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综述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oqy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兴起了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理论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深入和繁荣的阶段,呈现出了全方位、宽视野、抓主题、重实效的新气象,形成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把智慧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定位
  
  研究者普遍认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定位,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把握,即要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整体中来把握,从“三个代表”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地位、指导意义来把握。
  (一)关于“三个代表”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形成都有特定的思想理论渊源,都是对既有理论的继承、发展、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点,已经取得了大家的共识。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呢?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一种论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全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最终价值目标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完全一致;二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以贯之;三是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程中历史和现实的统一。
  第二种论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首先体现在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上的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论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与此相关,“三个代表”也首先要求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论承认上层建筑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和引导作用,“三个代表”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同时又反映了新时期的发展变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论的一个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最终落脚点是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上面,“三个代表”也提出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历史主体论的一致性。
  第三种论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具有根本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它们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共同的价值取向——人民利益;共同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尤其是“三个代表”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还突出地表现在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上,它们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三个代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的角度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考察。党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把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把握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的角度来研究。对这两个问题的科学回答,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对解决自身定位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装,也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指导。
  三是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来研究。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并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它也必将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
  
  研究中普遍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而且有的学者提出“这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实现了党的先进性内涵的表述从过去长期的“一个代表”到“三个代表”的转变,抓住了两个本质:一个是时代潮流的本质,核心问题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一个是立党立国的本质,核心问题是人心向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种对党的性质的最新界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和特点,是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第二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不是单层面而是多层面的,不是单向度而是全方位的。主要有四个方面内涵的创新:一是从对生产力的一般理解到提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承认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到强调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自觉调整、从提出一切为了群众到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二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作出新概括,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三是深化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特征和内涵的认识,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四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上。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赋予了党的思想路线崭新的时代内涵:一是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二是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动态性和无限性;三是强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要求。
  第四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它不仅是江泽民一系列重要论断中的一个论断,而应该把它看作是江泽民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本质概括。作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如与时俱进论、历史方位论、第一要务论、目标纲领论、改革创新论、执政为民论、从严治党论等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本身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
  
  三、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
  
  一种观点认为,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对发展本质、发展地位、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发展战略、发展机遇、发展规律、发展道路、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科学论断,凸现了发展这个主题,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党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认识。在关注中国发展问题的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第二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是对中国21世纪发展问题展望和思考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观、毛泽东思想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发展观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包括发展定位、发展机遇、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发展主体和发展速度等进行了概括和升华。以十六大报告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达到了更加成熟的程度,它集中展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民族情结、世界眼光、时代理念、国情意识、深谋远虑等全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中的每一个“代表”都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代中国社会前边的诸方面要求中发展是第一位的重要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展是第一位的内在需要;在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中,发展是第一位的重要手段。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也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讲发展,也要从与其它事物的联系中来讲发展,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
  
  “三个代表”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立党为民执政兴国的实践指南。因此,广大理论工作者在学习研究“三个代表”的过程中,也不断从多个侧面和不同角度挖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价值趋向,形成了一批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深化三大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一是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体现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新要求;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论,拓展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高扬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二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性协同发展的观点、分阶段持续发展的观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三是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内容、根本基础、根本标准,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执政兴国、执政为民、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的政治承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新阐释,即作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包括文化的竞争、最大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的新论断,构成了当代共产党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依据。其次,“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认识,即把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放在中国共产党人社会实践基础上来观察,强调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确立起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的实践标准,构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南。最后,“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执政观的丰富和发展,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行动纲领。这些具有时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既有理论层次也有实践层次,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民性。其一,人民性体现在“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中,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又是社会历史活动的目的,既是价值活动的主体又是价值活动的目标,这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决定的。社会历史的运动过程,既是合规律性的必然历史过程又是合目的性的主体创造过程,这种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三个代表”所具有的人民性的理论依据。其二,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人民性中,突出了“人”的中心地位,蕴涵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其主要特点:一是价值性,关注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二是完整性,以实现完整人性,达到整个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三是过程性,强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其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民性决定了其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四)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是体现评价历史进步两大标尺(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高度统一的价值观,是体现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高度统一的价值观,是体现当代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它的丰富内涵在于: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立足点和价值目标,以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以正确对待发展中的代价、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为着力点和价值评价。
  (五)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色。认为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用三个“统一”来表述。一是高举旗帜与开拓创新的统一,既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二是坚持“一个中心”与促进全面发展的统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发展先进文化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并举,把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和不断改革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三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这三个特色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包含了不同层次的许多深刻内容。
  (六)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两者在内容上具有相容性,在实践上具有互相促进作用。其一,政治文明是“三个代表”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两者在利益和服务主体上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社会形态结构中的上层建筑层面,在内在要求上具有同一性;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提供了发展方向、根本动力和衡量标准。
其他文献
高电荷态离子相关物理的研究对原子结构、相对论、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的研究和检验,以及对天体、聚变等各类等离子体的研究和诊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子束离子阱(EBIT)就是一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扶手型单、多壁硅管状团簇和扶手型单、多壁硅纳米管几何结构、电子特性、稳定性及从扶手型单、多壁硅团簇到扶手型单、多壁扶手型硅纳米管的结
近年来,过渡金属原子高电子激发态动力学的研究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在研制新的发光和激光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背景。在实验上研究过渡金属高电子激发态金属原子动力学,需
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体相材料所不具备的新奇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报道采用基于气-液-固(Vapor-Liquid-Solid)生长机理的气相输运法制备单晶SnO2纳米
研究具有高自旋极化率的自旋电子学材料是现代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双钙钛矿型氧化物A2BBO6由于具有半金属性质,而成为自旋电子学器件的理想备选材料之一。本
氮化硼纳米管有诸多良好的性能,但由于生长机理不明确和技术条件受限制的原因,大大阻碍了氮化硼纳米管的生产和应用。为探索氮化硼纳米管的微观生长机理,本文在密度泛函的理论框
光学微操纵技术又称光镊,是利用高度聚焦激光微束的动力学效应来捕获和操纵尺度从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的微粒的一种技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
时间反演(Time Reversal)技术具有时间聚焦和空间聚焦的特性,最初应用于声学,近年来被引入无线通信领域。由于其时间和空间上的聚焦特性,如果TR技术应用于超宽带(ultra-wid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