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困境中破产改制煤矿和重组职工队伍稳定工作的思路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1208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本世纪初开始,国企改革的大潮席卷煤炭行业,陕西关中四大矿务局的诸多煤矿走上了破产改制的道路,矿井由公转私,成千上万的原国有企业职工一夜之间身份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员工。经历了历史变革突变阶段的阵痛,迎来了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这些重组员工失落的心境得到了一些抚慰。但是煤炭市场风云突变,2012年起,煤炭行情高台跳水,煤企艰难度日,这些当初破产改制的煤矿原本就是一些老旧矿井,在这一轮煤炭市场的风暴里,这些企业风雨飘摇,处境极其艰难,参与重组的员工工资难以保障,前景叵测,员工队伍思想稳定工作压力骤增,如何稳定这只特殊的职工队伍,这个课题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关键词:破产改制;煤矿;职工稳定;工作思路
  一、国企改革甩给社会的包袱,一个个老旧的矿井、一群群以矿为生、技能单一的矿工,他们组成的是历史变革的新产物。如果自己可以选择,这一批人没有一个愿意放弃自己的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成为一个民办小煤窑的持股人,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国有企业的职工感觉是有国家给自己做靠山的。但是,如果永远都变不成现实,十多年前,陕西关中渭北黑腰带上的诸多矿工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下迷失了自我,成为了相对更不稳定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的持股员工。工作了多年的国有企业突然就成小煤窑了,就划归地方乡镇小煤窑序列管理了。嬗变由此拉开帷幕,阵痛只有这些重组员工自己体验。一个个老旧的矿井像一艘艘破旧的航船,一群群参加重组的职工像一个个别无选择的水手,懵懵懂懂地就这样从计划经济的暖房里被推向了市场经济的风浪里。
  二、繁华落尽后难耐的落寞、暴风骤雨里涌动的暗流,困境中的企业稳定工作压力山大。经历着变革的不适和无所适从,好在随即而来的是就是煤炭行业难得的黄金十年,企业经济效益蒸蒸日上,职工收入节节高升,加之当初破产改制时矿务局承诺的各类社保接续托管,一切都风平浪静、按部就班,独闯市场经济的改制重组企业和破产重组职工都没有预料到市场风云突变掀起的狂风大浪有多么凶险。好景不长,黄金十年转瞬即逝,2012年,煤炭市场急转直下,煤企漫长的寒冬到来了。这些原本就是由老旧矿井改制而来的小企业怎么禁得起这样的大风大浪,很多企业持续亏损、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这些无辜的重组矿工不得不面对生活难以保障、发展前景无法预测的艰难境地,去承担国企改革和市场风云的双重压力。先是失去了国企职工的身份、失去了可以依靠的靠山,现在又要经历市场的无情打压,面临企业生死存亡、自身失却保障的危机。这部分当初无奈参加重组的职工内心无助彷徨,情绪波动非常大。破产重组员工们象负重的骆驼,压垮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悬挂在空中,破产改制矿井的稳定工作压力空前,企业一方面要寻找扭亏为盈的经营策略,一方面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做好重组员工的思想工作,防止各类群体事件的发生,为维护一方稳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些工作对困境中的企业来讲,同样也是生命中无法承担的痛楚。
  三、前途叵测,何去何从,在救世主出现之前,改制重组企业和破产重组员工如何实现自我救赎?这次的煤炭市场行情急转直下,绝非简单的市场周期波动那么简单,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环保政策限制、黄金十年一窝蜂疯抢资源盲目扩张出来的天量产能……注定,煤炭行业等不来一个周期性的上涨高峰了。等待只能是坐以待毙。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不需要专家分析、不需要老师讲解,稍微有些头脑的矿工都可以预见到那个不可预见的未来。那些十多年前无奈选择破产重组的职工们现在更老了,技能更加跟不上社会需求了,离开这些老旧的矿井,他们个人和家庭的未来都没有保证了。这些人的头脑里积蓄了很多的恐惧、焦虑、怨恨,充满了负能量、充满了戾气,不稳定只是一触即发的事情。此时此刻,正确地引导大家排解不良情绪,即便不能立刻给到大家一个放心的未来,通过行之有效的改革给大家一个期冀和希望,都能够为企业的稳定工作减轻压力。因此,困境中的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努力,去维持重组员工的思想稳定。
  1、职工教育要跟上形势发展。教育重组员工正视现状,不等不靠,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不能再以国企职工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不能怨天尤人,一方面排解不良情绪为自己减压,一方面要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团结协作,抱团取暖,抱团过冬,积极为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与此同时,职工个人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一来可以使自己在企业里边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减轻负担,二来也为自己谋求一条退路和生路,使自己面对困境时心理上的压力和顾虑减少。
  2、企业要敢于改革、敢于突破,让职工看到希望。这些改制重组的矿井普遍存在底子差、积累薄弱的现实问题,想要有大的结构性的转变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因地制宜的举措仍然有很多方面可以尝试。第一,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这个方面有一些矿井已经在做,建立了洗煤廠,加强了煤制管理,这些思路和做法契合了国家的环保政策,是值得尝试和肯定的;第二,眼睛向内,深挖潜力,节支降耗,降低成本,从人员的合理使用、施工工艺的改进、机械化程度的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空间可以挖掘。特别是以前成本管理相对粗放的矿井,在这方面的挖掘潜力和空间更大。成本降下来,效益也就有了提升的空间;第三,改革经营方式,在改制重组煤矿,普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技术人才都相对匮乏,各方面管理相对落后,管理成本畸高,如果尝试承包经营,利润可能少一些,但是却是可以预期的。改革必将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必将带来阵痛,寻求什么样的改革之路要符合自己企业的特点。改革摸索新出路,让职工看到希望方能稳定职工队伍。
  3、沟通,让职工知道企业的所思、所想、所向。越是在企业处境困难的时候,职工越是想要更多地了解企业的各种状况,企业在不触及商业隐私的情况下,应该更透明地推行矿务公开,敞敞亮亮做事,去赢得职工信任,形成凝聚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形成合力,才能够克服困难。
  改制重组煤矿的二次改革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团结和带领重组职工,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维护一方稳定,保证职工未来的发展,改制重组煤矿的出路要靠自己探寻。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结构体系的不断变革,无论是社会格局,还是生态环境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可以说,目前我国林业仍旧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对于新林业发展的战略构相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与林业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在受到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生态环境建设也对新林业发展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重点将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主要目标,从而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使其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要
摘 要:分析了当前邢台市高校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提出了精诚合作的校本课程意识、篮球文化下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评价的发展策略,旨在为邢台市高校篮球校本课程开发持续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邢台市;高校篮球;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高校的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校而言,校本课程能够激活学校活力,真正形成高校自己的特色;对课程而言,校本课程能够提高课程适应性,
摘 要:国内外已经在低碳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两个层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示范工作,形成了各自的指标体系,但绿色建筑如何与上位的低碳生态规划之间形成直接的指标对应关系,还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与绿色建筑相关指标的梳理研究,结合北京地方特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详细规划阶段切入,将绿色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目标相结合,建立起低碳生态详细规划阶段与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相衔
摘 要:本文探讨了LNG加气站槽车卸完液以后车内剩余气体回收的设计思路、回收方法,分析了必要性,并计算其经济效益,提出了回收方案。  关键词:LNG加气站;LNG槽车卸车;BOG;余气;回收利用  1 概述  LNG槽车在卸车过程中,由于卸车流程中需要向槽车内增压,让槽车内的LNG液体流入储罐,在LNG液体卸完后,槽车内剩余的气体简称BOG,本文以廊坊市某LNG加气站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加气站LNG
摘 要:开展精细管理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对自身管理的现状和基础进行客观的评价认识,坚持把基础管理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以精、准、细、严为主线,着重在“强基础、抓管理、促规范、提素质”上下功夫,夯实企业精细管理基石。以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为依托,强化岗位责任制落实;以找差距、促整改为手段,推动基础管理水平升级;以基层建设和现场管理为重点,夯实持续发展基础。  关键词:精细管理;基层建设;现场管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