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有效德育及其启示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幸参加由华南师范大学和美国范德堡大学共同举办、由美方承办的第三期“中美名优中小学校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培训活动。在美国的3周时间里,我们共到了7所中小学校参观、座谈、听课,了解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校园文化,体现美国学校的教学理念,深入美方的课堂参与体现课堂教学,跟随美方校长做影子校长,了解校长一天的常规工作,听取了美方安排的讲座,参与中美校长论坛和校长培训班。在美期间,与美方零距离接触,感受美国中小学教育,使我收获不少,体会也很多。安静有序的公共场所、行为举止文明和热爱社会公德的美国人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美国人彬彬有礼的形象。我把自己在考察期间体会到美国德育的成功做法现与大家分享。
  
  一、美国实施的德育
  1.德育工作从礼仪教育抓起
  (1)学校具有良好的礼仪氛围。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一进校门就看见师生夹道欢迎我们,他们或者手拿彩球和国旗,或者热烈鼓掌迎接我们,刚下车便感觉到一股浓浓的热情。老师和学生主动和我们打招呼,陪同我们听课的美方校长看见衣冠不整的学生就上前帮助整理衣服或提醒注意,没有“居高临下”之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源于学校具有良好的礼仪氛围。
  (2)家、校、区三地联动,感受礼仪。在Dupont Tyler参观时,学校几位华人家长专门来到学校,为我们准备食物和水果,使我们很受感动,感觉这里的家长、社区、政府都很重视教育工作。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礼仪。美国学校重视展示学生的才华。学校大使是展示学校礼仪行为的最好代表。学校大使由学生组成,向参观者介绍学校情况,带领参观者参观学校。美国学校校长知道我们来自中国也特意安排美籍华人学生大使来向我们介绍学校,这样不仅仅锻炼了学生,而且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一种方式,突出了学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因能为参观者服务感到自信和骄傲,其良好的礼仪意识在被赏识中得到培养。
  2.美国德育实施多元化,凸显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德育从父母开始。美国有很多纪念公园,每逢节假日父母就携带孩子逛公园,并向他们讲述故事,父母爱护这里的环境和这里的动物。在野外活动过程中,父母主动清理垃圾,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形象。美国家长携带孩子到商场购买东西或到博物馆购票参观等都能安静地排队。过马路时遇到红灯,父母都会拉着小孩的手在等候。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2)德育重在实践。我们正在参观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时恰逢美国大选的前几天,这两所学校都组织学生模拟投票,学生领票、填票和投票,我们目睹了整个过程,学生表现很兴奋,十分遵守纪律,“投票”现场很严肃,学生很认真,不敢喧哗,因为这是很神圣的事情。通过这样的事例,美国学校能抓住时机,结合时政,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3)美国的德育基地和有纪念意义的节假日。美国是一个节日很多的国家,利用各种节日庆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他们一贯的做法。美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各种博物馆,其中有国立、州办的,也有私人捐赠的。这些都是美国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美国还将许多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演变为著名的古迹供游人参观;美国建立的许多科学博物馆,专门展示美国在世界科技的领先水平和辉煌成就,以此来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能成为一个美国公民而感到骄傲自豪。
  (4)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他们实施的成就教育。美国学校的历史教材是经过精心筛选形成的,教材并不把美国发迹史的全过程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科书不评价美国的社会制度,而向学生灌输美国是一个伟大、强盛、民主、自由的国家。其中美国的经济成就、科技成就成为各级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3.自由的课堂与严明的纪律,体现个性张扬与法治教育的统一
  到美国之前,我一直对美国的课堂很感兴趣,媒体通常都会对美国学校进行各种各样的报道。
  到美国的第二天,我们参观的第一所学校是Cane Ridge综合高中,我在听课时发现,学生讨论问题很认真也很热烈,想发言的必先举手等待老师提问,一般老师都会满足举手者的要求。学生都是很认真地听发言者的发言,不会私自交头接耳、嬉戏打闹,其他学生想发言也一定等该同学讲完再开口。下课离开时,学生很自觉地把椅子放回原处;学生虽然走班上课,但桌椅都是干干净净的,看不到乱涂乱画的现象,更没有刀子的刻痕。这里的师生之间彬彬有礼,见到我们也很自然地打招呼。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性和自由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高度重视法治和文明的国家。通过对7所学校的考察,我们深深体会到,美国中小学校的外显是自由的,其实对学生的管理规则却非常严明。
  
  二、美国德育的启示
  德育是一项全民性的系统工程,人的生存要适应环境,我们的教育也必须能够适应环境。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我们进行了那么多的德育工作,效果却令人难以满意,原因在哪里呢?本人也曾经做过这方面的思考,结合本次美国之行的体会,我以自己所理解和感受的德育,谈谈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变化或改进。
  1.学校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校的德育工作从老师开始。学生每天都与教师在一起,他们每天都在观察着教师的行为和聆听着老师的教育,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先遵循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言行标准,每一位教师都能体会和意识这样做的好处就会自觉地去实施,我们不要有“师道尊严”,我们不要“居高临下”,我们要做德育的先行者、引导者和实施者,只有这样良好的德育大环境才得以形成。
  2.挖掘校本资源,实施德育多元性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要停留在说教和管理层面,不能依靠数年不变的校纪校规来教育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感化、改造和规范,是让学生在主观上认同学校的教育并遵守学校的规定,而不是依靠外在压力或以“统治者”身份来“端正”学生的行为。学校必须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多途径、多角度地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和符合学生思想心理的德育工作,实现处处有德育、事事有德育、人人讲德育的校园氛围。
  3.教师要有换位思考与反思的习惯
  德育工作者要有换位思考和工作反思的习惯。我们开展的德育工作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要考虑学生的立场和思维特点来开展相关的德育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德育评价标准并以此来评价学生。我们经常批评学生,学生言行改正了,可学生心里不服,原因就是我们对学生的批评没有对准根源。我们需要在自己和学生之间不断地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批评方式、反思自己批评学生的理由是否有根据等。教师的反思是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只有真正有反思习惯并善于反思的教师,才容易成为德育工作的成功者。
  4.教师要“说”德育,更要“做”德育
  反观我们的德育,大多数是在教室和会场中进行的。德育的内容由老师说出来,然后学生听进去,学生基本没有机会去体验和欣赏德育所展现出来的魅力。 因此,德育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如果仅仅靠说教和惩罚,最终学生可能会少犯错误,但决不会因此而高尚。更高的德育目标不仅是行为上的规范,更应该是思想境界的高尚。没有引导、没有更深入细致的德育方法和形式,没有在具体的实践中锤炼,德育目标恐怕就难以实现了。德育要上一个新台阶,“说”的同时,更要重视“做”。
  
  (作者单位:广东省增城市华侨中学)
  
其他文献
李商隐曾经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崇尚勤俭,反对奢华,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勤俭节约的美德已被很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感情丰富,但是在很多时候并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学生的作文实践看,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之一是无话可写,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
摘要:提高学习历史效率排在首位的是要使学生有学习兴趣。对历史课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反过来你积极参与、交流合作也会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开展多边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充裕时间去思考、提问、探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活兴趣;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拓展思维    目前,有不少农村初中学生怕学历史,认为是过去的事情,与我们现在没有关系,历史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那么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幼儿,尤其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呢?笔者认为,一是以平等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二是以赏识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三是以无私的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平等;真挚;赏识;无私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