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暖暖春日的午后,坐在星巴克宽大柔软的沙发上,要一杯腻腻的焦糖玛其朵或是一杯苦苦的黑咖啡,伴着店内慵懒的爵士乐,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望着窗外一个人发呆,或者约上两三个朋友小坐——时间似乎突然停止了,身外的一切突然间消失了,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你和咖啡……因为能够给人这种超乎寻常的享受,星巴克也似乎因此变得神秘和高贵起来,然而当遇到北京美大星巴克总裁王朝龙时,记者才发现原来喝咖啡其实是生活里一种平凡的享受,是可以很随意和放松的。

眼前的王朝龙面带着淡定的微笑,头发有点泛白,戴着一副斯文的金丝眼镜,略带鼻音的男中音,有一点淡淡的台湾口音,语气平和,让人感觉轻松和愉快。于是采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了。
售卖咖啡文化
1999年1月11日,美大星巴克在北京国贸中心一层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为本地顾客提供享誉全球的星巴克咖啡饮料、各种口味的高原咖啡豆、综合咖啡、新鲜烤制的各式糕点以及与咖啡制作相关的器具和商品。截至2005年6月,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在京津地区的总数量已经达到55家。其中北京地区有46家,天津9家。
目前,美大星巴克还在快速地发展自己的经营网络,北京的咖啡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大街小巷兴起。当问及美大星巴克的竞争优势时,王朝龙用“咖啡文化”四个字来概括。
王朝龙把星巴克视为一种生活享受。“当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时候,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不仅仅限于果腹,而是有了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星巴克进入中国大陆的时候,恰恰是中国大陆经济开始全面发展的时候,“我们想提供给人们一种休闲的方式。人的生活并不是每天都像赛跑一样,我们也需要找个时间坐下来,让自己的思想沉淀一下,或者和熟识的朋友无拘无束地聊聊天,而星巴克愿意提供这样一个休闲的空间。”
“星巴克给顾客提供的是温馨的环境”,王朝龙介绍说:“我们店里面的音乐都是优雅的音乐,以爵士乐为主。另外我们也提供一些休闲服务。比如我们会放一些棋在店里面,还有一些有品位的杂志,如商业知识、休闲旅行、益智类的等等,让每一位顾客进入我们店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杂志。”
为了保证舒适温馨的环境,星巴克店内是全面禁烟的,王朝龙解释说:“这一点也遭到了吸烟人士的抱怨,但希望他们能够理解。”
“如果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如果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渐渐在都市白领中流行起来。
面对星巴克代表小资情调的说法,王朝龙并没有下结论,“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好还是不好,这是在中国大陆独有的说法,”他补充说,“但我希望我的顾客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星巴克喝咖啡是一种享受。”
王朝龙的愿望是能够有更多的人接受咖啡文化,到星巴克来品尝美味的咖啡。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咖啡文化却是舶来品,面对两种文化的冲突,王朝龙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的责任就是推广咖啡文化,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放弃茶文化,我们希望给顾客一种不同的选择,”王朝龙边说边笑指着面前的两个杯子,“我早上刚刚喝了一杯咖啡,但我同时也是喝茶的。”
听说记者没有喝咖啡的习惯,王朝龙就很细心地讲解,“咖啡并不只是苦的,我们有各种口味的咖啡。像焦糖玛其朵就比较甜,适合怕苦和初喝咖啡的人,而有一些人很喜欢喝苦苦的黑咖啡,你可以加一些奶沫或者焦糖进去。你可以让你的人生尝试很多的变化。”王朝龙喜欢把人生比作咖啡,有苦有甜,可以很丰富。现代社会是一个生活多元化的社会,所以星巴克就给了人们一个多元选择的机会。
记者身边的朋友中,有许多人习惯于在星巴克完成他们的写作工作,咖啡和店内环境似乎都成了他们灵感的源泉。“在放松的时候,你的思维才能得到最好的激发。”王朝龙笑着解释。
当然,星巴克咖啡文化的传播是建立在良好的品质保证基础上的。对此,王朝龙自豪地说:“我们的咖啡采购员去全世界寻找最好的咖啡豆,我们采用最好的烘焙技术,所以我们提供给顾客的是质量最好的咖啡。”
我是一名职业经理人

90年代中期,星巴克开始布局中国,先是把香港和广东的代理权授予了香港美心集团,然后把台湾和江浙沪的代理权给了台湾统一集团,而北京、天津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的代理权则授予了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
2001年10月,王朝龙从香港来到北京,成为美大星巴克的代理总裁,他是一位很敬业的职业经理人,对于自己这次职位变动的原因,他归结为:熟悉中国文化,不会在沟通上与内地企业有障碍;学习管理出身,在中国大陆有较丰富的项目经验。
美大星巴克是一个特许经营商,特许范围只有北京和天津两地。但王朝龙并不担心未来的市场容量问题:
“以现在北京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了。除了常住人口之外,还有很多来北京旅游的外地人和外国人,这些都会是我们的潜在市场。只要我们好好去做,这两个市场我们也会开拓得很好。”王朝龙介绍,目前美大星巴克的营业额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我们的团队正在努力地做好我们的工作,如果星巴克总公司方面信任我们的话,可能会把更多的市场交给我们去做。目前我们正在加速二级市场的开发,除了一些城市如青岛、成都都已经有了星巴克之外,西安、重庆等城市都在计划之中。”
上海星巴克第一家店在2000年5月开业,目前在上海和杭州已经开设了30多家店。和北京不同,星巴克进入上海时,当地人流行“五星级”的概念,因此星巴克行销的定位是提供“五星级餐饮服务”,价格却是当地人民能接受的范围,一杯约15到20块人民币,如今这个价格已经变成竞争者参考的标准。星巴克在锁定上海年轻消费者方面,经验老到,把店面选在年轻人认为时髦的地段。走年轻消费者路线,店面要明亮有现代感,更要有特色。同时,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是星巴克大陆分店建筑的特色。例如城隍庙商场的星巴克,外观像一个现代化的庙,而濒临黄浦江的滨江分店更是华丽,独立成一个花园里的玻璃帷幕宫殿,成为年轻人流连的新兴地标。
“星巴克是服务性行业,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耐心和体贴去关心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让他们宾至如归。我们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王朝龙说。
合作伙伴是我们的资产
“很多人把员工看做是可遗弃的东西,但是我们给予员工他们应得的尊重。”此话来自于星巴克全球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这样的理念被复制到全球的星巴克的经营模式中,而在王朝龙看来,合作伙伴是公司的资产。
“合作伙伴”(partners)这个普通的词在星巴克公司有特定的含义。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叫“合作伙伴”。在国外,受雇于星巴克公司,就有可能成为星巴克的股东。在中国,星巴克现有合作伙伴约1000人。
谈起美大星巴克对合作伙伴的管理模式,王朝龙颇有心得:“我们的事业是要靠这些员工去完成的,所以我们愿意把所有人都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在公司,没有人称呼他为老板或者王总,而都很亲切地叫他Charles ,每个合作伙伴之间都像兄弟姐妹一样。公司对员工善尽责任,因为如果员工工作不开心,这种情绪会转移给顾客,而星巴克希望给顾客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杯好品质的咖啡,还是一个在办公室和家之外的“第三度空间”。“我们不是只卖一杯咖啡,而是经营一项人的事业。”王朝龙如是说。

眼前的王朝龙面带着淡定的微笑,头发有点泛白,戴着一副斯文的金丝眼镜,略带鼻音的男中音,有一点淡淡的台湾口音,语气平和,让人感觉轻松和愉快。于是采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了。
售卖咖啡文化
1999年1月11日,美大星巴克在北京国贸中心一层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为本地顾客提供享誉全球的星巴克咖啡饮料、各种口味的高原咖啡豆、综合咖啡、新鲜烤制的各式糕点以及与咖啡制作相关的器具和商品。截至2005年6月,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在京津地区的总数量已经达到55家。其中北京地区有46家,天津9家。
目前,美大星巴克还在快速地发展自己的经营网络,北京的咖啡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大街小巷兴起。当问及美大星巴克的竞争优势时,王朝龙用“咖啡文化”四个字来概括。
王朝龙把星巴克视为一种生活享受。“当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时候,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不仅仅限于果腹,而是有了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星巴克进入中国大陆的时候,恰恰是中国大陆经济开始全面发展的时候,“我们想提供给人们一种休闲的方式。人的生活并不是每天都像赛跑一样,我们也需要找个时间坐下来,让自己的思想沉淀一下,或者和熟识的朋友无拘无束地聊聊天,而星巴克愿意提供这样一个休闲的空间。”
“星巴克给顾客提供的是温馨的环境”,王朝龙介绍说:“我们店里面的音乐都是优雅的音乐,以爵士乐为主。另外我们也提供一些休闲服务。比如我们会放一些棋在店里面,还有一些有品位的杂志,如商业知识、休闲旅行、益智类的等等,让每一位顾客进入我们店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杂志。”
为了保证舒适温馨的环境,星巴克店内是全面禁烟的,王朝龙解释说:“这一点也遭到了吸烟人士的抱怨,但希望他们能够理解。”
“如果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如果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渐渐在都市白领中流行起来。
面对星巴克代表小资情调的说法,王朝龙并没有下结论,“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好还是不好,这是在中国大陆独有的说法,”他补充说,“但我希望我的顾客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星巴克喝咖啡是一种享受。”
王朝龙的愿望是能够有更多的人接受咖啡文化,到星巴克来品尝美味的咖啡。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咖啡文化却是舶来品,面对两种文化的冲突,王朝龙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的责任就是推广咖啡文化,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放弃茶文化,我们希望给顾客一种不同的选择,”王朝龙边说边笑指着面前的两个杯子,“我早上刚刚喝了一杯咖啡,但我同时也是喝茶的。”
听说记者没有喝咖啡的习惯,王朝龙就很细心地讲解,“咖啡并不只是苦的,我们有各种口味的咖啡。像焦糖玛其朵就比较甜,适合怕苦和初喝咖啡的人,而有一些人很喜欢喝苦苦的黑咖啡,你可以加一些奶沫或者焦糖进去。你可以让你的人生尝试很多的变化。”王朝龙喜欢把人生比作咖啡,有苦有甜,可以很丰富。现代社会是一个生活多元化的社会,所以星巴克就给了人们一个多元选择的机会。
记者身边的朋友中,有许多人习惯于在星巴克完成他们的写作工作,咖啡和店内环境似乎都成了他们灵感的源泉。“在放松的时候,你的思维才能得到最好的激发。”王朝龙笑着解释。
当然,星巴克咖啡文化的传播是建立在良好的品质保证基础上的。对此,王朝龙自豪地说:“我们的咖啡采购员去全世界寻找最好的咖啡豆,我们采用最好的烘焙技术,所以我们提供给顾客的是质量最好的咖啡。”
我是一名职业经理人

90年代中期,星巴克开始布局中国,先是把香港和广东的代理权授予了香港美心集团,然后把台湾和江浙沪的代理权给了台湾统一集团,而北京、天津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的代理权则授予了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
2001年10月,王朝龙从香港来到北京,成为美大星巴克的代理总裁,他是一位很敬业的职业经理人,对于自己这次职位变动的原因,他归结为:熟悉中国文化,不会在沟通上与内地企业有障碍;学习管理出身,在中国大陆有较丰富的项目经验。
美大星巴克是一个特许经营商,特许范围只有北京和天津两地。但王朝龙并不担心未来的市场容量问题:
“以现在北京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了。除了常住人口之外,还有很多来北京旅游的外地人和外国人,这些都会是我们的潜在市场。只要我们好好去做,这两个市场我们也会开拓得很好。”王朝龙介绍,目前美大星巴克的营业额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我们的团队正在努力地做好我们的工作,如果星巴克总公司方面信任我们的话,可能会把更多的市场交给我们去做。目前我们正在加速二级市场的开发,除了一些城市如青岛、成都都已经有了星巴克之外,西安、重庆等城市都在计划之中。”
上海星巴克第一家店在2000年5月开业,目前在上海和杭州已经开设了30多家店。和北京不同,星巴克进入上海时,当地人流行“五星级”的概念,因此星巴克行销的定位是提供“五星级餐饮服务”,价格却是当地人民能接受的范围,一杯约15到20块人民币,如今这个价格已经变成竞争者参考的标准。星巴克在锁定上海年轻消费者方面,经验老到,把店面选在年轻人认为时髦的地段。走年轻消费者路线,店面要明亮有现代感,更要有特色。同时,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是星巴克大陆分店建筑的特色。例如城隍庙商场的星巴克,外观像一个现代化的庙,而濒临黄浦江的滨江分店更是华丽,独立成一个花园里的玻璃帷幕宫殿,成为年轻人流连的新兴地标。
“星巴克是服务性行业,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耐心和体贴去关心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让他们宾至如归。我们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王朝龙说。
合作伙伴是我们的资产
“很多人把员工看做是可遗弃的东西,但是我们给予员工他们应得的尊重。”此话来自于星巴克全球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这样的理念被复制到全球的星巴克的经营模式中,而在王朝龙看来,合作伙伴是公司的资产。
“合作伙伴”(partners)这个普通的词在星巴克公司有特定的含义。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叫“合作伙伴”。在国外,受雇于星巴克公司,就有可能成为星巴克的股东。在中国,星巴克现有合作伙伴约1000人。
谈起美大星巴克对合作伙伴的管理模式,王朝龙颇有心得:“我们的事业是要靠这些员工去完成的,所以我们愿意把所有人都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在公司,没有人称呼他为老板或者王总,而都很亲切地叫他Charles ,每个合作伙伴之间都像兄弟姐妹一样。公司对员工善尽责任,因为如果员工工作不开心,这种情绪会转移给顾客,而星巴克希望给顾客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杯好品质的咖啡,还是一个在办公室和家之外的“第三度空间”。“我们不是只卖一杯咖啡,而是经营一项人的事业。”王朝龙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