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食之有道才健康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60791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糯米是大众常见的主食类食物之一,它口感软糯,做法多样,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无论是元宵还是粽子,都是糯米来充当主要角色。关于糯米,不少人也有一些困惑——中医认为糯米可以“健脾养胃”,但我们却常常听到一些医学专家嘱咐患者“糯米不易消化,消化能力不好的人要少吃”。那么,糯米到底是有助消化还是阻碍消化?要怎样吃才健康?
  消化速度快,但是不完全
  医学专家不建议大家多吃糯米,就是因为糯米的消化速度快,却消化不完全。糯米的这种特点基于它特殊的结构。淀粉分为直链和支链两种,糯米大多是支链淀粉,更容易与消化酶接触,被酶消化分解的
  时间就更短,分解速度更快。但支链分支的地方有些人体不能消化的物质,有部分糯米身体消化不了。
  需要注意的是,淀粉的消化需要淀粉消化酶的参与,这种酶仅存在于口腔与小肠,胃里却没有,因为胃的强酸环境易让淀粉酶失活。一般人理解的“消化”通常在胃里进行,但胃却几乎不会消化糯米,只能通过蠕动尽可能地将它磨碎,并推入小肠,促进下一阶段的消化吸收。因此,如果吃入太多糯米,容易导致胃动力减弱,影响消化。
  此外,糯米是否易消化,还跟食物温度有关。人类之所以从吃生食进化到吃熟食,不仅是因为熟食更加可口和安全,更因为食物的温度不同,其可消化水平也不同。对于淀粉类食物来说,消化难度不仅与纤维含量有关,还与淀粉的糊化程度及老化程度有关,也与食物的硬度、黏稠度等有关。
  糯米在加热状态下,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其冷却,则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

  油腻食物不是糯米好“搭档”
  糯米消化速度快,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血糖的急剧升高和降低,这种激烈的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大忌。从控制血糖的角度来说,我们宁愿吃不黏的米,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大米,它是直链淀粉,不但能够消化完全,而且消化速度会比支链淀粉慢。
  由于消化不完全,糯米吃太多,确实会引起积食,甚至腹泻、腹痛。比如有些人吃完糯米觉得胃酸难受,是由于消化不了的淀粉随着肠胃蠕动进入大肠,肠道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酸,并使得胃酸上蹿所致;肠蠕动过快会导致腹痛,未消化的食物成分被细菌降解产气,就会腹胀。因此也不建议老人、孩子和消化能力不好的人大量食用糯米。如果出现消化不良表现,可以服用一些消化酶或者胃动力药帮助消化(如吗丁啉)。
  另外,油脂类物质消化也较慢,因此糯米制成的食品最好不要搭配油腻食物进食(如油饼、油茶、烤肠等)。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牛奶能补钙。而酸奶更是补钙能手,同时也是人体钙吸收率最高的,经发酵后的酸奶比牛奶的营养还丰富,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但市场上出售的酸奶有的写着“风味发酵乳”,有的则写着“酸酪乳”,为什么名字不一样?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好酸奶呢?  想要弄清楚也很简单——学会看标签。食品的标签就如同我们的身份证,让我们看看好酸奶的“证件”信息都写着啥。  看名称,认准“发酵乳”  产品名称写着“酸奶”“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网络技术,不但应用的范围比较广,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有着
酒是逢年过节、朋友聚会必不可少的东西,古往今来,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的场合,人们饮酒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酒既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适量饮酒可以使人消除疲劳、心情舒畅,可以增加社交活动和节日中欢聚喜庆的气氛,而且适量饮酒对健康有益的,尤其是干红葡萄酒对健康的益处已得到公认。但是,过量喝酒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60种疾病是由于不健康饮酒造成的,如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胃
摘要:鼓山景区信息化问题亟需整改,而微信已经成为人与人间交际的重要工具。将鼓山景区智慧化管理与微信公众号结合,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分析游客的信息服务需求,设计一款暖、乐、知、转鼓山四大功能的微信公众号服务系统。  关键词:智慧景区;鼓山;公众号;功能需求;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G203  微信(Wechat)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
在人的身体里,有许多部位可以生出“石头”来。每种石头都是一种疾病的表现。  眼里的结石  人的眼皮的内面,称为“睑结膜”,如果翻开眼皮,看到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小点,质硬如石,这就是“结膜结石”。这种小结石,是由于患了慢性结膜炎之后,或者长期多次灰沙入眼,使纤维质变性所形成的,对眼睛有一定的危害。  奇怪的鼻石  人的鼻腔内也会有石头生长,大的重达110克。这是因为鼻腔常常将鼻涕、脏物浓缩成痂皮;或是
经常在门诊见到一些患者诉耳痒、耳痛,或者仅诉耳部不适,其中有一部分患者与平素不正确的用耳习惯有关。  不要经常挖耳  经常挖耳会损害外耳道局部皮肤及表面附属成分,影响耵聍(即耳屎)的正常外排,降低外耳道皮肤防御功能,会导致外耳道感染,形成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湿疹、霉菌感染等。由于耳部皮肤下脂肪层较薄,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耳部剧痛、红肿、瘙痒。另外耵聍外排障碍,耵聍积聚,以后如果外耳道进水会膨胀压迫
健康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毫克),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超过150毫克/天,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克/24小时,则称为大量蛋白尿,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