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福”字风俗溯源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过春节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墙壁和家具上贴上“福”字。仔细想来,“福”字斗方其实是介于年画和春联之间的一种形式,而过春节贴“福”字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和宜春贴。
  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在其所著的《论衡》中,曾详细记载了有关神荼、郁垒的故事: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树,桃树的东北枝处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由神荼、郁垒两位神人把守,对于害人的恶鬼,他们就用芦苇绳捆起来喂老虎。黄帝据此制定了驱鬼习俗:“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这在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也有记载。可见在汉代,每到除夕之时,人们都要在自家门前立桃人,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悬挂苇索,以“御凶魅”。
  由于桃人制作起来比较复杂,汉代以后便逐渐以桃木板来代替,如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在桃木板上写上祈福禳灾的文字,或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就成了桃符。
  唐末,文人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诗句,之后逐渐演变为春联。到了宋朝,人们将在桃符上画门神改为用纸印刷,演变为门神画、年画。现存最早的木板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就是宋代的作品。而将在桃符上题写“吉祥词”改为在红纸上书写、用红纸印制,则是“吉祥语”斗方的前身。
  “吉祥语”斗方的形成还与宜春贴有密切的关系。宜春贴是立春日张贴的一种吉祥语。《荆楚岁时记》写道:“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形戴之,贴‘宜春’二字。”唐代诗人韦庄的《立春》中有“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秀楣”的诗句。这种原本在立春日祝贺新春时张贴的吉祥语,至宋代就移用到春节了。
  宋代的吴自牧所撰写的《梦粱录》卷六中记载:“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这里说的“春牌”,很可能就是“宜春貼”,因为春节在民国之前都称元旦,元旦时张贴的东西不应称为“春牌”。“春牌”之称很可能就是从立春时的宜春贴移用而来。那么,春牌上写什么内容?南宋周必大的《玉堂杂记》为我们透露了一些信息:“除日,更春帖、柱联、门额,于堂轩楣枋贴福禄寿、一财二喜等字。”可见,南宋时可能就已经出现题写福、禄、寿、财、喜的斗方了。
  “福”字斗方能够在中国民间长期传承,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福”字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福”字在甲骨文中是“两手捧酒浇于祭台之上”的会意字,是古人祭祀活动的写照。在先秦时期,“福”特指祭祀用的供品,如《周礼·天官》中的“凡祭祀之致福者”,这里的“福”指的是“胙”,是祭祀之后众人分享的一种肉。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实物层面上的“福”逐渐朝着抽象意义上的“福”演变,产生了两方面的引申义。其一是“庇荫佑护”的意思。以丰富的福物祭供神灵和祖先,是希望得到更多的食物,捕捉到更多的猎物,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由此,又逐渐产生了祈求神灵庇佑的愿望,“致福”成为人们希望得到神灵保护的行为。其二是“幸福”的意思。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福”。《礼记·祭祀》中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谓之备。”意思是说,福就是事事顺利,所需要的全部能得到。
其他文献
全聚德前门店始建于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迄今已有近150年历史。作为中华老字号 “全聚德”品牌的起源店,素有“天下第一楼”的美誉。  京味特色、峥嵘岁月  北京全聚德前门店环境古朴优雅,极具京味特色。厅内雕龙画栋,红墙碧瓦,无不体现出京味建筑的雍容华贵。极具民族特色和庭院风格的两层大厅、特色独具的帝王厅、“老墙”等餐厅,尽展老北京京味饮食文化的独特韵味。目前,“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已列为“
你可能听人说过,“犹太商人打个喷嚏,世界上所有银行都将感冒”。还有就是,“全世界的钱,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另外,“五个犹太商人凑在一起,便能控制全球黄金市场。”这些说法当然夸张,但都是说犹太人有多厉害。  犹太人的成绩单的确非常出色。全球犹太人大概有1500万,才占世界人口0.4%,但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比奇高。《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18名是
知道云南的元阳梯田和广西的龙脊梯田的人很多,但对于加榜梯田,恐怕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去年在一个摄影网上,当时只看过它的几张图片和一些简单的介绍,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今年的5月底,我终于从繁琐的生活中逃离出来,如愿来到了让我魂牵梦绕的加榜梯田,亲眼目睹了它妩媚的、秀丽的、壮观的、古朴的身姿。    雨雾中与加榜初见,我却不知道它最美    每年的5月底6月初,是加榜梯田灌水后插秧苗的日子。这时的加榜
这是一次虔诚的转山。  格聂神山,主峰海拔6204米,位于四川理塘县西南部,是藏传佛教24神山中的第13女神,历史上众多高僧的苦修之地,也是南康巴地区藏传佛教的发祥地。格聂神山与冈仁波齐一样属马,每逢马年,转山朝圣者便络绎不绝。  格聂山本名岗波格聂多吉贝寨,是岗波圣地的护法神。格聂,藏语“居士”之意。格聂山区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八条主沟从格聂山区心脏处呈放射状延展出来,犹如一朵八瓣雪莲,盛开在
八月十五之后是北京最好的时节,秋风带来稍许凉意。夜幕降临后,在迷离的霓虹灯中,夜猫子们纷纷出动。美景、美酒、美味、激情的演出,总有一样会让你怦然心动、流连忘返。在明艳的夜色中,你会发现自己为什么爱着北京。来!朋友,准备好和这座城市尽享一段清爽之夜的梦幻之旅吧。
进三清山,来路变成了一帧极有味道的山水画:新派设计家调理出的道教山门之外,路已隐没,近坡斜崖列峙成一个倒三角,绿裹赤染地含着曲曲柔柔的层叠远山,远山清淡,淡得很有层次。出三清山,我们走的是过去的老路,老路一路上都有溪水相伴,那是肥田老屋,丽水苍山的神奇画卷,多姿多彩,既长且美。    三清山一鸣惊人      我们是在三清山人选“世界自然遗产”后,慕名前来游览的。三清山是中国第七个,江西首个“世界
气候宜人的初秋,正是去神农架原始森林探幽的好时节。八月份的最后一天,我随公司同仁一起去了一趟神农架——那有着神奇野人传说的美丽地方。  下午2点从湖北宜昌出发,驾车向西一路长驱,进入王昭君的故乡一兴山,顺着蜿蜒清澈的香溪河流,沿着清洁平整的水泥公路一直驶到香溪的源头,大约四小时的路程,6点多钟进入神农架区,到达了离景区最近的木鱼镇。当晚在木鱼镇宾馆歇息。晚饭后上街小逛,夜幕初临,晚风吹来,浑身舒爽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内心深处还愿意追求和品味某种感觉,说不清、道不白,恍惚那种感觉像微风一样,在闷热烦躁的酷暑中,轻轻地拂过面庞,不经意地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慢慢地拨动一下。这种感觉,喧嚣闹腾的都市里我找了很久。终于,在一个晴阳的上午,在一条拥挤狭窄、车来人往的胡同里,居然给找着了。  这条胡同,叫正觉胡同;这个地方,叫觉品酒店。  喧嚣闹市听清静  正觉胡同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
从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二卷六号发表《白话诗八首》算起,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也有人以次年《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的诗九首为起始。如果这样算,那今年恰好是新诗诞生百周年。  回顾百年来新诗走过的路,尤其作为一种文体,诗歌所领受的种种遭遇,真让人感慨万千。一方面,诗歌退居边缘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以致许多诗人只能躲入小圈子抱团取暖,来抵御社会的冷漠。至于对“写诗比读诗的
1773年夏天,满清官员带领一个叫做希拉登的英国人来到天山地区。希拉登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乾隆皇帝特批他前往天山,帮助土尔扈特东归者勘测地形,建设新的家园。  队伍在天山腹地迷路了,但却误打误撞闯进了一片世外桃源:这里繁花似锦,河流竟然从东往西逆向流淌,穿越在森林与草原之间……见识过众多美景的希拉登非常惊喜:“太美了,太美了,我走遍世界174个国家都没见过这么美的地方。”他甚至大声感叹“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