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虎凿花:巧手凿出幸福花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dhq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有剪纸,南有凿花。踏虎凿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踏虎乡(现为合水镇踏虎村)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其独特之处在于这种剪纸不是用剪刀铰出来的,是用刻刀凿制完成,因而也被称为“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2008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民族传统 妙手生花
  泸溪县踏虎乡,地形似五虎擒羊,虎脚踏在羊背上,因而得名踏虎。这里土家苗汉杂居,大家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辛勤耕织,民风淳朴。著名作家沈从文年轻时曾多次游历泸溪,对这门民族工艺情有独钟。20世纪50年代,他在《旅行家》杂志上专门撰文介绍:“当年踏虎花样流行时,三厅(即凤凰、吉首、花垣)城中的针线铺,还得从货郎手中批买踏虎花样,连同发售,增进了她们的美好情感,自然比年画和窗花意义重要得多。”
  苗族人民喜爱挑花、刺绣,从头上包的帕子,到脚上穿的鞋子,无一件不是绣花和挑花的,故有所谓“花苗”之称。而踏虎凿花源于苗族服饰的绣花底样,系与挑花、刺绣一起发展起来的姊妹艺术。据《泸溪县志》记载,踏虎乡的剪纸起于清朝嘉庆年间,在苗族服饰以及喜庆婚嫁、祛灾避邪等场所随处可见,可谓盛极一时。
  踏虎村的剪纸前辈们原是用剪刀剪纸的,但一次只能剪4层,并且花费时间多,花样复杂时难以剪断。尔后,民间艺人们从民间凿“喜钱”(人们春节时贴在门楣上的祭祀饰品)的工序中得到启发,由用剪刀“铰”制改为用刻刀“凿”制。这样不但一次可凿七八层,甚至可凿30层,同时还能保持图案花样漂亮、美观大方。
  踏虎的剪纸在工艺流程和工具上有了自己独特的变化,演变出刻刀“凿”纸的新技艺,当地人便把它称做“凿花”或“扎花”。
  踏虎凿花图案大都是由花卉、鳥兽、美好词汇等相互有机组合搭配而成。以鸟与花相配,成其“凤穿牡丹”,象征荣华富贵,“鹭鸶采莲”(莲谐音为怜)象征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以兽与花相配,成其“野鹿衔花”,象征寿考千年等。
  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踏虎凿花逐渐形成了刀法细腻、线条流畅、作品精巧、花样繁多、独具风格的民间工艺品牌,深受人民青睐。
  匠心凿刻 锐意求新
  在踏虎村三角坪,踏虎凿花手艺父传子,子传孙,以家族式传承的模式将此工艺世代绵延。在这里诞生了众多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大师。这些从事生产、贩卖凿花作品的艺人,则被称为“花客”或“凿花郎”,他们既创造美,又传播美,行走在湘西的山水之间,手摇花铃,翻山越岭,走乡串寨,逢墟赶场,将凿花作品销往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三角坪的凿花郎,挑着担子走四方。人间辛苦都吃尽,风风雨雨走他乡。”这首山歌曾是凿花艺人生活场景的生动写照。
  1923年,黄靠天出生在踏虎村三角坪一个世代剪纸的家庭。因家境贫寒,他12岁便离开学堂,随祖父和父亲学习踏虎凿花技艺。9年的学艺生涯中,黄靠天白天去田间地头忙农活,晚上就在油灯下,由长辈手把手传授凿花技艺。
  学习凿花初期与练习书法异曲同工。练习书法先得熟悉字体结构,学习凿花要先“读”图案花样,使其了然于心,然后再学习拿刀、磨刀、钉纸等基本操作技法。“刻”是凿花工艺中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技术,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握刀要领,再加以反复练习,才能使刻出来的线条方、圆、曲、直、细,变化从容自如,刀随意念动转,犹如笔行。
  黄靠天不仅刻苦练习,还善于钻研,经常在走乡串寨时注意收集图案花样,广交行内朋友,学习他人长处,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凿花技艺,没多久便成了名噪一时的“花郎”。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白毛女》(人物组画)、《五谷丰登》及《龙凤呈祥》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民族画报》等报刊上发表,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黄靠天大师去世之后,他的弟子邓兴隆作为新一代“花客”,接过了传承凿花手艺的接力棒。同师傅一样,邓兴隆十分注重技艺的创新,在长期实践中,他总结出了“手腕动,刀子动”“纸随刀转”“手掌压纸”等新技法,将多层凿刻与刀法、针法相结合,使画面中点、线、面等要素有机融合,呈现出浮雕般的立体效果。他的刀法纯熟,技艺精湛,这门传统技艺在他手里绽放出新的光彩。
  几代“花客”秉持匠心,钻研技艺,丰富了踏虎凿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增强了踏虎凿花传承发展的生命力,使这门古老手艺更加丰富、多元。踏虎凿花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个性、精湛的工艺技巧享誉国内外。
  精心传承 重现生机
  2008年,踏虎凿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消息传来,村民纷纷奔走相告,扎松门、挂彩灯,以示庆贺。一年后泸溪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建设保护中心,并组建了踏虎凿花传习所,健全充实四级名录及保护体系,新增10多名非遗传承人,扩大传承人队伍。同时制定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制度,对全县11个乡镇分别落实1名“民保工程”工作人员,组建业务骨干和县级“非遗”保护专家队伍,在踏虎起源地组织开设学习班,培养传承人。
  为了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传承氛围,相关部门大力开展踏虎凿花“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在泸溪职中、思源学校等学校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班,并聘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定期到校对学生进行辅导培训,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为了促进踏虎凿花技艺发展,泸溪县不遗余力打造文旅融合产业,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将踏虎凿花产品、项目包装成文旅产品,在4A级旅游景区浦市古镇设立踏虎凿花技艺展示馆,将踏虎凿花技艺进驻浦市集非遗文化体验、参观为一体的研学游基地。在白沙景区涉江楼民族文化展示中心展示踏虎凿花技艺,定期举办非遗展示活动。
  在做好非遗传承同时,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每年与县扶贫办、中石化共同举办踏虎凿花培训班,2019年开班13期,培训贫困人口840人次,实现文创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0人,踏虎凿花作品为贫困户增收3万余元,与20余名技艺优良的贫困户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摘帽脱贫。
  “嫁女要嫁剪花郎,肩挑担子走四方。出门身上无银两,回来银子用箩装。”踏虎凿花曾是苗族人民追求美丽、热爱生活的象征,现在,它依旧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人们装点美好生活。巧手凿出幸福花,绚丽多彩的踏虎凿花将世代相传、越开越艳。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腹膜透析联合短时血液滤过及腹膜透析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使用腹膜透析联合短时血液滤过;对照组20例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使用腹膜透析连续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 d,观察比较两组血清、腹膜透析液中TNF、IL-6、IL-8、IL-10 四种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的含量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肾结石;围手术期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634-02  中图分类号:R 692.40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73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治疗肾结石的一项微创新技术,该项目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碎石效力强的优点。并在碎石的同时采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将击碎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外贸出口形势日益严峻,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分析我国外贸出口形势,针对现阶段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稳定外贸增长和扩大出口的相应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我们要把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必修课持续深入学习,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奋斗。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明初心,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若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指路灯塔,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与成人教育中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