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建构与乡愁记忆:上海西郊农民画研究

来源 :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介绍西郊农民画具体的创作过程,阐释了西郊地区农民画家如何在城镇化和非遗保护的双重背景下,留住乡愁,保留其身份的记忆。在城镇化急剧发展的今天,保护乡愁成为每个公民的一项职责,也是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吁。这样一种共同的选择也成为执政者的主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国家城镇规划的方针。西郊地区的西郊只是一个概念了,而昔日的农民早已经成为城市市民户口。但是这种乡愁却没有消失。"记住乡愁"的视角则是我们考察西郊农民画的重要视角。
其他文献
以福建省为样本区域,利用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和GDP增长速度的数据,采用生态经济弹性模型,测度福建省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福建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研究表明
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设计中,安全性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已有多种安全模型被提出以证明协议的安全性。然而在繁琐的规约过程中易出现人为失误,一些已被证明安全的协议实
博里农民画作为淮安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因"地方性消费"而兴,也因"地方性消费"而衰。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因为受到精英艺术和专业艺术的排斥,其艺术性与当地民众的审美
“温则消而去之”语出《素问·调经论》。原文指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说:“温则消释而易”,即言温法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