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老的时钟
一说起时间,就一定要讲到时钟,你知道,时钟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的吗?
其实人们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啦。比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不过,要说起世界上最早的机械钟,那还得是东汉时期,我国科学家张衡制造的漏水转浑天仪嘞。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三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在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天仪”后,唐代僧一行等人又改进发明了“水运仪象台”。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都采用机械结构呢。
从乐器到计时器
今天,钟表已经是千家万户中必不可少的计时器。不过,细心的你,有没有注意到钟表的“钟”字呢?在古代,“钟”是一种用铜或铁制成的乐器。主要有圆形和扁形两种,圆形的叫圆钟,扁形的叫扁钟。圆形的钟发出的声音悠长,所以古代帝王上朝、官吏出署,必敲击圆钟,用来召集众人助威。扁形钟发出的声音比较短促,适于在宴会上演奏。作为乐器,把大小不同的钟依次编成组,悬挂起来,这就是“编钟”啦。
那么“钟”又是怎么和时间联系到一起的呢?这个呀,就要说到寺院了。古时候,“钟”是被佛寺悬挂起来用做报时和集合用的。还记得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个“夜半钟声”就是半夜的报时钟声呢。
传说,寒山寺的钟是口神钟,时常独自遨游四方。几千年前从东洋大海飘到了苏州阊(chāng)门外的枫桥附近,被寒山寺的和尚发现了,寒山寺的和尚早就认得这口神钟,于是立即拿来一条铁链把它锁到了寒山寺。神钟被锁住,当然不乐意了,于是就准备在夜半时分挣断铁链逃走,不想,这个举动又被寒山寺的和尚们发现了。和尚们便在当晚拿着木棍去撞击神钟,结果神钟有神威也使不出来了,挣不断铁链,万分痛苦,和尚每撞一下,神钟就哭一声。钟声变得沉重、悲壮,日复一日,年年如此。和尚不停地撞,神钟就不停地哭,以致耽误了时辰,再也无法挣断铁链逃走,只好留在了寒山寺。
怀表与手表
古代的计时工具大多很笨重,体积很大,那么是什么让时钟变小了呢?答案是发条。有了发条以后,在1510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是他们的一大副业呢。但是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制作技艺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
说起来,也实在有趣,世界上第一块手表的原创者,既不是钟表匠,也不是钟表商,而是与钟表八杆子打不着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1806年,拿破仑为了讨皇后约瑟芬的欢心,命令工匠制造了一只可以像手镯那样戴在手腕上的小“钟”,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块手表。此后一段时期,怀表依然是男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手表则被视做女性的饰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手表的命运。当时,有一名士兵为了看表方便,就把怀表绑扎固定在了手腕上,举起手腕便可看清时间,比原来方便多了。后来,瑞士一个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听了那个士兵把表绑在手腕上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他经过认真思考,开始制造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在表的两边设计有针孔,用以安装皮革或金属的表带,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从此,具有现代意义的手表终于诞生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1969年,日本精工手表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石英电子手表,日误差可缩小到0.2秒以内。1972年,美国的汉密尔顿公司又发明了数字显示手表,从此,手表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不再需要齿轮,电子表成为了廉价实用的生活用品。
一说起时间,就一定要讲到时钟,你知道,时钟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的吗?
其实人们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啦。比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不过,要说起世界上最早的机械钟,那还得是东汉时期,我国科学家张衡制造的漏水转浑天仪嘞。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三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在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天仪”后,唐代僧一行等人又改进发明了“水运仪象台”。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都采用机械结构呢。
从乐器到计时器
今天,钟表已经是千家万户中必不可少的计时器。不过,细心的你,有没有注意到钟表的“钟”字呢?在古代,“钟”是一种用铜或铁制成的乐器。主要有圆形和扁形两种,圆形的叫圆钟,扁形的叫扁钟。圆形的钟发出的声音悠长,所以古代帝王上朝、官吏出署,必敲击圆钟,用来召集众人助威。扁形钟发出的声音比较短促,适于在宴会上演奏。作为乐器,把大小不同的钟依次编成组,悬挂起来,这就是“编钟”啦。
那么“钟”又是怎么和时间联系到一起的呢?这个呀,就要说到寺院了。古时候,“钟”是被佛寺悬挂起来用做报时和集合用的。还记得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个“夜半钟声”就是半夜的报时钟声呢。
传说,寒山寺的钟是口神钟,时常独自遨游四方。几千年前从东洋大海飘到了苏州阊(chāng)门外的枫桥附近,被寒山寺的和尚发现了,寒山寺的和尚早就认得这口神钟,于是立即拿来一条铁链把它锁到了寒山寺。神钟被锁住,当然不乐意了,于是就准备在夜半时分挣断铁链逃走,不想,这个举动又被寒山寺的和尚们发现了。和尚们便在当晚拿着木棍去撞击神钟,结果神钟有神威也使不出来了,挣不断铁链,万分痛苦,和尚每撞一下,神钟就哭一声。钟声变得沉重、悲壮,日复一日,年年如此。和尚不停地撞,神钟就不停地哭,以致耽误了时辰,再也无法挣断铁链逃走,只好留在了寒山寺。
怀表与手表
古代的计时工具大多很笨重,体积很大,那么是什么让时钟变小了呢?答案是发条。有了发条以后,在1510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是他们的一大副业呢。但是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制作技艺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
说起来,也实在有趣,世界上第一块手表的原创者,既不是钟表匠,也不是钟表商,而是与钟表八杆子打不着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1806年,拿破仑为了讨皇后约瑟芬的欢心,命令工匠制造了一只可以像手镯那样戴在手腕上的小“钟”,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块手表。此后一段时期,怀表依然是男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手表则被视做女性的饰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手表的命运。当时,有一名士兵为了看表方便,就把怀表绑扎固定在了手腕上,举起手腕便可看清时间,比原来方便多了。后来,瑞士一个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听了那个士兵把表绑在手腕上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他经过认真思考,开始制造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在表的两边设计有针孔,用以安装皮革或金属的表带,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从此,具有现代意义的手表终于诞生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1969年,日本精工手表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石英电子手表,日误差可缩小到0.2秒以内。1972年,美国的汉密尔顿公司又发明了数字显示手表,从此,手表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不再需要齿轮,电子表成为了廉价实用的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