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之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综述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o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资料是在百度、谷歌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上收集到的文章。据手中的材料整理分析最后主要采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章得出结论: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是相当的重要。本文分四个部分:(一)介绍根据“课堂教学应变艺术”关键词文献检索的数量结果。(二)“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的源起与发展阶段。(三)研究“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的主要人物及观点。(四)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机制 教学艺术 应变艺术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17-01
  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是一门相当高超的艺术。由于在课堂上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当课堂上出现预料之外的事,教师要学会随机应变,采用多种技巧,因势利导,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是相当的重要。
  1 根据“课堂教学应变艺术”关键词文献检索的数量结果
  在百度上检索关键词“课堂教学应变艺术”,得出文献数量结果:用时0.054秒共找到相关网页约56700篇。在谷歌上用时0.24秒共找到相关网页约52800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我收集到期刊结果如下:2000年杨永才最早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语文教学艺术特征的美学思考》文章中提出课堂教学是表达的艺术,也是接受的艺术;2001年无人发表关于“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的相关文章;2002年发表3篇文章。2003年有1篇文章;2004年3篇文章;2005年至2008年三年间发表的论文20篇(其中有3篇打不开);
  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是:2005年7月吴梅月在中小学教学研究上就发表过《谈教学机智》;2006年1月俞剑波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发表过《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2006年6月孙智在文教资料中发表《发挥教育教学机智提高课堂管理艺术》;2006年7月张溶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中发表《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应变能力》。都是针对自己所教过的各科实际发生过的课堂案例来谈自己的教学应变处理艺术。
  2 “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的源起与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到的最早提出“课堂教学应变艺术”一词相关概念的人是杨永才。2000年他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语文教学艺术特征的美学思考》文章中提出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的是表达的艺术,也是接受的艺术。语文教学是表达的艺术,也是接受的艺术。教学既然讲究艺术性,不例外也就跟美学结缘了。因为美学是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讨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科学。马克思曾说,按照美的规律建设生活。教学也要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教法。教学艺术实施空间主要是课堂,教师要遵循美的规律,把握美。
  发展阶段: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到无人在2001年发表过文章。2002-2003年陆续有学者在基础教育的各科上谈“课堂教学应变艺术”。
  百家争鸣阶段:在2004-2008年三年间就有大量的学者在不同的领域里对“课堂教学应变艺术”开始研究。
  应变艺术是一种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难以预料的,所以要做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不是一件容易事。而高超的课堂应变艺术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得天衣无缝,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3 研究“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的主要的人物及观点
  在基础教育领域研究“课堂教学应变艺术”主要有两种观点
  3.1 通过别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艺术来研究。比如对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等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的案例研究。代表人物:吴梅月;孙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李素娥(河南省西华县城关中学);张艳梅(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王伯锋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校);武振华(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夏梅花(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西新余338031);莫浩胜。
  3.2 通过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艺术来分析研究心得。主要是在自己所教过的几门课程中总结的应变艺术技巧。代表人物:张溶(重庆十一中学)。
  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问题: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现有的资料文章,主要是对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中文科教学中出现的课堂案例谈。对于理科中的数学也有涉及但是不太多。至于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应变艺术谈及的甚少。但是无论基础教育、还是中等、高等教育在音、体、美的教育谈及的教学案例也比较多。课堂教学应变艺术就是对整个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效果美的体现。处理的艺术越高就越有利于学生思想的提高,越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越有利于教学因素的消除,越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要相当重视为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遇事不慌,尽量坚持“冷处理”2.满怀爱心,防止矛盾激化3.沉着冷静,善于因势利导4.实事求是,不搞文过饰非[6]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室编.2002/2003中国区域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2]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3l 李如密,孙涛.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语文学习编辑部.课堂教学艺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王北生.教学艺术论(修订本)[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6]孙菊如等编著课堂教学艺术【M】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