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与可溶性尿激酶受体和胸腺素α1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34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和比较不同病理状态下实体肿瘤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及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水平和胸腺肽α1(Tα1)水平的改变的意义.方法以残余胶原结合力(R-CBA)检测血清vWF-cp活性水平、免疫放射分析测定suPAR水平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α1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状态下84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WF-cp活性水平,以及vWF-cp活性水平与suPAR和Tα1水平预示恶性肿瘤存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vWF-cp活性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显著降低,而suPAR和Tα1水平则显著增高.伴有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vWF-cp活性更低,下降至55.8%±16.2%(P<0.05).而suPAR水平则在局部淋巴结浸润和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均增高(P<0.05和0.01).(2)在恶性肿瘤患者中,Tα1与suPAR水平是较敏感的指标,而vWF-cp则是一个较特异的指标.vWF-cp活性水平与suPAR水平存在较好的相关性(r=0.39,P<0.001),但和Tα1无相关性.结论 vWF-cp活性、suPAR水平和Tα1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显著改变,但三者变化的程度不同.联合检测三者的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以及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

其他文献
对<实用护理杂志>2003年第4期刊登的<普通头皮针短暂留置的临床应用>一文有几点不同看法,现提出与同道商榷。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对肝细胞癌细胞Hep3B中COX-2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以体外合成的NF-κB亚单位p50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 ODN)处理Hep3B细胞72 h,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S ODN处理的Hep3B细胞p50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利用电泳凝胶迁移法测定经AS ODN处理的Hep3B细胞核内NF-κB水平.对照组为p50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SO
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是儿科肾脏病中较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可产生许多并发症,如生长发育障碍、肾钙化、骨病、严重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只要早期施以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大部分病例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