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孢子粘附功能的大型海藻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来源 :水生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ood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大型海藻人工移植高效、节约和可持续性,研究基于大型海藻孢子的粘附特性,于2020年4月,初选了几种食品添加剂作为粘附剂,与铜藻(Sargassum horneri)孢子混合后,通过室内外涂覆实验观察孢子附着、萌发和生长情况,筛选出最优的粘附剂,并通过铜藻孢子低温保存实验研究解决延长海藻人工移植周期问题.结果表明:(1)海藻酸钠是一种较好的海藻孢子粘附剂,由其制成的铜藻孢子黏液,黏度越大、数量越多对孢子的保护作用越强,可有效阻碍水流冲刷与稀释的影响,增强孢子的附着几率,铜藻孢子黏液潮下带涂抹实验的孢子移植成活密度可达278 ind./m2,但在潮间带喷涂实验中仅在受波浪和水流影响小的位点获得了较好的移植效果;(2)铜藻孢子低温保存实验延长了海藻孢子的移植周期,铜藻受精卵经低温[(7±3)℃)]保存23d后仍具备附着能力,但需结合粘附剂的使用才能确保孢子在水流扰动条件下实现有效附着;(3)孢子黏液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大型海藻孢子的人工育苗与移植,主要包括室内均匀喷涂技术、水面喷洒移植技术、潮间带喷涂技术、潮下带涂抹技术和人工鱼礁或藻礁喷涂移植技术等.研究为大型海藻移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有望在粘附剂开发、喷涂方法及设备研究上获得突破起到促进作用,并为我国海藻场的生态修复研究及大型海藻人工移植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微波干燥方式,对工业氯化钾进行干燥,研究了干燥间隔时间、物料量以及干燥温度对干燥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物料质量增加,干燥效果降低;微波干燥时间间隔30s最合理;最佳的干燥温度是55℃~65℃.为今后工业氯化钾干燥工艺改进提供一个思路.
为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异味物质的时空动态,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对干渠沿线9个样点开展了6种异味物质、藻类群落及理化因子的逐月同步调查;结果显示:二甲基异莰醇含量平均值为(7.431±9.631)ng/L,夏季略超出嗅阈值;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平均值分别为(12.371±12.800)和(11.973±20.643)ng/L,β-紫罗兰酮含量在秋季超标;二甲基三硫醚平均值为(173.014±302.047)ng/L,冬季和春季未检出;土臭素和甲硫醚含量全年全程未超出嗅阈值;6种异味物质的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