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患者血清和骨髓细胞叶酸受体的研究
【机 构】
: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
【出 处】
:
中华血液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96年17期
其他文献
为研究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产前诊断的新途径,应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例有重型β地贫风险的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将相应于-28A→G,CD17→0,CD41-42(-4bp),CD71-72( + A)和IVS-Ⅱ-654 C→T等中国人最常见的五种β地贫突变类型的五组扩增引物组合成一个PCR体系,以羊水细胞以及父母的DNA为模板进行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4
为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患者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机制,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IPrHPLC)及分光光度法检测了18例慢性再障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中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合成酶及17例慢性再障患者红细胞腺苷脱氨酶(ADA)活性。与28名正常人组结果(2.19 ±0.61μmol·min-1·g-1Hb)对比,经方差分析证实三种病情不同患者的PRPP合成酶活性均呈明显差异
为研究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杂合子δ珠蛋白mRNA表达及其意义,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介导的珠蛋白mRNA共扩增定量测定技术分析了10例典型β地贫杂合子以及12例正常人外周血的红系细胞中δ珠蛋白mRNA水平,结果表明10例β地贫杂合子的δ珠蛋白mRNA相对含量(δ/α)为0.21±0.02,与正常人(0.03±0.01)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01),绝对定量测定结果显示所
为对一个同时具有β和α珠蛋白基因变异家系中的成员进行分子诊断,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MAS-PCR)和双链DNA循环测序法等基因分析技术。结果表明:具有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表现型的先证者的基因型为β IVS-Ⅱ-654(C→T)杂合子复合αααanti4.2/αα;其父亲为典型的β IVS-Ⅱ-654(C→T)杂合子;而母亲的α珠蛋白基因型为αααanti4.2/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