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的总目标是: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识字质量?工作中我体会到要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因此,我们应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上,通过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乐于识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识字活动中去,达到大量识字的目的。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借鉴我国蒙学读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地获取知识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兴趣,又容易记诵。而且还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三字经》中就有这样的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宣先知。”这样不仅能教学识字,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情趣,树立志向,促进智力和语言发展。在教学不要强调学生背诵,而是让他们主动学习,也可以让他们用学过的汉字编写“新三字经”或者儿歌等。培养他们初步写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等。不要被教材所束缚,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程标准》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地获取知识。
二、积极将各种造字法运用于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去记字的笔画、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要积极将各种造字法运用于教学中。在教材中有些象形字,编者不但画了有这些字的有关插图,还标明了这些字的象形字,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譬如,教学:“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字时,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象形字,简单向学生介绍演变后把音形义结合起来教学,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好懂易记,何乐而不为呢。还可以运用会意、指事、形声等造字法教学识字。如“休,人靠着木休息;采,爪在木上表示采摘;甘,口中食物的味美;旦,太阳刚升起离地不远表示早晨等等。如果这样,在教学中就会画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使识字教学取得好效果。
三、注重评价,在激励中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评价的重要也在于此,它具有激励功能,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低年级学生,自尊心强,爱表现,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开辟“识字园地”。在墙报上开辟出识字园地,把学生课外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是自己认识父母写下来的,也可以以画画形式记录下来的。
四、利用游戏活动帮助识字
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就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对于有些笔画复杂,难记易错的字,可以编成形象有趣的字谜等方法,使学生产生喜悦之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教室后墙的板报开办“字谜栏”、“对子栏”、“谚语栏”、“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等等有趣的趣味识字。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识字方法后,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学生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字,从而使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因为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识字的最具威力的武器。“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我们不要整天说自己的学生不够勤奋,不够聪明。而要多看看我们的方法,以便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五、巧用课件,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每一单元的字编成儿歌、故事,让学生认读。在儿歌、故事的阅读中,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强化,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成功欲,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一、借鉴我国蒙学读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地获取知识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兴趣,又容易记诵。而且还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三字经》中就有这样的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宣先知。”这样不仅能教学识字,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情趣,树立志向,促进智力和语言发展。在教学不要强调学生背诵,而是让他们主动学习,也可以让他们用学过的汉字编写“新三字经”或者儿歌等。培养他们初步写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等。不要被教材所束缚,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程标准》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地获取知识。
二、积极将各种造字法运用于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去记字的笔画、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要积极将各种造字法运用于教学中。在教材中有些象形字,编者不但画了有这些字的有关插图,还标明了这些字的象形字,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譬如,教学:“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字时,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象形字,简单向学生介绍演变后把音形义结合起来教学,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好懂易记,何乐而不为呢。还可以运用会意、指事、形声等造字法教学识字。如“休,人靠着木休息;采,爪在木上表示采摘;甘,口中食物的味美;旦,太阳刚升起离地不远表示早晨等等。如果这样,在教学中就会画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使识字教学取得好效果。
三、注重评价,在激励中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评价的重要也在于此,它具有激励功能,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低年级学生,自尊心强,爱表现,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开辟“识字园地”。在墙报上开辟出识字园地,把学生课外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是自己认识父母写下来的,也可以以画画形式记录下来的。
四、利用游戏活动帮助识字
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就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对于有些笔画复杂,难记易错的字,可以编成形象有趣的字谜等方法,使学生产生喜悦之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教室后墙的板报开办“字谜栏”、“对子栏”、“谚语栏”、“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等等有趣的趣味识字。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识字方法后,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学生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字,从而使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因为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识字的最具威力的武器。“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我们不要整天说自己的学生不够勤奋,不够聪明。而要多看看我们的方法,以便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五、巧用课件,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每一单元的字编成儿歌、故事,让学生认读。在儿歌、故事的阅读中,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强化,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成功欲,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