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承载着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我市而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强烈呼声,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今年,我市将围绕“读、培、考、建”4个字,扎实开展好“教师培训年”活动。
一、以“读”促建,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
2007年,我市启动实施了“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精选各类文章100多篇,编印了《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读本》,免费发放给5000名参与实验的教师。这些教师按照规定背会有关的篇目,完成读书笔记,参加统一的考核、考试,许多学校还进行了朗诵比赛。我们欣喜地看到,读书学习的好风气正在我市教育系统悄然形成。“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傅东缨先生称之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底线计划、源泉计划、补天计划”。一场新的读书热潮,在焦作教育界开始风起云涌。
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编印了《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读本》(第二辑)免费发放给教师,并且要求参与教师到年底的时候继续为明年的读本推荐美文。我们还将邀请韩军、张熊飞、周卫、刘翔平等知名学者、专家,到我市传经送宝,让我市教师与教育名家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聆听“窗外的声音”。
同时,为提高机关人员指导基层、服务一线的能力,今年,我局将继续实施“充电增能”计划(每年为机关人员报销300元购书费),掀起教育行政干部新一轮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读书学习的热潮。
二、以“培”促建,启动“7122”工程
我市按照省教育厅“教师培训年”的统一部署,结合焦作教育的实际,制定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计划,即“7122”教师培训工程。
“7122”教师培训工程中的“7”是指完成七项常规培训,一是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今年计划完成5000人的培训任务;二是开展班主任培训,全市今年计划完成6500余名班主任的资格培训任务;三是加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四是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五是开展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给高中及幼儿园阶段的每一位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全年计划完成1500人的远程非学历教育任务;六是开展对体育、音乐教师的针对性培训,计划三年内将体育、音乐教师轮训一遍;七是继续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培训,重点抓好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通识培训。“1”是指全面启动高中阶段新课程培训。按省教育厅安排,今年将完成3500人的培训任务,为高中阶段新课程在我市的顺利实施开好头、起好步。第一个“2”是指引进、推广、普及两种学科教学研究法,即“诱思探究学科教学法”和“课例研究”,满足教师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方法的需求,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第二个“2”是指筹建焦作市“双名”工作室,即“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加大对名师和名校长的培养力度,为焦作市打造教育“领军”人物和教育品牌。
三、以“考”促建,坚持教师学科水平测试
为了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我市在普通中小学教师中持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学科水平测试工作。今年,我们仍将沿用这一好的做法,坚持以“考”促建,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教师学科水平测试中,全市数万名中小学教师统一走进考场,单人单桌闭卷考试。测试成绩记入教师个人档案,成绩合格者统一发放学科水平测试合格证,此证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对于测试中违纪的教师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记入师德档案。成绩不合格者必须离开工作岗位,参加业务培训,经补考合格者方可重新上岗;补考仍不合格者必须转岗。
我们将在测试结果的运用上加大力度,期望通过教师学科水平测试,打破教师在国有办学体制下的超稳定感,疏通教师合理流动的渠道,使“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以“建”促建,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近年来,焦作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主攻教育质量目标,倾情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等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不仅深植于广大教师的潜意识中,在广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头脑中也根深蒂固,这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方针和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我市将把校长队伍、学校中层队伍、教研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
一是建设一支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的校长队伍。我们将组织全市的校长到沁阳永威学校,深入学习该校校长、教育专家蔡林森的教育管理艺术和育人理念。同时,我们还要在全市校长中开展“校长说校”活动,像教师说课一样,要求校长说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治校方略。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快校长业务素质的成长,促使校长由称职型、经验型向专家型、成熟型转变。
二是建设一支凝聚力强、同心同德的中层队伍。学校中层队伍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起到神经枢纽、上传下达的作用。今年,在学校中层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大力推进中层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加快他们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的转变,提高他们驾驭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批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高、懂教育、会管理、团结协作的优秀管理团队。
三是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吐故纳新的教研队伍。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生产力。教研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我市将在教研人员中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每年至少阅读一本教研理论专著并写出读书心得,在有CN刊号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开展好一项课题研究,利用多媒体说或做一节课,从而不断提高创造性开展教研工作的水平。
一、以“读”促建,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
2007年,我市启动实施了“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精选各类文章100多篇,编印了《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读本》,免费发放给5000名参与实验的教师。这些教师按照规定背会有关的篇目,完成读书笔记,参加统一的考核、考试,许多学校还进行了朗诵比赛。我们欣喜地看到,读书学习的好风气正在我市教育系统悄然形成。“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傅东缨先生称之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底线计划、源泉计划、补天计划”。一场新的读书热潮,在焦作教育界开始风起云涌。
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编印了《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读本》(第二辑)免费发放给教师,并且要求参与教师到年底的时候继续为明年的读本推荐美文。我们还将邀请韩军、张熊飞、周卫、刘翔平等知名学者、专家,到我市传经送宝,让我市教师与教育名家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聆听“窗外的声音”。
同时,为提高机关人员指导基层、服务一线的能力,今年,我局将继续实施“充电增能”计划(每年为机关人员报销300元购书费),掀起教育行政干部新一轮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读书学习的热潮。
二、以“培”促建,启动“7122”工程
我市按照省教育厅“教师培训年”的统一部署,结合焦作教育的实际,制定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计划,即“7122”教师培训工程。
“7122”教师培训工程中的“7”是指完成七项常规培训,一是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今年计划完成5000人的培训任务;二是开展班主任培训,全市今年计划完成6500余名班主任的资格培训任务;三是加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四是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五是开展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给高中及幼儿园阶段的每一位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全年计划完成1500人的远程非学历教育任务;六是开展对体育、音乐教师的针对性培训,计划三年内将体育、音乐教师轮训一遍;七是继续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培训,重点抓好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通识培训。“1”是指全面启动高中阶段新课程培训。按省教育厅安排,今年将完成3500人的培训任务,为高中阶段新课程在我市的顺利实施开好头、起好步。第一个“2”是指引进、推广、普及两种学科教学研究法,即“诱思探究学科教学法”和“课例研究”,满足教师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方法的需求,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第二个“2”是指筹建焦作市“双名”工作室,即“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加大对名师和名校长的培养力度,为焦作市打造教育“领军”人物和教育品牌。
三、以“考”促建,坚持教师学科水平测试
为了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我市在普通中小学教师中持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学科水平测试工作。今年,我们仍将沿用这一好的做法,坚持以“考”促建,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教师学科水平测试中,全市数万名中小学教师统一走进考场,单人单桌闭卷考试。测试成绩记入教师个人档案,成绩合格者统一发放学科水平测试合格证,此证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对于测试中违纪的教师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记入师德档案。成绩不合格者必须离开工作岗位,参加业务培训,经补考合格者方可重新上岗;补考仍不合格者必须转岗。
我们将在测试结果的运用上加大力度,期望通过教师学科水平测试,打破教师在国有办学体制下的超稳定感,疏通教师合理流动的渠道,使“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以“建”促建,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近年来,焦作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主攻教育质量目标,倾情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等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不仅深植于广大教师的潜意识中,在广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头脑中也根深蒂固,这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方针和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我市将把校长队伍、学校中层队伍、教研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
一是建设一支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的校长队伍。我们将组织全市的校长到沁阳永威学校,深入学习该校校长、教育专家蔡林森的教育管理艺术和育人理念。同时,我们还要在全市校长中开展“校长说校”活动,像教师说课一样,要求校长说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治校方略。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快校长业务素质的成长,促使校长由称职型、经验型向专家型、成熟型转变。
二是建设一支凝聚力强、同心同德的中层队伍。学校中层队伍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起到神经枢纽、上传下达的作用。今年,在学校中层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大力推进中层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加快他们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的转变,提高他们驾驭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批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高、懂教育、会管理、团结协作的优秀管理团队。
三是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吐故纳新的教研队伍。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生产力。教研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我市将在教研人员中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每年至少阅读一本教研理论专著并写出读书心得,在有CN刊号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开展好一项课题研究,利用多媒体说或做一节课,从而不断提高创造性开展教研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