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新疆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以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宏观指导思想,以“普通高校本科俄语专业教学指南”为基准,结合新疆地方特色与优势资源,综合考虑本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经验与可能性,深挖俄语学科自身所蕴含的人文性和跨学科性内涵,秉持以产出为导向的专业教学理念,探索构建新俄语学科“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努力做到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新文科,新疆,“俄语+”,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与“新文科”建设的全面实施,以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国家意识为宗旨的新俄语学科建设势在必行。基于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俄语专业人才”成为了高校俄语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新疆高校可充分挖掘区域优势与本校教育教学优势资源,发展“俄语+”特色交叉专业,以实现错位竞争,为国家俄语人才的多元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需求、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元需求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宏观目标定位到具体的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大胆探索,并将二者深度融合,为建设中国特色新疆高校俄语人才体系而努力。
  一、新疆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宏观指导思想
  (1)目标定位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好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是新时代俄语教育与俄语研究的目标定位。这一目标定位在《指南》中已经给出明确答案,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而做出贡献。也就是说,新俄语学科的建设必须绝对、主动地对接国家意识;俄语人才的培养必须能够积极践行国家意识以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充分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与潜力。重视和挖掘中国深远博大的历史文化、保持文化自信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之大业。具有了这种文化自信,我们所培养的俄语人才才不会失去精神家园与文化的根,才会更加热爱并守护历史文化,才会在对外交流中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彰显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这一文化繁荣兴盛的过程便是国家意识得以践行的过程,是我们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体系与思想体系构建的过程。新俄语学科的育才工程需要站在培养“体系参与者”的高度,重视未来俄语人的思想塑造,使其能够具有高度的民族文化素养、能够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来认知世界、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2)新疆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文化安全思考
  新疆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的稳定关乎全国的稳定,新疆高校的稳定关乎新疆的稳定。因此,新疆的外语教育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相接轨的同时,文化安全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亟需关注的层面。进入新世纪后,新疆地区的文化安全面临着来自西方反华势力,境内外“三股势力”渗透的危险,面临着新疆本土文化内生性等因素的影响。新疆高校的外语教育在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大潮中,如何进行应有的自我定位、如何把控人才培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文化侵蚀、防止主流价值体系遭受破坏、维护教育过程中地区的文化生态多样性、塑造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疆外语学科构建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
  新时代的中国已从过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本土认知上升到胸怀祖国、胸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图景高度。国家国际合作的现实使得外语人才培养承担着文化互动的历史重任。在互通、互学、互动与互鉴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反对过渡夸张中国文化标记的人才培养行为,或是以炫异来迎合西方价值观的做派,而应坚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思辨性地看待文化中的异质元素及其背后的逻辑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紧迫感与清醒感,从宏观视角考虑新疆俄语学科人才培养的文化安全构建问题。依据国家政策和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可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文化安全管理程序。
  首先,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在新俄语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教育原则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文化成果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的心和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国家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突破将外语学习视为纯语文专业学习或纯工具性学科进行学习的传统思维,回归到语言本身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及语言学习的跨学科属性,在强调外语的语言知识掌握与应用技能提升的前提下,注重文化学习策略的养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以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需要。也就是说,以文化安全课程来保障国家意识的积极践行。在俄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中国的语言文化不被“他者化”,培养出能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且兼备国际视野、国际思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再者,本着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依据新疆地域特色,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夯实文化润疆工程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例如,可充分借助新疆文旅行业的优势,围绕“都护府”遗址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教育;围绕“石窟寺”遗址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教育;围绕“古道”遗址进一步加深新疆对外文化交流历史的研究教育。使新疆高校的俄语学习者在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浸润与滋养中,肩负起用俄语讲好中国故事,用俄语讲好新疆故事、用俄语展示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尤其是近五年,新疆高校的疆外生源比有逐步赶超疆内生源比的趋势。以新疆师范大学俄语专业为例,新疆师范大学近五年俄语专业疆内外生源比呈现出疆内学生数量逐年下降,疆外学生数量持续增长的趋势。面对这一生源比情况,我们更加有必要让文化润疆工程与俄语学科建设相融合,让疆内疆外学生切实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意识,既让新疆各族人民从内心深处热爱中华文化,也要使疆外学子正确认识新疆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疆外學子才能够在回到内地后把在新疆学习与生活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进行积极正面传播,这将有利于新时代新疆形象的正面塑造,可从一定程度上消除某些对新疆固有的误解认知;疆外学子也可能经过多年在新疆的学习与生活,热爱上新疆这篇热土,为祖国的边疆建设添砖加瓦。这些都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二、新疆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具体落实
  现行俄语课程的设置较为孤立化,教学内容较为碎片化,教学设计也存在较为随意化的情况,这与新时代俄语人才培养的宏观理念不相符合,这就需要我们从微观层面整合并变革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顺应新疆本土化高品质俄语人才的培养诉求。
  第一,从课程设置层面来看,由于外语本身的跨学科性使得传统的“俄语研究”回归到了“俄罗斯研究”,因此俄语研究建设走上学科交叉之路是主动对接国家意识的积极响应与必然结果。加之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建设区,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俄语又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战略语种,这就为“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以新疆师范大学俄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例,综合考虑到上述因素,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该校俄语专业尝试与本校商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以打造经贸俄语班,学生在一二年级重点夯实语言基础,三四年级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需完成经贸辅修课程,并获得辅修证明。该校俄语专业每年还会通过国家公派、校际交流以及自费途径派学生前往国内外不同高校,如西北师范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巴尔瑙尔国立技术大学完成专业联合培养项目。
  基于上述较为成熟的俄语人才培养经验,本着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俄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俄语人才”这一目标,综合考虑到从新疆乌鲁木齐飞往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仅需两个小时路程,且前往新西伯利亚地区的留学费用较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偏低等现实情况,与新西伯利亚优质高校开发跨国双学位项目不失为新俄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跨国双学位项目对吸收国际教育经验、增加人才培养体系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作为一种基于现实需求而催生的新生事物,同样面临着危机与挑战。如何在坚持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则上开展真正的合作对话,如何保持适度的文化自觉性,如何有的放矢地引入国外优质资源创造出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皆需要逐步探索明确。 这就着重要求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国际化应当围绕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展开,要纠正为了国际化而去进行合作的错误理念,应当分阶段有策略地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融入自身特色,在保持自我特色的前提下坚持国际化标准;还应在学费互勉、学分互换、学位认可等方面有策略地调整,争取更多外部资源,吸收先进合作理念。除此之外,经费来源的多样性与连续性也是重要关注点,这是合作办学持续开展的保障。
  第二,从教材建设层面来看,由于教材的功能是潜在的,那么其作用只能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协同发掘方能实现。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呼唤教师摆脱对教材的依赖,超越对教材内容的机械传递,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进而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将课程、教材、教学等不同的层面贯通起来,从而将专家制定的“理想的课程”转化为教师实践中运作的“实际的课程”。就教材的重要性陆费逵曾指出,“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可见,教科书在培养人才、提升民族素质、推动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拥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俄语教材的开发与管理方面,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导,基于高质量及多樣化的教材编写原则,就教材主题与内容的遴选与编排上需凸显教材的文化特质,增强教材铸魂育人的功能。具体来说,新疆高校的俄语教材建设在内容上可加入新疆区域文化占比,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内容,呈现出以新疆地方史及新疆文化安全为线索的中华文化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辅材料并建立相关数字资源库,潜移默化塑造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为新时代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工程保驾护航。除此之外,由于“俄语+”复合型人才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基于学科交叉研究与对比研究的教材开发也成为了对新文科时代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回应与保障。总之,教材的编写既要与课程标准相统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每课教学的编写,考虑好情境创设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问题怎样分层次设计,并有艺术性和激励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怎样组织自主合作探究,怎样设计课堂愉快练习,做到师生互动,人人参与学习,愉快学习。
  三、总结
  在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学科交叉成为了新文科时代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俄语+”复合型人才正是新俄语学科建设的目标所在。新疆悠久多元的历史文化、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为新疆高校新俄语学科人才培养策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依托已有教育资源,本着跨学科教学的理念,新疆师范大学就“俄语+”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积极探索,并寻求从课程体系构建、教材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改革及跨学科团队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等方面为“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撑与保障,尝试发挥自身优势特色,努力做到扎根边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刘建达.基于标准的外语评价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吕洁,张钢.知识异质性对知识型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基于互动认知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5.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汪成慧,《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宄》[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赵爱国.俄语学科建设对标“新文科”的几点思考[J].中国俄语教学,2020
  张梅俊.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课的读写结合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写作是学生语言输出的重要手段,读与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活动。阅读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读写的技巧。那么,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存在怎样的问题?阅读课的基本模式有哪些?读写策略有哪些?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基本模式及读写策略。   【关键词】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课堂作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优化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应围绕农村小学实际情况优化、应围绕“双减”政策标准优化、应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目标优化、应围绕多元作业评价目标优化”展开研究,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基于新时代背景
期刊
区域化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操作探索活动,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要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给学习活动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但是我班占地面积51平方,如何在这狭小的圆头教室里怎么科学划区呢?怎么提高空间效能容纳全班40个小朋友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呢?如何使有限的空间成为孩子自主探索、开放挑战的场所?怎样的场景
期刊
文化新闻报道,是文化传播最普遍、最直接的方式,重视媒体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对构建文化认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义上来说,文化新闻包括传统文化、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娱乐、展演等多个子类。  文化类新闻不同于硬新闻,专业词汇少,轻松易读,有助于释放人们的精神压力。受众接受的文化信息最直接、最直观的方式是文化新闻报道,然而,它却一直被很多媒体所忽视,如果要探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
期刊
【摘要】《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业务处理比较复杂,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具备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教学中,对老师而言,要教好这门课程,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对学生而言,需要不断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才可以学好该门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是该门课程老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业务分析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广州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从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
期刊
【摘要】阅读理解能力是现代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可以很好地帮助小学生在课内、课外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提高其自主性、创造力及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可以利用生活情景来优化小学生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这篇文章是在我的实际教学经验之下以及通过相关的文献整理所得出的
期刊
【摘要】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我国统一战线工作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既符合国情又具有时代特征的统一战线思想。根据“哲学概念—统战理论—实践融合”的基本理路进行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第一视角,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与统战思想基本问题的逻辑关系,为推进新时代的统战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具体路径。  
期刊
【摘要】在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前提下,教师都需要转变共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对于新大纲教学课程的理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解读,从而为学生划分不同的英语知识内容的重难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掌握英语口语的表达技巧的前提下,也能够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英语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方式,从而加深自己对于语法知识内容的学习印象,所以就是在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的时候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的过程中,都需要展
期刊
一、教学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各大中小学校已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教育改革。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情商、美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采纳吸收更多优质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有趣、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带领学生们在美的世界中遨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商。  二、教材分析  《远去的路》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