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曼森:反文化运动中的邪教与谋杀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iorm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昆汀·塔拉蒂诺以《好莱坞往事》一片,艺术地再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好莱坞贝弗利山庄富人区的谋杀案,也引起了很多观众对这段六十年前尘封旧事的关注。塔拉蒂诺的电影只是凸现了谋杀的血腥场景,而实际过程中查尔森·曼森对自己信众实施的洗脑和精神控制则更令人毛骨悚然。在一定程度上“曼森家族”已成为美国反文化运动当中一个无法抹去的特殊文化现象,即“精神控制邪教”的代名词。曼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够在短时期内获得众多的拥趸,在身边构建起一个嗜血的犯罪集团?
  曼森的童年非常不幸。他于1934年11月12日生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母亲凯瑟琳是一名问题少女,15岁时离家出走,16岁生下曼森。凯瑟琳酗酒成性,时常因犯罪入狱。按照曼森的回忆,凯瑟琳并不愿意做一名母亲。“有一天下午,妈妈在一家餐厅里,我坐在她腿上。一个女招待和她开玩笑要把我卖给她。妈妈说道:‘只要给我一扎啤酒,他就是你的了。’那个女招待真的端来一扎啤酒,妈妈把酒喝了,独自一个人离开了餐厅。过了几天,还是我叔叔在整个镇子里找那个女招待,最后才把我带回了家。”由于妈妈疏于教养,曼森童年的绝大多数时光都是和他的亲戚们度过的。但这些亲戚们也各有各的问题。他的祖母是一个宗教狂热主义者,他的一个舅舅总是说他女里女气,而另一个舅舅在照顾他的时候,因为土地被政府没收而自杀了。
少年曼森

  痛苦的童年令曼森从9岁就开始偷盗。三年后被送到印第安那州的一所工读学校。很快他又学会了入室盗窃和在公共汽车上偷东西。他不断地从工读学校逃出,又一次次被送回去。到了17歲,他因为盗窃汽车第一次进入联邦监狱,服刑第一年,他就因打架受到八次指控。到了1954年,他因服刑表现良好获得了假释。转过年来,他与一名17岁的女招待结婚。两人来到加州。不久以后妻子怀孕,就在临盆前一个月,曼森再次被捕,在加州服刑三年,妻子也与其离婚。1957年,曼森刑满释放,开始在好莱坞做起了拉皮条的买卖。他再次结婚,然后又因造假与诈骗再次入狱,第二任妻子也与其离婚。1960年,他又因教唆他人卖淫而入狱七年,在华盛顿州服刑。从18岁成年到1967年间,他人生的前十五年几乎都是在服刑或者假释状态下度过的。
  然而,在华盛顿州的七年监狱生活改变了他,将他变成了一个更加危险狡诈的犯罪分子。在监狱里他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和一名名叫艾尔文·卡普里斯的狱友学会了弹吉他。他深深地迷上了音乐,把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练习当中。他幻想着自己出狱后能够到好莱坞投身演艺圈,因此不但自己写歌,还学习了很多表演方面的技巧。第二件事同样是受到卡普里斯的影响,曼森开始学习科学教。科学教于1952年由美国科幻作家罗恩·哈泼德创造,号称能够通过精神手段,医治人们心灵创伤,曼森最初学习科学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后来,他与一名科学教高级成员拉法耶特·雷默同监,在雷默的指导下,学习了一百五十小时以上的科学教强化课程,将自己内心最黑暗的秘密与教友分享。曼森醉心于科学教的教义与传教手段,在他日后发展他个人邪教的过程中,这些手段起到了关键作用。科学教的学习向他打开了对他人进行思想控制这一扇邪恶的大门,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其中就包括他在监狱中学习的第三项内容:戴尔·卡耐基的公共关系理论。当时卡耐基在美国已经名扬天下,拥有众多学员。在卡耐基的诸多作品中,曼森尤其喜欢一本名为《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的作品,他反复研读这本书,将其中的内容铭记在心。根据日后曼森信徒的回忆,曼森在和他人搭讪,赢得他人好感的过程中,运用的几乎都是这本书里面的内容。
  刑满释放后,曼森来到了旧金山黑特阿什伯利区,凭着一把吉他和掌握的各种沟通和交流技巧,他渐渐获得了一些追随者。1967年,曼森的一位追随者苏珊·阿特金斯发现了一处名为斯帕恩电影农场的地方,本来这里是作为好莱坞电影的拍摄基地,曾经拍摄过一系列著名的西部片。农场主乔治·斯帕恩当时已经81岁,是一位盲人,孤身一人,日常生活需要帮助。曼森看上了这片地方,以让自己的信徒为老人干零活的方式,赢得了老人的信任,再加上曼森巧舌如簧,经常和老人讨论一些哲学问题,老人深深地喜欢上了他,允许曼森一行人搬进了农场。曼森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如虎添翼,他们的组织不断扩大,最多时拥有信徒一百多人,核心成员三十多人,这些人没有正当职业,靠着捡垃圾堆里的食物、盗窃为生,在农场上吸毒、乱交、举办一些嬉皮士群体活动,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
  曼森阴谋的得逞不仅归结于他一定的音乐才华和交流手腕,也与他所处的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正处于反文化运动当中,有大量青年加入了反对机构、反家庭、反物质主义的生活当中,他们年轻、有热情,向往单纯美好和自由,但同时,他们对生活缺乏方向,容易受到他人的引诱。曼森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在这些青年,尤其是刚刚走入社会的青年女性眼中,他几乎是完美的化身:有才华,不物质,平易近人,口若悬河,知识丰富,尤其是对社会有着所谓“独立”的思考。 在曼森身边,很多年轻人觉得有一种被接受、甚至被宠爱的感觉,同时,曼森将自己包装成为反对权威和社会机构的“先知”,鼓吹一种浪漫的、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方式,所有加入曼森家族的人必须放弃个人的私有财产和任何稳定的私人关系,一切财富共同分享,人与人之间不受到任何社会伦理的约束。他们相信自己正处于某一件更为伟大的事业当中,这是一场社会的革命,能够带来新的秩序和生活方式。曼森还反对一切大众媒体,在斯帕恩农场上,不能有电视、收音机和报纸,在他看来,这些大众媒体都被政府和大公司所控制,向大众传递虚假信息,同时他也禁止他的追随者与各自的亲属交流,此外,他对敢背叛自己的人也会施以严惩,在这种恩威并施之下,那些不谙世事的青年人渐渐被他洗脑,对他言听计从。
老年曼森

  惨案震惊了整个贝弗利山庄乃至整个美国上层社会,这是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上层社会全家灭门案。一时间,所有上流人士风声鹤唳,枪支销售数量上涨了百分之百,很多富裕家庭开始安装家庭安保系统,雇佣保镖。这次袭击事件彻底改变了美国民众对于美国社会安全问题的看法,同时也第一次感觉到了反文化运动对社会的威胁。
  1971年,警方经过两年的缜密调查,终于逮捕了曼森以及参与谋杀的四名成员。一场广受关注的审判随即开始。审判被曼森的支持者一再打断。很多支持者自始至终堵在法院门口进行抗议活动。曼森在狱中在额头上刻了一个十字符号(后改为纳粹符号),而他的女性支持者们也剃光头发,头上刻着同样的符号。在审判中竟然发生了一起爆炸,一枚炸弹放置在了法官的书桌下面,所幸无人受伤。最终,法官判处曼森在塔特-拉布兰卡案中七项一级谋杀罪成立,后来又加上了另外两宗一级谋杀,曼森等五人均被判处死刑,但由于加州于次年废除了死刑,改判为终生监禁。
  曼森虽然被绳之以法,但他的影响依然存在了很长时间。1971年8月,六名曼森家族成员抢劫了洛杉矶一家枪械商店,扣押人质并勒索赎金;1972年,七名曼森家族成员又被指控谋杀了一对年轻夫妇; 最著名的事件出现在1975年,一名名叫琳恩·弗洛姆的曼森家庭核心成员试图行刺当时的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弗洛姆因此被判处终身监禁,直到2009年年满60岁时才被释放,但她在2012年一篇文章中表示,她依然忠于查尔斯·曼森。
  曼森于2017年11月19日逝世,终年83岁。纵观其一生,他不仅仅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杀人犯,同时也折射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中青年人的普遍心态。在一部纪录片中,曼森家族当中最年轻的成员黛安·雷克,回忆了她初见曼森时的情景:“我那时只有14岁,家长都是那种不会拥抱,缺乏关爱的人,我第一次见到曼森,他向我表达了爱慕与敬仰,那种感觉是魔幻的,欢乐和爱情无尽地喷涌而出……查理邀请我加入他的大家庭,我需要的正是这些。”这些回忆向美国公众展现出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那就是曼森似乎比政府更加会迎合年轻人的需求,懂得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控制,通过一些看似无害的手段渐渐吸引他们堕落成为罪犯。而另一方面,曼森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预言的种族间战争在其后的美国历史上一次次成为现实,并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个意义上,曼森作为一种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其影响值得更加深入的关注。
其他文献
两个重症病人,同住一间病房。其中一个每天下午要在床上坐一个小时,以便排出肺部的积液。他的床紧挨着这个病房唯一的一扇窗户。另一个则必须整天平躺在床上。他们一聊就好几个小时。  他们聊自己的妻子和家庭,聊工作,聊在军中的服役经历,聊他们度假的地方。每天下午,当靠窗的男人可以坐起时,他都会给室友描绘窗外的世界。另一张床上的男人则开始期待每天的这一时刻,此时,他的世界因窗外多姿多彩的生活变得宽广而有朝气。
1919年10月27日上映的《义理的仇讨》被认为是韩国电影的开端。2019年,正值韩国电影百年。2019年4月,韩国导演奉俊昊的《寄生虫》获得了72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这是首个属于韩国电影的金棕榈奖,也为韩国电影百年华诞锦上添花。好事似乎并没有结束,2020年初,《寄生虫》又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国际电影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和最佳导演奖四项大奖。韩国举国上下为之沸腾,奉俊昊一
萬籁无声,黄一笔,蓝一笔,风凉好个秋,美丽的图画,北国的颜色,真来得从容不迫。感受这秋意,曾有的绿肥红瘦从脑海中掠过,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造化从来是无动于衷,滋润万物、寒风落叶、千里飘雪,又何尝不是姿态万千。人虽渺小,心有千千结,美景正如是。【作者】任红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
谈起女性的时尚,丝袜永远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长筒丝袜一直被誉为“腿部时装”,不但能够将女性腿部的一些细小瑕疵遮盖住,而且能够使粗糙的皮肤显得细腻有光泽,呈现出柔和的线条和美感,因此又有“女性的第二皮肤”之称。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世纪40年代,很多美国妇女把拥有一双尼龙丝袜当作她们最重要的梦想之一,而当这种新产品问市时,那种如同在万众瞩目中期待巨星降临般的场景,丝毫不逊于今天人们对iPhone
命运把叶卡捷琳娜·福尔采娃的地位抬得很高很高——从一个普通纺织女工到政府要员。由于她习惯以领导者的腔调和命令的口气讲话,对她那充满爱的女性心灵造成极大伤害。虽然她处于众多男人的包围之中,但她的内心是孤独的。在工作中男人们对她俯首听命,而在生活中那些男人则不同了。福尔采娃具有对一切事物过于放在心上的特点——不论是自己仕途的升迁,还是个人私事。因此,她曾饮用过量的烈性酒,企图自杀。但她的突然死亡至今仍
火星南极地貌。  火星表面有大量地质特征值得人类探索  A 火星北半球有一些巨大而没有什么特色的平原,例如北极大平原。位于火星北极附近的这片巨大区域,比火星的平均高度低4~5千米。  B 火星南半球包括一些重度撞击区域,例如萨端南高地。为什么火星两个半球反差如此之大,而且这个特点在太阳系其他行星上都不存在,至今仍是一个奥秘。  C 在火星表面高高耸立、高度达13千米的埃律西昂山,其实是火星上高度只
一  如今,不光都市人,连很多乡村人,也在失去大自然的护佑。那种存在于野外大自然的细腻、温情、善良和深情,正在悄悄遁失。一位作家说过,为了抵御这种遁失,他常去读一本书,那就是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  我手里的这本书《大自然的日历》,包含《大自然的日历》《林中水滴》和《大地的眼睛》三部作品。  读着这无比美妙的文字,我感到大自然纯净而清新的律动和情感——正从这本书中流淌出来,让呆板、干涩和隔膜的心
当我们认为大多数青春题材的电影往往都与矫情沾边,俗套的故事情节无法引起每位观影者的共鸣,即使是少男少女的迷人面庞似乎也无法拨动我们日益趋于成熟并逐渐苍老的心时,《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出现了。  在2015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一举拿下“美国剧情片单元评委会大奖”与“剧情片观众大奖”两项大奖,聚集了众多人的目光。要知道的是,圣丹斯电影节是全世界独立制作电影的盛会,这里集结
雾,是近地气层中视程出现障碍的一种独特的天气现象,这种天气现象是由于大量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造成水平能见距离变小所致。当代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1959— )曾经在其小说及散文作品中多次提到雾,从他描写雾的频率以及这些描写本身,可以看出作家有一种雾的情结。在弗兰岑的第五部长篇小说《纯洁》(Purity,2015)中,多次出场的雾,更是由一种单纯的天气现象化身为与
2016年6月22日,当今以色列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阿摩斯·奥兹受中国人民大学邀请再度来华访问交流,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题为“在梦想与故事之间”的主题演讲,参加了新书《乡村生活图景》中文版首发式。以此为契机再一次引发国内阅读奥兹的高潮。  1939年阿摩斯·奥兹(Amos Oz)出生在当年英国管辖的耶路撒冷,其父母亲受到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从俄罗斯辗转到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父亲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