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预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预备。而叶圣陶老先生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非叫他们预习不可。”于是,我们提出了“自主预习,让学生学会预习”。所以学生在上课以前,需要预习,要明白自己想学什么,想知道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学生学习就有了目的,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就充满活力,学习不再是别人的事,自己就会变成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预习;学会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88-01
  预习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通过预习,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其次,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再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學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以下四方面进行。
  第一,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第二,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第四,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开展课前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已不再视预习为简单的看书、做题。而是能够在预习时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一定的、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开展课堂预习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
  2.有效的激励机制很重要
  小学生的自觉性很差,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能提高预习的效果。我在课堂上总结预习效果的时候,除了口头的激励或批评,还会在评比栏中显示出来。有精彩的提问,精彩的答问,我都会奖励学生一颗象征智慧的星星,同样,预习中偷懒,没完成预习作业的就会被扣掉一颗星,当星星的颗数在正常数量以下的自然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所以,目前为止,我班的学生在预习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欣喜的看到,有的学生已经习惯超前学习,并且个别学生已经不满足教材上的内容,开始研究自己更感兴趣的问题。
  总而言之,课前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是学生在课余活动中的一种个体独立探究的行为,只有把这种行为持续地、有意识的加以指导和培养,才能使之成为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而作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最终成为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提出,其科学性与对教育的指导性都受到了学校教师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在语文学科中,教师对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从语言、思维、文化、审美这几个方面进行构建和培育。本文将对语文课堂上如何培育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以期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
期刊
摘 要:現代教育教学背景下,注重学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及发展,具备较为重要的现实性价值效用,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学科教育教学目标,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科教学成长及发展,对整个学科教学事业的发展有较为重要的促进性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现代教育教学情形,就师生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之中的切实有效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论述,以期能够为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长远化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是英语“全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价值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超越了语言本身。只有关注语言交际功能,才能回归英语学习的本质,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具价值。  关键词:语言交际;英语学习;思维习惯;有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76-01  王德春先生在《语言学概论》中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期刊
摘 要: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该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为突破口,努力实践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本文主要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发展性评价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发展性评价;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倡导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多种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灵活的运用,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将有趣的故事融合到了教学内容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说故事教学法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表达性技能,写作是语言的输出形式之一,阅读则是写作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理解性技能。本文介绍了在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如何把英语报刊阅读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从而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背诵经典的句型句式,熟悉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然后在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练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报刊阅读 ;写作教学; 整合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对中职学校的化学课堂教学进行的现状分析,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究教学改革的措施。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积极转变教学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个人修养等,不断优化教学效果,使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而且由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使英语这门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学的方式也是在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创新。寻求能够真正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方法来进行英语这门学科的教育工作。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当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当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本文主要对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期刊
摘 要:听力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做好听力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的。本文就分析和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应用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84-01  1.引言  在当前新时期下,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关注对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情感打动人心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致;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思考,鼓励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进一步提高成绩;进而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英语,在课堂上勇于发挥自己的优点,挖掘自己学习英语的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