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更加注重进行语言文字审美化的教学。语文课堂审美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语文教学,它蕴涵着美的音符和要素,是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主阵地。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课堂中挖掘美、创设美、展示美呢?
一、美读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美读是分不开的。“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叶圣陶语)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声音节奏的感受,由情入文,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心灵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通过美读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美读也能强化语感,在吟、咏、唱、诵等美读形式中涵盖语感的一切内容,使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都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享受到美的熏陶。同样,师生的美读,还能通过对文章语言节奏的把握、语言风格的体悟,准确、形象、灵活地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地步,从而使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共鸣,在完成由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对心灵的碰撞中,形成审美境界,在感受、体验中享受语文教学中的美。
二、美想
如果说美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容和语言的美的话,就此止步,未免太过肤浅。它还不能形成多层次的美感。而要达到丰富的立体式的美感,还必须在教学中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也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新课标教材中,古代诗词教学的地位日益凸现,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有着特殊的效果。古代诗词中的声韵和谐、色彩斑斓、语言凝练的特点通过美读可以实现,但诗词中深邃的意境、复杂的情感和理趣奥妙则需借助美想来深入。同样,很多古代诗词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美,这时也需要深入思考、深切感悟才能体会出它的美。
三、美书
新课程实施后,尽管越来越提倡语文教学必须由现代化教学代替传统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及其他现代化设备的广泛运用,似乎在向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工具告别,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工整、流畅、美观的不同字体的板书或直观、简明的构图,仍是现今乃至未来的必要教学手段,毕竟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时,教师仍然喜欢在图片中辅以构图简洁、风格各异的字幕来美化语文课堂,同时黑板的作用也在临时性补充板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人们在教学中创新地运用不同的图式来帮助学生的做法,其本身给学生以新奇、美丽的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艺术。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示范,用教师精湛的书法艺术或绘画艺术给学生以激励,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更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更是新课程理念中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的一种体现。所以,美观的板书或构图给学生带来的美感不可小视,这更是培养学生书写汉字技巧和能力所必需的。
四、美创
新课程理念中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给我们带来的明显变化,就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创新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不管是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是出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现在的课堂越来越多地提倡以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式活动来美化课堂,让学生在创造中、创新中体验语文课堂的美。如当堂质疑释疑、课堂辩论、课本剧的编演、挑战名家名篇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验成功。这种以激发学生潜能,开拓思维,锻炼能力的创造性或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更增加了课堂的美感,激发了活力,提升了热情,浓厚了兴趣。
我们施教者坚持语文美化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坚定终身学习语文的信念,更能提高语文课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美育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谢爱林
一、美读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美读是分不开的。“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叶圣陶语)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声音节奏的感受,由情入文,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心灵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通过美读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美读也能强化语感,在吟、咏、唱、诵等美读形式中涵盖语感的一切内容,使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都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享受到美的熏陶。同样,师生的美读,还能通过对文章语言节奏的把握、语言风格的体悟,准确、形象、灵活地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地步,从而使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共鸣,在完成由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对心灵的碰撞中,形成审美境界,在感受、体验中享受语文教学中的美。
二、美想
如果说美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容和语言的美的话,就此止步,未免太过肤浅。它还不能形成多层次的美感。而要达到丰富的立体式的美感,还必须在教学中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也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新课标教材中,古代诗词教学的地位日益凸现,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有着特殊的效果。古代诗词中的声韵和谐、色彩斑斓、语言凝练的特点通过美读可以实现,但诗词中深邃的意境、复杂的情感和理趣奥妙则需借助美想来深入。同样,很多古代诗词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美,这时也需要深入思考、深切感悟才能体会出它的美。
三、美书
新课程实施后,尽管越来越提倡语文教学必须由现代化教学代替传统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及其他现代化设备的广泛运用,似乎在向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工具告别,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工整、流畅、美观的不同字体的板书或直观、简明的构图,仍是现今乃至未来的必要教学手段,毕竟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时,教师仍然喜欢在图片中辅以构图简洁、风格各异的字幕来美化语文课堂,同时黑板的作用也在临时性补充板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人们在教学中创新地运用不同的图式来帮助学生的做法,其本身给学生以新奇、美丽的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艺术。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示范,用教师精湛的书法艺术或绘画艺术给学生以激励,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更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更是新课程理念中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的一种体现。所以,美观的板书或构图给学生带来的美感不可小视,这更是培养学生书写汉字技巧和能力所必需的。
四、美创
新课程理念中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给我们带来的明显变化,就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创新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不管是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是出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现在的课堂越来越多地提倡以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式活动来美化课堂,让学生在创造中、创新中体验语文课堂的美。如当堂质疑释疑、课堂辩论、课本剧的编演、挑战名家名篇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验成功。这种以激发学生潜能,开拓思维,锻炼能力的创造性或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更增加了课堂的美感,激发了活力,提升了热情,浓厚了兴趣。
我们施教者坚持语文美化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坚定终身学习语文的信念,更能提高语文课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美育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谢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