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墙体抹灰工程中,质量通病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是裂缝,另一种是空鼓,而产生这两种现象原因也有很多,可以说,墙体抹灰的各个阶段都会引发上述两种问题,从中可知,墙体抹灰之所以会出现裂缝与空鼓,实际上就是施工人员技术不够精良或者是态度不够端正。本文主要通过对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以及原因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墙体抹灰;质量通病;防治
墙体抹灰工程是工程建设的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影响着墙体外观,同时如果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出现了裂缝与空鼓问题,可能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做好墙体抹灰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这种防治包括很多方面,可以说,从开始到最终,质量控制人员都要坚守岗位,而施工人员则需要做好各个阶段的施工处理工作,比如墙体抹灰前与墙体表面处理等。
1 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以及原因
墙体抹灰是建筑工程后期的工程,但是这些工程通常寻在这质量通病,具体有以下几点:
1.1 裂缝与空鼓
首先,因为受到温差的影响,使得墙体表面发生了变形,进而导致墙体开裂以及空鼓;其次,墙体受到外界温度与湿度的影响,使其出现了明显的胀缩现象,进而造成墙体裂缝与空鼓;最后,粘土砖通常情况下其保温性都比较好,但是引起处于混凝土与砌块体中间,而各个材料的温度以及湿度都大不同,所以出现了裂缝以及空鼓。
1.2 裂缝与空鼓产生的因素
1.2.1 有关人员在抹灰墙体时,首先,墙体模板所使用的隔离剂应用并不恰当,比如没有留意使用了废机油,这使得墙体表面出现了一层隔离层,使其粘土能力有所降低;其次,砌体材料没有达到技术标准,比如砂浆标号不合格,这使得整个砌体强度没有达到要求,使得砌体施工无法灵活应用;再次,没有正确的组砌,通常情况下,组砌时应该进行拉结筋,同时还应进行抗震加强筋的施工,而某些施工人员有意无意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施工,这使得砌体结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变形;最后,封补方法选择不当,这使得抹灰之后,墙体局部出现了开裂空鼓。
1.2.2 在处理墙面时,首先,墙体表面依然残留这粉尘,其对底灰有效粘结十分不利;其次,抹灰开始前,墙体表面并没有达到湿润状态,这使得浆液中水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被墙体吸收,所以抹灰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水分,导致空鼓以及裂缝的出现;再次,墙体在进行其他方面的预埋施工时,出现了松动等情况,而这些情况在进行抹灰之前,并没有处理好;最后,墙面应该进行打毛以及进行胶浆的涂刷等,这应该是墙体抹灰的必要措施,但是施工人员却省略了这些步骤,这使得底灰不能与基面进行有效的粘结。
1.2.3 墙体抹灰砂浆配合比存在着问题,首先,选用不恰当,尤其是所选择的底灰砂浆的强度并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由于配合比不同,其强度以及胀缩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砂浆强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都无法满足粘结要求;其次,配合比计量方法并不准确;最后,墙体抹灰时,中层、底层等配合比都不相同,因此出现了收缩不一的现象,最终引起了脱皮。
1.2.4 抹灰过厚,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内外墙体抹灰的厚度最大也只能是25mm,所以墙体抹灰时,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厚度要求,但是通常情况下,因为受到墙体垂直度的影响,使得墙体局部出现了局部过厚的情况,但是施工人员却没有进行特殊处理。
2 墙体抹灰工程中裂缝、空鼓的防治措施
2.1 墙体抹灰前
混凝土模板选用合适的隔离剂,不得使用油性材料,采用脱模粉或脱模剂,涂刷面干后使用;组砌方法必须正确,并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或抗震筋,加强组砌体刚度和抗剪强度;各类墙体必须在其充分变形,具备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抹灰施工,常温下不少于5~8天;砌体和混凝土墙、梁、板的竖直水平缝应留出宽、深各2cm的缝隙。在砌体充分变形后用1:2.5~1.3水泥砂浆填嵌密实;电气、给排水、通风、空调、消防预留的管、盒、线槽预先浇水湿润干后用108胶:水:水泥=1:4:3的胶质结合浆涂刷,再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嵌密实至墙平。
2.2 墙体表面的处理
砌体和混凝土墙、梁、板结合缝在20mm嵌缝达一定强度后跨缝铺设钢丝网并钉牢,宽度200~250mm;认真清理墙面粉尘,常温施工,先用扫把清扫一遍,然后用水冲洗;抹灰前提前一天对墙面充分浇水湿润。轻质加气墙吸水快,饱和时间长,操作前还应再均匀浇水一遍。浸水深度15mm左右,面干后即可作基层粘结处理;在抹灰前对不同材料的墙作基面粘结处理:混凝土墙可普遍打毛或用界面剂为粘结层,各类墙体均可采用108胶:水:水泥=1:5:4水泥胶浆甩毛,终凝后养护,使之达到相应的强度,抹灰前均匀涂刷含10%的108胶质结合浆。
2.3 严格按配合比要求配制抹灰浆
砂浆配合比计算必须准确,通过重量比用量斗进行配料,并充分搅拌均匀;在同一墙面上或同一材料砌体,其底层和中层以及中层各层的砂浆标号及配合比必须一致;在砌体的同一平面上,混凝土的柱、梁面必须先用1:3水泥砂浆抹底灰5~7mm,并具一定强度后进行中层施工,从强度上向水泥石灰混合砂浆过渡。
2.4 严格按规程施工
在墙面充分湿润、面干的基础上涂刷按比例配制的108胶质结合浆;严格遵守拉线、贴饼、冲筋、底层、中层、面层的施工工艺程序。严格控制底、中、面各层厚度。一般底灰厚度不大于5mm,中层抹灰厚度每层不大于7~8mm,中层各层施工应在前一层凝结后进行,面层待中层抹灰7~8成干后进行施工;严格掌握抹灰各层刮杠整平的时间,一般不宜过早,否则将引起砂浆层重心滑移,引起裂缝、起壳;砂浆应随拌随用,放置时间最多不超过2小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进行分析十分重要,因為墙体抹灰这一环节是每一个工程都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是由于施工单位对此环节比较忽视,所以使其经常出现质量问题,再加之,抹灰工程通常是工程的后期工程,这时施工人员心情都比较着急,希望能够尽快完成工程,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的抹灰工程时所需要的必要措施,施工人员都没有采取,最终出现了质量问题,使得整个工程性能都受到了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莹.对建筑墙体抹灰裂缝的产生及原因分析[J].民营科技,2010(3).
[2]高升山.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
[3]闫宝东,张国玺.浅析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
[4]冀国慧.浅析墙体抹灰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
[5]张富贵.浅析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J].民营科技,2013(11).
关键词:墙体抹灰;质量通病;防治
墙体抹灰工程是工程建设的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影响着墙体外观,同时如果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出现了裂缝与空鼓问题,可能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做好墙体抹灰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这种防治包括很多方面,可以说,从开始到最终,质量控制人员都要坚守岗位,而施工人员则需要做好各个阶段的施工处理工作,比如墙体抹灰前与墙体表面处理等。
1 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以及原因
墙体抹灰是建筑工程后期的工程,但是这些工程通常寻在这质量通病,具体有以下几点:
1.1 裂缝与空鼓
首先,因为受到温差的影响,使得墙体表面发生了变形,进而导致墙体开裂以及空鼓;其次,墙体受到外界温度与湿度的影响,使其出现了明显的胀缩现象,进而造成墙体裂缝与空鼓;最后,粘土砖通常情况下其保温性都比较好,但是引起处于混凝土与砌块体中间,而各个材料的温度以及湿度都大不同,所以出现了裂缝以及空鼓。
1.2 裂缝与空鼓产生的因素
1.2.1 有关人员在抹灰墙体时,首先,墙体模板所使用的隔离剂应用并不恰当,比如没有留意使用了废机油,这使得墙体表面出现了一层隔离层,使其粘土能力有所降低;其次,砌体材料没有达到技术标准,比如砂浆标号不合格,这使得整个砌体强度没有达到要求,使得砌体施工无法灵活应用;再次,没有正确的组砌,通常情况下,组砌时应该进行拉结筋,同时还应进行抗震加强筋的施工,而某些施工人员有意无意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施工,这使得砌体结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变形;最后,封补方法选择不当,这使得抹灰之后,墙体局部出现了开裂空鼓。
1.2.2 在处理墙面时,首先,墙体表面依然残留这粉尘,其对底灰有效粘结十分不利;其次,抹灰开始前,墙体表面并没有达到湿润状态,这使得浆液中水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被墙体吸收,所以抹灰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水分,导致空鼓以及裂缝的出现;再次,墙体在进行其他方面的预埋施工时,出现了松动等情况,而这些情况在进行抹灰之前,并没有处理好;最后,墙面应该进行打毛以及进行胶浆的涂刷等,这应该是墙体抹灰的必要措施,但是施工人员却省略了这些步骤,这使得底灰不能与基面进行有效的粘结。
1.2.3 墙体抹灰砂浆配合比存在着问题,首先,选用不恰当,尤其是所选择的底灰砂浆的强度并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由于配合比不同,其强度以及胀缩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砂浆强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都无法满足粘结要求;其次,配合比计量方法并不准确;最后,墙体抹灰时,中层、底层等配合比都不相同,因此出现了收缩不一的现象,最终引起了脱皮。
1.2.4 抹灰过厚,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内外墙体抹灰的厚度最大也只能是25mm,所以墙体抹灰时,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厚度要求,但是通常情况下,因为受到墙体垂直度的影响,使得墙体局部出现了局部过厚的情况,但是施工人员却没有进行特殊处理。
2 墙体抹灰工程中裂缝、空鼓的防治措施
2.1 墙体抹灰前
混凝土模板选用合适的隔离剂,不得使用油性材料,采用脱模粉或脱模剂,涂刷面干后使用;组砌方法必须正确,并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或抗震筋,加强组砌体刚度和抗剪强度;各类墙体必须在其充分变形,具备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抹灰施工,常温下不少于5~8天;砌体和混凝土墙、梁、板的竖直水平缝应留出宽、深各2cm的缝隙。在砌体充分变形后用1:2.5~1.3水泥砂浆填嵌密实;电气、给排水、通风、空调、消防预留的管、盒、线槽预先浇水湿润干后用108胶:水:水泥=1:4:3的胶质结合浆涂刷,再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嵌密实至墙平。
2.2 墙体表面的处理
砌体和混凝土墙、梁、板结合缝在20mm嵌缝达一定强度后跨缝铺设钢丝网并钉牢,宽度200~250mm;认真清理墙面粉尘,常温施工,先用扫把清扫一遍,然后用水冲洗;抹灰前提前一天对墙面充分浇水湿润。轻质加气墙吸水快,饱和时间长,操作前还应再均匀浇水一遍。浸水深度15mm左右,面干后即可作基层粘结处理;在抹灰前对不同材料的墙作基面粘结处理:混凝土墙可普遍打毛或用界面剂为粘结层,各类墙体均可采用108胶:水:水泥=1:5:4水泥胶浆甩毛,终凝后养护,使之达到相应的强度,抹灰前均匀涂刷含10%的108胶质结合浆。
2.3 严格按配合比要求配制抹灰浆
砂浆配合比计算必须准确,通过重量比用量斗进行配料,并充分搅拌均匀;在同一墙面上或同一材料砌体,其底层和中层以及中层各层的砂浆标号及配合比必须一致;在砌体的同一平面上,混凝土的柱、梁面必须先用1:3水泥砂浆抹底灰5~7mm,并具一定强度后进行中层施工,从强度上向水泥石灰混合砂浆过渡。
2.4 严格按规程施工
在墙面充分湿润、面干的基础上涂刷按比例配制的108胶质结合浆;严格遵守拉线、贴饼、冲筋、底层、中层、面层的施工工艺程序。严格控制底、中、面各层厚度。一般底灰厚度不大于5mm,中层抹灰厚度每层不大于7~8mm,中层各层施工应在前一层凝结后进行,面层待中层抹灰7~8成干后进行施工;严格掌握抹灰各层刮杠整平的时间,一般不宜过早,否则将引起砂浆层重心滑移,引起裂缝、起壳;砂浆应随拌随用,放置时间最多不超过2小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进行分析十分重要,因為墙体抹灰这一环节是每一个工程都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是由于施工单位对此环节比较忽视,所以使其经常出现质量问题,再加之,抹灰工程通常是工程的后期工程,这时施工人员心情都比较着急,希望能够尽快完成工程,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的抹灰工程时所需要的必要措施,施工人员都没有采取,最终出现了质量问题,使得整个工程性能都受到了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莹.对建筑墙体抹灰裂缝的产生及原因分析[J].民营科技,2010(3).
[2]高升山.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
[3]闫宝东,张国玺.浅析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
[4]冀国慧.浅析墙体抹灰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
[5]张富贵.浅析墙体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J].民营科技,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