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的主观、客观视觉质量。

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眼视光医院准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28例(44眼),按植入IOL的类型分成2组,区域折射型多焦IOL(MF30,荷兰Oculentis公司)为试验组,单焦IOL(SN60WF,美国Alcon公司)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检查等效球镜度(SE),采用五分记录法记录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及该状态下的中距离视力(BCIVA)、近视力(BCNVA),绘制离焦曲线。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 II,西班牙VISIOMETRICS公司)测量调制传递函数(MTF)、客观散射指数(OSI)、斯特列尔比值、对比度视力。问卷调查视近时脱镜率、满意度及视觉干扰症状情况。对上述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结果:

2组各纳入14例(22眼)。术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E分别为(0.23 ± 0.30)D、(0.09 ± 0.51)D(t=1.051,P=0.300),BCDVA分别为5.00 ± 0.05、4.99 ± 0.03(t=0.516,P=0.608),BCIVA分别为4.83 ± 0.07、4.65 ± 0.11(t=6.610,P < 0.001),BCNVA分别为4.88 ± 0.04、4.51 ± 0.12(t=14.485,P<0.001),MTF截止频率分别为(25.23 ± 12.26)cpd、(32.56 ± 8.06)cpd(t=2.249,P=0.030),OSI分别为2.38 ± 0.67、1.64 ± 0.84(t=3.234,P=0.020)。2组间斯特列尔比值、三种对比度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离焦曲线示试验组从+1.0 D至-3.0 D范围平稳,对照组只在±0.5 D之间出现波峰,两端均快速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视近脱镜率分别为91%、12%(χ2=21.316,P<0.001),疗效满意度分别为80%(16/20)、59%(10/17) (χ2=1.089,P=0.279),术后眩光/光晕发生率分别为9%(2/22)、0%(0/17) (χ2=0.296,P=0.495)。

结论: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可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术后视觉干扰症状少,视觉质量可被临床接受。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开始实施SBAR沟通模式用于护士交接班,医护之间启动患者病情SBAR沟通标准。比较实施前(2014年)和实施后(2015年)护士交接班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评价实施效果。结果SBAR实施后,压疮发生率由2.64%降低到0.39%,意外拔管由1.76%降低到0%
目的了解新入职机动岗护士的工作真实体验,从而为新入职机动岗护士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使管理者理解、关注新入职机动岗护士,并给予人性化及科学化的管理,提高新入职机动岗护士的工作适应性。方法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42名新入职机动岗护士就起工作体验共进行42次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转录与归纳。结果新入职机动岗护士工作体验分为积极体验与消极体验,其中积极体验为: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增强;沟通能
目的探讨在精细视角下医院手术团队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沟通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从2015年起,我院手术团队将精细化管理与SBAR沟通模式融为一体,建立术中精细化的SBAR报告模式,执行术中安全核查报告。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交班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护士交班所耗时间从(13.1±4.5)min缩短至(7.4±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37,P<0.01)。因沟通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适时教学模式(JiTT)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的362名护生作为观察组,2013级的397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在二年级上学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观察组采用JiTT模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理论成绩(85.66±3.23)分、技能成绩(88.4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套被套方式对手术室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择2016年2—8月在千级洁净手术间下完成的择期手术为研究对象,将单月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双月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套被套法,观察组则采用改良撤换手术棉被套法,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空气采样质量、连台手术之间的周转时间、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同时点的空气洁净度提高,连台手术之间的周转加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接受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162例(324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78例(156眼)和FS-LASIK组84例(168眼)。术后随访6个
目的调查直肠癌Miles术后行结肠造口灌洗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OAI-20)和自行设计的造口灌洗情况调查表,对2013年1月—2017年4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造口门诊行造口灌洗的10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社会心理适应3个维度正性心理、负性情绪、社会适应得分分别为(1
目的:通过测量6~18岁正视和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析盘周平均RNFL厚度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屈光状态下盘周RNFL厚度分布地形图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6~18岁正视和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RNFL厚度,测量眼部及全身生物学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头围、胸围、腰围、血压等)。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不同的屈光组(包括正视组、
目的:探讨眼局部使用白藜芦醇(Res)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0.25% Res治疗组、0.5% Res治疗组、1% Res治疗组和0.1%地塞米松(Dex)治疗组,每组6只。将大肠杆菌细胞壁脂多糖(LPS)溶于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配成1 mg/ml的LPS溶液,并注射入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