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兔寄生虫危害及驱虫净化程序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ydi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生虫是传染病菌、危害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动物体内、体表都有多种寄生虫栖息生长。因此,饲养动物一定要注意做好杀虫、驱虫工作。寄生于野兔体内体表的寄生虫有近70种,但常见并常造成危害的主要有球虫、螨(疥螨和痒螨)和豆状囊尾蚴及兔栓尾线虫。上述寄生虫造成的疾病后果如下:
  球虫病:主要危害仔兔及青年野兔,其感染率有时可高达100%,患病后幼兔死亡率一般可达40%~70%,感染的病兔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一般可减轻体重12%~27%。所以有人说球虫病是饲养野兔业的“主要杀手”。
  疥螨病:是由疥螨和耳螨寄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该病可致皮肤发炎、剧痒、脱毛等,影响野兔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痒螨病:是由兔痒螨寄生在野兔的外耳道而引起的慢性皮肤病,影响增重,病变可影响腮骨及脑部,引起癫痫发作,甚至死亡。
  兔栓尾线虫:普遍寄生于家兔体内,野兔体内也很常见。虽然不会引起十分严重的临床症状,但会严重影响兔的生产性能。
  豆状囊尾蚴:对野兔的致病作用并不十分严重,大量感染时会出现肝炎症状,引起并发症死亡。
  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基本解决问题:
  1.开始启用驱虫净化程序前,对全场野兔全部注射1次伊维菌素(杀虫星)或阿维菌素(虫克星)。
  2.种兔产崽前10~15天,混料使用杀球虫的药物(交换使用)直到仔兔断奶,同时在产崽前10~15天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等。
  3.仔兔断奶前1周左右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可以有效防止个别带虫野兔混群后传染健康野兔。
  4.仔兔断奶后每隔3~5天使用1次治球虫药,连用7天,循环反复直至分笼单养。
  5.对于豆状囊尾蚴,成年公、母兔每3个月视其具体生产情况使用甲苯咪唑35毫克/公斤,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或皮下注射吡喹酮25毫克/公斤,每天1次,连续使用5天。
  6.成年公、母野兔及青年野兔每1.5~2个月使用左旋咪唑5~6毫克/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
  此外,在做好以上药物预防的同时,每隔18~20天应对全场的水沟、走道、饲料槽等进行一次大的清洗及消毒。同时,对笼具及底板用杀螨剂(如杀灭菌脂、除癞灵等)进行一次擦洗消毒,也可用火焰进行消毒以杀死虫卵。另外,野兔场内还应避免养猫、狗等,以免对饲料、饮水造成污染和带进病菌。 (福建 蓝招衍)
其他文献
1.及时断尾。仔猪出生后1天内断尾,尾巴断掉1/2-2/3。此法可节省饲料,防止仔猪咬尾。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腹泻为特征,俗称“血痢”、“黑痢”。该病以7~12周龄的幼猪多发,一年四季均易发生。  一、临床症状:潜伏期7~8天,长者可达2~3个月。一般体温不高,少数可达41℃左右。  1.最急性。见于流行初期,个别不出现症状即突然死亡。多数废食,剧烈下痢,粪开始呈灰黄软状,随即水泻,含有黏液、带血块,随后粪中混有脱落黏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碎片,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
一、单味甘草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每天取生甘草13~20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将药液放在火上先后煎煮两遍,分早晚服用。疗程10~30天不等,多数在7~15天见效,停药后复发者,继续服用有效。经临床治疗12例,疗效满意。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有2例体重略有增加,未见浮肿;有2例血压轻度升高,停药后即恢复。  点评:本病是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属中医“
2011年7月16日,随着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晚会《五彩之光》演出的结束,历时一周的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正式落下了帷幕。本届草原文
8月中旬,全区第四次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乌兰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领会,深入贯
“郑稻18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粳稻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