地面攻击中也使用了1.4万发贫铀弹。据保守估计,仅在中东地区,就有300至800吨放射性尘埃和微粒飘散在水土中。”美国打着保护人权等旗号对毫无还手之力的国家使用贫铀弹大肆攻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人权灾难,且尚未看出任何改变的迹象。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指出:“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美国在伊拉克的暴行,再次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二、选择人权武器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使用人权做武器,是根据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自身的利益需要而定的。有美国学者指出,“贯穿整个冷战时期,跟随西方对古拉格的谴责和政治遏制的,惯常总是苏联对于美国的种族主义(和英国在北爱尔兰的行为)的指责。舞台已被设置好,使得人权变成一只足球,用于意识形态的点计分,一种对超级大国地缘政治优先考虑事项的修辞补充和支持”。因此,“在50年代早期,美国右派将人权视为国际上的一种共产主义的阴谋和国内民权运动的一件煽动性武器”。
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卡特政府开始把人权当作外交政策的中心,这是有原因的。“新的外交政策人权辞令是对美国不适感的完美的后越南、后冷战、衰退期的解毒剂。人权是一种理念,它的时代业已到来,它正促成各方一致,道德上令人满意,而且还很便宜。” 事实上也是如此。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美国不得不放弃赤裸裸的军事手段。 1961年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美国军舰和飞机的掩护下登陆猪猡湾,但大部分人被俘,美国政府为了赎回这些俘虏,历史上第一次支付战争赔款;越南战争美国投入众多兵力,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更使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战浪潮。霍布斯鲍姆对此有精辟的概括:“从前只需要一营伞兵就足以在非洲某个地方进驻一个城市,然后根据情况废黜一个总统或者使一个总统重新上台。这种情况已一去不复返了。不仅如此,冷战时期轻武器充斥世界。现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也几乎成了人人都能得到的东西。”美国很多民众因为本国国民在战争遭受的巨大伤亡激烈地反对美国的战争行为。虽然美国广泛采用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各种新技术,耗费巨资进行不对称战争,企图达到零伤亡,但仍引发一系列争议。2014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对美国提出了批评。
与容易激起强烈反抗的直接武装入侵相比,辅以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的人权武器极易损害他国声誉,或在他国挑起内乱,更具有欺骗性、隐蔽性和操作性。二战之后,《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陆续颁布,人权成为民众普遍关注、世界各国政府不能忽视的问题。美国可以操纵国内外媒体,借助人权问题损害他国声誉,甚至可以挑动并引发相关的内乱,从而以较小的成本推翻拒绝与其合作的政府。例如,2011年美国借助人权问题挑起利比亚内战,并未使用地面部队就促成了卡扎菲的倒台,叙利亚也因为相似的原因陷入了到至今尚未平息的残酷内战中。
以人权为武器也能减少来自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反对。一些西方国家总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拯救者,是文明的、充满同情心的,其他地区则是缺乏人权、愚昧落后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发展中国家的幸福、人权的进步要靠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来争取,而不是靠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施舍,也没有意识到当前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困难与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及当前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有很大的关系。当前世界的某些灾难与冲突如卢旺达的民族仇杀,与西方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直接相关。正如杜兹纳所言,“西方人过去一直习惯于将白种人的重担,即传播文明、理性、宗教和法律的责任,运送到世界的未开化地区。如果殖民地时代的典型是传教士和殖民地总督,那么后殖民地时代的典型就是人权活动家和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公然声称“人权大于主权”,使用人权武器对别国进行干涉就更容易获得支持。
美国坚持挥舞人权大棒的另一个原因是人权武器使用起来相当便利,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
其一,当前世界对于人权的内涵及标准还有很大争议。美欧国家每年要花费大量资源照顾宠物,甚至制定了不少动物福利法案,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医药、住房甚至生活用水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非洲一些国家的儿童仍然受到饥饿问题的困扰。不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加上本国政治利益的影响,对具体的事件,不同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往往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往往可以归结为人权问题。换而言之,任何经济社会问题都可以被有心人贴上违犯人权的标签。这就导致人权武器的使用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如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和面临的问题都存在巨大差异,美国所找到的这样或那样的所谓中国的人权问题,完全是按西方或美国的标准衡量的,而没有或故意看不到两者的差异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没有道理的。
其二,美国当局往往采取操纵媒体的手法来影响舆论,为人权武器的使用大开方便之门。美国号称言论自由,但美国的舆论导向仍在当局有意识的操纵下,随着美国当局的政策而改变。例如,英美当局曾经伪造大量证据指责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美主流媒体也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照此宣传。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有人意识到或揭露美国当局对媒体的操纵,也不能在国际社会上引起足够反响,2010年拍摄的纪录片《看不见的战争》(TheWar You Don’t See)对此就有详细的描述。不只美国平民,许多专家学者也可能受到媒体的误导。例如,国际刑事法院2007年做出终极判决,认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并未在上世纪90年代的波斯尼亚战争期间实施种族灭绝政策。但哈贝马斯1999年在《时代》周报上发表《兽性与人性—— 一场法律与道德边界上的战争》一文,公开支持联邦德国出兵南联盟,认为这是一场人性对兽性之战。受到人权攻击的国家也会展开宣传工作以回应美国和国际社会,但鉴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媒体宣传上占据垄断地位,这种回应的声音往往比较微弱。即使美国通过虚假宣传获得的支持不能一直持续,但已为美国实施各种霸权行为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借口。例如,美国以虚假借口攻打伊拉克,使伊拉克支离破碎,又蓄意推翻叙利亚政权,最终使得2006年起组建的ISIS势力迅速壮大,并以动辄斩首人质的残暴行为而闻名。此时,美国又可以打击ISIS为理由,对上述地区进行武装干涉。
其三,当前国际政治体系的不平衡使得美国在使用人权武器时不用担心危及自身,也无须担心真相被揭露之后会受到惩罚。如前文所述,美国的人权状况并不乐观,但并未由此招致制裁或武装入侵,因为在当前国际政治体系中,并没有力量能对美国进行实质性制约。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许多时候可以肆意妄为,缺少相应的制衡力量。例如,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民用目标的攻击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前南国际法庭还是决定,不再调查北约是否违反了国际法。
需要说明的是,有部分西方民众认为,虽然战争行为不可取,但对于侵犯人权的“邪恶国家”必须使用非常手段,这也减少了美国将人权作为武器的阻力。捏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谎言的小布什依旧连任总统,在不少美国人看来,虽然他的手段有待商榷,但毕竟推翻了无视人权的暴君。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日益加深,但美国媒体并不认为难民问题是美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所导致,相反,却认为是美国没有采取果断措施才造成此种恶果。一些对美国霸权行为持批评态度的欧洲学者也难以摆脱这种思想影响,以著名的左翼学者霍布斯鲍姆为例,他就认为:“有一些政府是如此残暴,我们必须为此采取行动。"虽然他也坚持“至于是否可以由此推论出要建立一个普遍的由大国保护人权的制度,那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但是“许多现在站在美国一边的人对联合国和欧盟感到失望,因为它们在巴尔干战争中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种失望情绪使许多人更加容易这样说:惟一能实行干预的是美国。”
在相当长时间内,美国仍会继续将人权武器作为推行霸权的重要手段。作为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美国的霸权扩张构成了一定制约,也因此遭到美国的忌恨。在这种背景下,虽然中国人权事业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美国年复一年的对中国的指控也遭到连续挫败,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仍然会以人权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恶意的攻击。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在回应美国人权的无端指责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2016年3月1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专题片《“人权卫士”的人权纪录》,以翔实的采访、权威的数据、专家的解读呈现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于4月14日发表了《201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及《2015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回应美国政府发布的“国别人权报告”,直指美国在人权问题上采取的双重标准。人权纪录称,美国一向对世界各国人权状况妄加置评,对自身存在的严重人权问题却三缄其口,毫无反思之意。2015年的美国人权,不仅旧的问题未得到解决,而且新的问题不断滋生。
一、作为武器的人权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美国的人权记录并不光彩,但在20世纪后期,人权却逐渐成为美国批判、制裁甚至武装侵略他国的借口。至于他国是否真的违背人权、应当受到国际社会怎样的谴责和制裁?美国往往是罔顾国际社会的声音,完全是依据美国自身利益而定。在美国强制推行所谓人权的过程中,相关地区的居民遭受巨大伤亡,生存权利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在宣布《独立宣言》时就声称人生而平等,但本国的人权状况却表明,这种声明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从真实的历史看,美国直到19世纪中期仍保有蓄奴制,种族歧视在20世纪还曾引发诸多抗议和冲突,到21世纪仍未消除。而在20世纪中期,美国还盛行过恶意诽谤、肆意迫害进步人士乃至不同意见者的麦卡锡主义,以至于麦卡锡主义成了政治迫害的代名词。自1977年起,美国开始发布他国的人权报告(直到2010年美国才提交本国的人权报告),却对美国自身的人权问题视而不见。人权观察的一位创建人称,在1981年建立人权观察美国分部是为了“纠正早先国务院报告中的‘所有谎言’”。一些人权团体指出美国侵犯人权的一贯模式,其中包括未受到挑战的警察暴行、寻求避难者的待遇,监狱环境,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和其他侵犯人权的行为“不成比例地影响到少数民族”。与人权相关的国际条约签署中,美国也受到许多批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12月16日发布)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最主要的人权保护协议之一,但美国直到1992年才以“一系列的保留、谅解和声明”为前提,批准和签署了此项公约。
在美国“2014年国别人权报告”发布之后的2015年7月,联合国人权专家也再次呼吁美国继续推进刑事司法改革。这些指责和批评有着坚实的事实基础。例如,酷刑在美国的军营和监狱被广泛使用,虐囚丑闻也屡次在关塔那摩湾和阿布格莱布出现,布什政府被联合国人权专家批评“公然、反复地违背透明和问责原则,并坚持否认和辩护的模式”。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2014年12月9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披露,中情局曾向一家公司支付8000万美元设计酷刑。自2013年6月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美国的“棱镜”项目以来,已有大量报告指控美国政府对美国公民及外国政府、企业、个人进行大规模的网络窃密和监听活动。
本国人权状况饱受指责并没有妨碍美国打着“人权”的旗号发动战争。有美国学者指出,“在90年代,老布什总统用关于人权与民主的言辞作为战争和干涉的理由……藐视大国对于它们的解释,不再意味着国际论坛上的外交谴责和为了媒体利益的戏剧性抨击,而是意味着轰炸、入侵和占领”。事实证明,美国所谓的“维护人权”的行为本身就造成了巨大的人权悲剧。例如,在美国主导的对伊拉克的禁运中数十万儿童因缺医少药而夭折。当然,也有人为之辩护,说为了当地人民的福祉、人权改进及尽快结束战争,美国的一些手段不能以常理视之。但事实上,美国的诸多行为对当地人民造成了持久和不可恢复的伤害,有些情况甚至可能持续数百年之久,所谓的“保护人权”只是幌子而已。美国在知晓贫铀弹危害的情况下仍大量使用就是证明。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对南联盟空袭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在一份题为《使用贫铀武器弹药的影响》的联合国文件中,有国家就此抨击美国:“一方面为管制用于和平目的的核材料,包括贫铀制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而另一方面,对军用部门所用贫铀却不加限制,特别是在此材料作为增加射弹、炸弹和火箭威力的一部分用于进攻性目的的情况下,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对在战区内或参与作战行动的士兵所使用的贫铀武器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贫铀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毒害长达几千年之久,在受影响人口中产生多种癌症和其他重病,同时还导致婴儿出现可怕的先天缺陷。研究中注意到,可被摄入或吸进的粉尘式贫铀的毒性更具危险性。这种形式的贫铀很容易通过风雨飘散,使广大地区受到污染……据美利坚合众国陆军环境政策研究所报告,仅在2003年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美军飞机就发射了94万枚贫铀射弹,在地面攻击中也使用了1.4万发贫铀弹。据保守估计,仅在中东地区,就有300至800吨放射性尘埃和微粒飘散在水土中。”美国打着保护人权等旗号对毫无还手之力的国家使用贫铀弹大肆攻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人权灾难,且尚未看出任何改变的迹象。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指出:“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美国在伊拉克的暴行,再次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二、选择人权武器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使用人权做武器,是根据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自身的利益需要而定的。有美国学者指出,“贯穿整个冷战时期,跟随西方对古拉格的谴责和政治遏制的,惯常总是苏联对于美国的种族主义(和英国在北爱尔兰的行为)的指责。舞台已被设置好,使得人权变成一只足球,用于意识形态的点计分,一种对超级大国地缘政治优先考虑事项的修辞补充和支持”。因此,“在50年代早期,美国右派将人权视为国际上的一种共产主义的阴谋和国内民权运动的一件煽动性武器”。
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卡特政府开始把人权当作外交政策的中心,这是有原因的。“新的外交政策人权辞令是对美国不适感的完美的后越南、后冷战、衰退期的解毒剂。人权是一种理念,它的时代业已到来,它正促成各方一致,道德上令人满意,而且还很便宜。” 事实上也是如此。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美国不得不放弃赤裸裸的军事手段。 1961年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美国军舰和飞机的掩护下登陆猪猡湾,但大部分人被俘,美国政府为了赎回这些俘虏,历史上第一次支付战争赔款;越南战争美国投入众多兵力,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更使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战浪潮。霍布斯鲍姆对此有精辟的概括:“从前只需要一营伞兵就足以在非洲某个地方进驻一个城市,然后根据情况废黜一个总统或者使一个总统重新上台。这种情况已一去不复返了。不仅如此,冷战时期轻武器充斥世界。现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也几乎成了人人都能得到的东西。”美国很多民众因为本国国民在战争遭受的巨大伤亡激烈地反对美国的战争行为。虽然美国广泛采用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各种新技术,耗费巨资进行不对称战争,企图达到零伤亡,但仍引发一系列争议。2014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对美国提出了批评。
与容易激起强烈反抗的直接武装入侵相比,辅以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的人权武器极易损害他国声誉,或在他国挑起内乱,更具有欺骗性、隐蔽性和操作性。二战之后,《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陆续颁布,人权成为民众普遍关注、世界各国政府不能忽视的问题。美国可以操纵国内外媒体,借助人权问题损害他国声誉,甚至可以挑动并引发相关的内乱,从而以较小的成本推翻拒绝与其合作的政府。例如,2011年美国借助人权问题挑起利比亚内战,并未使用地面部队就促成了卡扎菲的倒台,叙利亚也因为相似的原因陷入了到至今尚未平息的残酷内战中。
以人权为武器也能减少来自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反对。一些西方国家总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拯救者,是文明的、充满同情心的,其他地区则是缺乏人权、愚昧落后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发展中国家的幸福、人权的进步要靠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来争取,而不是靠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施舍,也没有意识到当前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困难与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及当前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有很大的关系。当前世界的某些灾难与冲突如卢旺达的民族仇杀,与西方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直接相关。正如杜兹纳所言,“西方人过去一直习惯于将白种人的重担,即传播文明、理性、宗教和法律的责任,运送到世界的未开化地区。如果殖民地时代的典型是传教士和殖民地总督,那么后殖民地时代的典型就是人权活动家和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公然声称“人权大于主权”,使用人权武器对别国进行干涉就更容易获得支持。
美国坚持挥舞人权大棒的另一个原因是人权武器使用起来相当便利,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
其一,当前世界对于人权的内涵及标准还有很大争议。美欧国家每年要花费大量资源照顾宠物,甚至制定了不少动物福利法案,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医药、住房甚至生活用水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非洲一些国家的儿童仍然受到饥饿问题的困扰。不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加上本国政治利益的影响,对具体的事件,不同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往往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往往可以归结为人权问题。换而言之,任何经济社会问题都可以被有心人贴上违犯人权的标签。这就导致人权武器的使用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如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和面临的问题都存在巨大差异,美国所找到的这样或那样的所谓中国的人权问题,完全是按西方或美国的标准衡量的,而没有或故意看不到两者的差异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没有道理的。
其二,美国当局往往采取操纵媒体的手法来影响舆论,为人权武器的使用大开方便之门。美国号称言论自由,但美国的舆论导向仍在当局有意识的操纵下,随着美国当局的政策而改变。例如,英美当局曾经伪造大量证据指责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美主流媒体也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照此宣传。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有人意识到或揭露美国当局对媒体的操纵,也不能在国际社会上引起足够反响,2010年拍摄的纪录片《看不见的战争》(TheWar You Don’t See)对此就有详细的描述。不只美国平民,许多专家学者也可能受到媒体的误导。例如,国际刑事法院2007年做出终极判决,认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并未在上世纪90年代的波斯尼亚战争期间实施种族灭绝政策。但哈贝马斯1999年在《时代》周报上发表《兽性与人性—— 一场法律与道德边界上的战争》一文,公开支持联邦德国出兵南联盟,认为这是一场人性对兽性之战。受到人权攻击的国家也会展开宣传工作以回应美国和国际社会,但鉴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媒体宣传上占据垄断地位,这种回应的声音往往比较微弱。即使美国通过虚假宣传获得的支持不能一直持续,但已为美国实施各种霸权行为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借口。例如,美国以虚假借口攻打伊拉克,使伊拉克支离破碎,又蓄意推翻叙利亚政权,最终使得2006年起组建的ISIS势力迅速壮大,并以动辄斩首人质的残暴行为而闻名。此时,美国又可以打击ISIS为理由,对上述地区进行武装干涉。
其三,当前国际政治体系的不平衡使得美国在使用人权武器时不用担心危及自身,也无须担心真相被揭露之后会受到惩罚。如前文所述,美国的人权状况并不乐观,但并未由此招致制裁或武装入侵,因为在当前国际政治体系中,并没有力量能对美国进行实质性制约。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许多时候可以肆意妄为,缺少相应的制衡力量。例如,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民用目标的攻击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前南国际法庭还是决定,不再调查北约是否违反了国际法。
需要说明的是,有部分西方民众认为,虽然战争行为不可取,但对于侵犯人权的“邪恶国家”必须使用非常手段,这也减少了美国将人权作为武器的阻力。捏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谎言的小布什依旧连任总统,在不少美国人看来,虽然他的手段有待商榷,但毕竟推翻了无视人权的暴君。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日益加深,但美国媒体并不认为难民问题是美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所导致,相反,却认为是美国没有采取果断措施才造成此种恶果。一些对美国霸权行为持批评态度的欧洲学者也难以摆脱这种思想影响,以著名的左翼学者霍布斯鲍姆为例,他就认为:“有一些政府是如此残暴,我们必须为此采取行动。"虽然他也坚持“至于是否可以由此推论出要建立一个普遍的由大国保护人权的制度,那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但是“许多现在站在美国一边的人对联合国和欧盟感到失望,因为它们在巴尔干战争中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种失望情绪使许多人更加容易这样说:惟一能实行干预的是美国。”
在相当长时间内,美国仍会继续将人权武器作为推行霸权的重要手段。作为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美国的霸权扩张构成了一定制约,也因此遭到美国的忌恨。在这种背景下,虽然中国人权事业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美国年复一年的对中国的指控也遭到连续挫败,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仍然会以人权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恶意的攻击。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在回应美国人权的无端指责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2016年3月1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专题片《“人权卫士”的人权纪录》,以翔实的采访、权威的数据、专家的解读呈现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于4月14日发表了《201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及《2015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回应美国政府发布的“国别人权报告”,直指美国在人权问题上采取的双重标准。人权纪录称,美国一向对世界各国人权状况妄加置评,对自身存在的严重人权问题却三缄其口,毫无反思之意。2015年的美国人权,不仅旧的问题未得到解决,而且新的问题不断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