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前家长准备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hens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焦虑产生的原因
  幼儿入园焦虑是指满3岁的儿童刚进入幼儿园时,心理上以及生理上的一些不适表现。
  在入园调查案例中,幼儿在入园初期存在三种情况哭闹不止要找妈妈的孩子、抱着自己的小熊不肯松手的孩子、不吃饭沉默寡言等待回家的孩子。孩子入园焦虑多是因为亲子依恋、安全性暂时缺失的原因。离开了爸爸妈妈的怀抱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目前为止最重大的打击,离开了温暖的小窝,从温暖到寒冷的感觉需要时间与建立新的依恋关系才能明白,原来离开了爸爸妈妈也能玩的很开心、能得到新的成就感。在人本主义流派的罗杰斯看来,当接触到跟他的自我知觉不一致的信息时,焦虑就产生了。在入园前,家长总会和孩子说一些幼儿园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乐园,有最和蔼可亲的老师和热情的小朋友们,你们会在一起度过非常快乐一天。而现实中的在幼儿园并不能随心所欲的行动,不能在想妈妈时就有妈妈在身边,想回家时就回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此时的“好朋友”们有大声哭闹的、还有抢玩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会产生紧张、不安、沉默寡言以及不好情绪的互相传递。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都是最基本的,在幼儿园中虽然可以基本达到生理需要,但安全需要确是大部分小朋友达不到的,所以会产生不安感。
  二、家长为孩子做的入园前准备对减轻分离焦虑的重要性
  家长对幼儿入园前的物质与心理上的引导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来说未入园前对幼儿园的一切认知大部分都来自家长,所以必须要全面了解现在家长为幼儿做的入园前准备工作。
  (一)现代家长对孩子入园的心理状态
  在二胎开放后,现在许多家长都是二胎妈妈,类家长在经历过一次送孩子入园后表现的较为非常胸有成竹。还有一类家长第一次送孩子入园则毫无头绪,老师成为一根救命稻草,对于此类家长老师是要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毫无头绪表现为以下几点:没有应对孩子入园哭闹的办法,怕孩子自己没有自理能力,不能自己进餐、午休,不会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怕被欺负,自己没有办法给予孩子最好的引导。
  (二)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以及理解
  随着人均素质逐渐提高,家长对幼儿园不再认为是托儿所,对老师也不再认为是儿童保姆了,但家长对幼儿园还是处于一种模糊地带,既不用学习也不用考试那么幼儿园到底干什么呢,从问卷中得知家长们还是觉得把孩子送进幼儿园里只是玩耍、做游戏。有部分家长会认为幼儿园是为小学打基础、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现代家长为幼儿入园前做的准备
  大部分家长会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为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然后是物质准备。很少的家长会深入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孩子在园的科学的一日作息生活。在心理准备中很多家长会告诉幼儿幼儿园是一个美丽城堡一样的乐园,里面有很多同龄的小朋友,你将会和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还有温柔的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以便孩子能快速接受幼儿园减少入园焦虑。在物质准备中,家长们则会为孩子准备一些衣服、水壶、被褥等。
  三、家长对幼儿入园前准备的建议和策略
  (一)时间准备:入园前帮助幼儿调整作息
  幼儿园正常作息时间表为每天早上7:40~8:00入园,8:00吃早饭,中午11:30吃午饭,午睡的时间是12:00~2:30,下午4:00吃晚饭,早上10:00有加餐,下午3:00有加餐,晚5:15准时接园。在园期间平均每隔20~30分钟老师会提醒孩子小便、洗手、喝水如果孩子孩子渴的话会让孩子随时喝水。所以在入园前,家长可以根据作息中的时间来为孩子做调整,尤其是中午按时进行午睡,晚上9点开始睡觉,这样孩子来园后不会因为没休息好加重入园焦虑。
  (二)物质准备:入园后根据教师要求准备好物品
  物质准备以教师的要求为主,班级需要准备什么家长需要配合教师准备,在午睡时如有抱毛绒玩具的习惯可以事先跟老师沟通,如孩子的大小便还不能完全自理可以给孩子多备几套裤子、衣服放在自己的小柜子里以备换洗。由于孩子还小分不清自己的衣服,所以在每一件衣服上需要给孩子缝上名字。
  (三)心理准备
  每年九月开学时,幼儿园班级和墙围外面会有很多家长扒着往里看,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有很多幼儿园为此还做了应对策略,就是上亲子课让家长带着孩子提前感受幼儿园生活,有效地安抚孩子的入园焦虑,也让家长们对幼儿园有了一个很深的了解。孩子要從家里的温暖港湾渐渐走向幼儿园这个小集体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家长可以尽量放手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有时不是孩子不适应,而是家长更不适应孩子离开自己。然而这样的担心反倒对孩子造成了影响,让孩子也共情的心里,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迈出这一步,自己去适应这个小集体。根据研究幼儿的分离焦虑有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大哭、大喊大叫、采取打人踢人等激烈方式不让陌生人接近。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对孩子进行引导,不要着急。
  (四)为幼儿做心理建设
  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没有任何的概念,入园前都是从家长的口中得知幼儿园的事情。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介绍幼儿园的绘本故事,通过温馨的画面,有趣的语言介绍了幼儿园里都有什么,会做什么。也可以让孩子在入园前多接触些小朋友,有一个小的集体感。
  幼儿入园前家长的准备工作对于目前幼儿入园焦虑有着直接的影响,入园焦虑日渐凸显,对它深入的研究也显得越加必要,看似简单的家长入园前准备其实也隐藏着很多的方面,如自己的身心建设方面、孩子的身心建设方面以及物质准备方面。本研究中采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来对于家长方面的准备进行分析研究,最后为家长们总结出科学的育儿技能技巧,给予系统的对策与结论。
  但是本文仍存在很多遗憾之处。由于幼儿焦虑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还有很多个案无法将这套策略实践并加以验证。还需要再进一步的研究完善,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其他文献
说明:本课件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第一章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需要2个课时或者90分钟。  课件设想设计初衷:诗词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是我国诗词的巅峰。近现代的毛泽东在诗词方面可以说又创造另一个奇迹,它大气磅礴,气吞山河,充满家国情怀和革命激情,同时又举重若轻,闲庭信步,充满自信。不论在激流汹涌、流血牺牲的革命年代,还是在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靠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深入钻研,大胆改革,才能达到目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如何培养小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就是每名教师应深思的。  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进步对学校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则,结合实际,扎实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目标及教学理念。力争在较短时间
期刊
体育核心素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学生运动能力、学生的健康行为以及在体育训练中养成的体育品德。中国排球的竞技运动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巅峰。而中国女排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们几代人的爱国情怀。但是在学校体育的排球教学实践中,学生感受不到排球带来的乐趣,大部分教师是以完成课程进度要求为目的,使得体育课枯燥无味,学生没有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多元化的教学落实到
期刊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话道出了小学阶段作为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在国家实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政策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优先发展,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资源往城市聚集,农村学校教师缺编,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于是人們发出了“教育公平其实并不公平!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叹。  习近平主席说“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
期刊
摘要:创建家长学校是国家教育政策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积极尝试,开展家长效能团体辅导、家长进课堂、亲子成长营拓展活动等方式,积极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性,提出提高家庭教育策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网络互通平台,持证上岗规范化等。  关键词:中小学 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指导 有效性  一、背景和问题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 明确提出: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家长学校
期刊
一、当前研究的状况  第一,现有的作文教学大多还处在应试作文的状态中,为了考试而写作,为了分数而作文,忽略了写作的真正目的。  第二,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多写多练,文笔就能长进,易于写作。然而大量的单调频繁的写作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作文失去了兴趣。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没能按照学生水平制定作文目标和要求,导致学生虚构不切实际的情景,结果学生不能完成教师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写作
期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会写“岸、屋”2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  教学重点:  学生朗读课文时,能读出雾说话时淘气、天真的語气。  教学难点: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策略:  情境烘托法、朗读法、练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下面,就结合本人在使用S教版实验教材过程中的识字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我们在组织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时,不仅要帮助儿童学习科学知识,也要学习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既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必要条件又是科学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科学集体教学活动则是落实文件精神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我觉得在科学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探索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尝试。  何谓幼儿的思维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