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我国公众食源性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4575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4408份有效问卷,公众回顾性调查食源性疾病患病率56.51%。21~30岁年龄组受访者食源性疾病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城镇受访者食源性疾病患病率高于农村,随着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的升高,公众食源性疾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常住地、职业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恩格尔系数、是否生吃鸡蛋、是否生吃水产品、肉类、是否生吃蔬菜水果以及是否在大型超市、是否在便利店、是否在农贸市场、是否在路边摊点购买食物在公众食源性疾病患病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犘<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犗犚=1.499,95%犆犐:1.324~1.697)、生吃水产品、肉类(犗犚=2.159,95%犆犐:1.883~2.475)、生吃蔬菜水果(犗犚=1.448,95%犆犐:1.242~1.687)和在街头摊点购买食物(犗犚=1.776,95%犆犐:1.563~2.017)是影响公众患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公众食源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城镇居民开展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加强水产品、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的卫生监管,加大供应商销售点监督力度将有助于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