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其本身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达到了既定的学习效果。本文就围绕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开展应用存在的误区和如何应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误区及对策
1引言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合作学习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作学习的开展落实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于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同时解除自身内心的疑惑和问题,在倾听他人意见的情况下,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塑造了一个“热闹”的学习氛围,但是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这种学习模式应用下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解决。
2误区和对策
第一,合作过程过于形式化。部分合作学习应用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体现更多创新的目标,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到内容本身是否适合合作学习模式,一味地展开合作讨论。部分问题本身不具有讨论的价值,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时间上的浪费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不能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也往往会显得无从下手。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其问题和内容本身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些内容和问题不能让学生独立进行解决和完成,并且思路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的同时,这样学生自身才会产生合作的意愿,才能主动地和他人进行交流,倾听他人意见。这种形式化的无趣,是影响合作学习开展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展开《直线、射线和角》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直线的概念进行了了解,这时候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的直线。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具备足够的可讨论性,教师如果强行安排学生讨论,那么学生讨论也会出现问题。这种内容缺乏足够的实际性,讨论价值也十分有限,我们实际生活中没有比较抽象的直线,大家最多只能发现某个物体的一部分是直线。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足够的把握。针对于这方面问题,教师应该依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备课过程中选择切合实际的内容,并且对于所讨论内容的讨论价值和意义进行保证。问题的设置上,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开放性,同时明确讨论的时间和具体的过程设计。
第二,合作过程不够规范。对于合作学习来说,这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有分工、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规则的过程。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效果而忽视合作过程的规范性,从而导致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受到影响。很多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看法,而对于他人的意见进行忽视。这就导致了很多小组内部学生的讨论效果都十分有限,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的听进去小组内部的意见,组内代表的发言往往也只是个人意见。针对于这种合作过程不规范的情况,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和设计合作过程。一般来说,合作学习本身应该先对于交流主题进行确定,在对于交流的步骤进行明确,之后对于不同小组内部的成员的任务进行分配,之后组织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再进行相应的互相交流。在组内形成统一认识之后,在安排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的指导,适当地进行调整,更好地提升合作学习的开展效果,让合作过程更加规范、有效。
第三,合作过程缺乏有效指导。一般来说,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都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地巡视,并对于不同小组进行指导。这样的指导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教师应该确保适时、适当进行指导,并且把握好尺度,提升效率。例如,在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合作教学的应用,分配不同小组的学生利用不同的道具来摆出角度。部分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回摆的很规范,而又的学生则会出现操作上的失误。如果教师进行逐一指导,不能合理安排指导时间,那么讨论的时间往往就会浪费在这些细枝末节上。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预见性地分析,心中有数地展开教学。对于在用毛线折角过程中遇到的毛线没有拉直的问题,因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分析的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省时又不影响指导效果。另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组内的弱势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并且让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勇于承担责任,这样他们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与他人进行优势互补的过程。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消除误区,并且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对于合作学习的空间和实践进行明确,让合作学习的效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和提升。教师也要對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引导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简洁,对于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科学地评价和指导,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惠园.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6(02).
[2]唐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学周刊,2016(20).
[3]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
[4]王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01).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误区及对策
1引言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合作学习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作学习的开展落实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于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同时解除自身内心的疑惑和问题,在倾听他人意见的情况下,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塑造了一个“热闹”的学习氛围,但是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这种学习模式应用下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解决。
2误区和对策
第一,合作过程过于形式化。部分合作学习应用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体现更多创新的目标,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到内容本身是否适合合作学习模式,一味地展开合作讨论。部分问题本身不具有讨论的价值,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时间上的浪费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不能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也往往会显得无从下手。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其问题和内容本身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些内容和问题不能让学生独立进行解决和完成,并且思路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的同时,这样学生自身才会产生合作的意愿,才能主动地和他人进行交流,倾听他人意见。这种形式化的无趣,是影响合作学习开展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展开《直线、射线和角》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直线的概念进行了了解,这时候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的直线。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具备足够的可讨论性,教师如果强行安排学生讨论,那么学生讨论也会出现问题。这种内容缺乏足够的实际性,讨论价值也十分有限,我们实际生活中没有比较抽象的直线,大家最多只能发现某个物体的一部分是直线。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足够的把握。针对于这方面问题,教师应该依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备课过程中选择切合实际的内容,并且对于所讨论内容的讨论价值和意义进行保证。问题的设置上,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开放性,同时明确讨论的时间和具体的过程设计。
第二,合作过程不够规范。对于合作学习来说,这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有分工、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规则的过程。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效果而忽视合作过程的规范性,从而导致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受到影响。很多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看法,而对于他人的意见进行忽视。这就导致了很多小组内部学生的讨论效果都十分有限,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的听进去小组内部的意见,组内代表的发言往往也只是个人意见。针对于这种合作过程不规范的情况,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和设计合作过程。一般来说,合作学习本身应该先对于交流主题进行确定,在对于交流的步骤进行明确,之后对于不同小组内部的成员的任务进行分配,之后组织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再进行相应的互相交流。在组内形成统一认识之后,在安排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的指导,适当地进行调整,更好地提升合作学习的开展效果,让合作过程更加规范、有效。
第三,合作过程缺乏有效指导。一般来说,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都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地巡视,并对于不同小组进行指导。这样的指导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教师应该确保适时、适当进行指导,并且把握好尺度,提升效率。例如,在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合作教学的应用,分配不同小组的学生利用不同的道具来摆出角度。部分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回摆的很规范,而又的学生则会出现操作上的失误。如果教师进行逐一指导,不能合理安排指导时间,那么讨论的时间往往就会浪费在这些细枝末节上。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预见性地分析,心中有数地展开教学。对于在用毛线折角过程中遇到的毛线没有拉直的问题,因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分析的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省时又不影响指导效果。另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组内的弱势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并且让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勇于承担责任,这样他们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与他人进行优势互补的过程。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消除误区,并且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对于合作学习的空间和实践进行明确,让合作学习的效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和提升。教师也要對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引导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简洁,对于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科学地评价和指导,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惠园.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6(02).
[2]唐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学周刊,2016(20).
[3]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
[4]王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