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jjf_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松是我国重要的常绿针叶乔木之一,其种植范围广泛,具有喜光和耐干旱贫瘠的特点,材质较坚硬,强度大,是很好的建筑材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此外,油松在海洋水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油松的成活率,发挥油松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阐述了油松的生物学特征及容器育苗的发展,深入分析和探讨了油松容器育苗技术及其改进方向,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油松;容器育苗;育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5-011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91.254       文献标志码: B
  油松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油松种植的过程中,采用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具有成活率高及省种等优点,适合大范围运用和推广。
  1   油松的生物学特征
  油松是我国重要的常绿乔木,是主要种植的树种之一,具有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等特点。油松喜欢阳光,抗贫瘠能力强,且排水性能好,对外界生长条件和环境的要求不高。我国有着悠久的油松栽培历史,栽培育种方式有播种育苗及容器育苗,容器育苗能够提高育苗的成活率,适合大面积造林中应用,是当前油松育苗常见的方式之一。
  2   容器育苗的发展
  由于受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20世纪我国的油松育苗方式较落后,使用的育苗材料为塑料薄膜和纸,不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苗木的后期生长。而容器育苗技术和传统的育苗技术相比,改善了育苗的基质,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改善幼苗的生長环境,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苗木的质量。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在容器育苗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推动了我国容器育苗技术的发展。此外,随着我国和世界联系的加强,一些先进的容器育苗技术开始传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容器育苗技术的发展。
  3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3.1   采集种子
  选择生长强壮、抗病能力强的母树品种,一般情况下,每年的9—10月是采种的最佳时期,如果发现球果微裂,且呈现黄褐色,便可进行采种。采集后的球果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开裂后不断地翻动,让种子能够脱落,然后去除杂质,晾干后储存,优质的种子能够提高育苗的成功率。
  3.2   准备工作
  3.2.1    选择育苗地
  在油松容器育苗的过程中,选择适合的苗圃,可以选择大田,采取科学的方式保护育苗地。一般情况下,如果选择大田育苗,选择地势平坦、排水灌溉良好及通风的地区,没有适合的大田地可以选择温室或大棚等设施栽培,且做好温度、湿度及通风条件的控制,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同时能缩短育苗时间。
  3.2.2   苗床
  选择大田育苗应做好土地的平整工作,将土地表面的杂草和石块清理干净,且控制好容器育苗的苗床高度,提高育苗的成活率。育苗容器应在苗床上竖直摆放,能够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同时也可以加强管理,方便除草、施肥、灌溉等。
  3.2.3   基质
  在容器育苗的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基质。首先,选择成本低、肥力高的基质。其次,基质需具备很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能,且保湿性能强。再次,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减少虫卵和病原菌,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成长。在容器育苗的过程中,常见基质包括林地腐殖质土,选择草坡地土和灌木草丛地土,在配制的过程中加入松针或牛粪等腐熟的有机肥,促进育苗技术的应用。在基质选择的过程中,还应考虑运输条件,以便于提高成活率,减少育苗的成本。
  3.2.4   容器
  选择适合的育苗容器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为了促进苗木的生长,选择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的容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简单方便,有很好的保水性能,且在搬运过程中容器不易破碎。为了提高透气性,可以在容器的底部打孔,且选择适合的基质,做好营养的搭配工作,做好消毒和施肥管理工作,提高育苗的效率。
  3.2.5   处理种子
  选择种子后,将其放在80~90 ℃的水中浸泡搅拌,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密闭2 h后将种子捞出放在竹席上,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盖上麻袋后经常搅拌,4~5 d后种子开裂,选择适当的时间播种。
  3.3   播种
  因为油松的耐寒性能强,但是不耐高温,很容易受到阳光的灼伤,选择早播的话,可以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4月上旬播种较好。播种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选择点播的方式,播种完成后覆土,然后喷水,保证和土壤充分地接触,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种完成后应覆盖遮阳网或杂草等,能起到保湿的作用。经过催芽处理后的种子在播种后的7~10 d内发芽出土,在幼苗出土前做好喷水管理,保证土壤的湿润,有利于促进种子的出苗,在种植发芽后做好防鸟害工作,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4   苗期管理工作
  3.4.1   灌溉
  结合苗木的生长情况及时灌溉,保证充足的水源,采取喷灌或小水漫灌的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积水。夏季的温度较高,适当进行降温处理,避免苗木受到损伤,不能在中午高温时进行灌水。   3.4.2   施肥
  油松幼苗的前期生长阶段,可以选择喷施尿素,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在苗木生长的后期阶段,用磷酸钾和磷酸钙或喷施磷酸二氢钾,保证苗木顺利度过冬天。在施肥的过程中,可以提前施肥,一般在每年的7月下旬左右进行,避免影响苗木的生长。
  3.4.3   松土除草
  幼苗出土后及时地清理田间杂草,避免杂草和幼苗争夺养分,影响苗木的生长。可以采取人工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除草。6—7月是杂草生长的旺盛时期,采取人工除草或药物除草的方式,如果选择药物除草,用乳油加水后稀释进行喷雾,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3.4.4   遮阴
  播种完成后,使用遮阴网,夏季温度过高,应适当打开遮阴网通风,避免温度过高影响苗木的生长。
  3.4.5   间苗
  在油松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做好间苗工作,促进油松的健康生长。可以分为两次间苗,第1次在幼苗出现针叶后的15 d进行,能够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保证幼苗生长;第2次选择在第2年的春季进行,保留1株容器幼苗即可,为了便于操作,在间苗前要适当地灌水。
  3.4.6   病虫害防治
  油松幼苗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猝倒病和立枯病。为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除了需加强对种子的消毒外,还要做好田间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苗木的生长情况,适当地喷施波尔多液进行防控,如果发现病害已经出现,要及时拔除患病的植株,且进行处理。
  3.4.7   越冬
  油松越冬期的管理有防寒和防牲畜等。在进入冬季前,做好苗圃的灌溉工作,及时地清理苗圃周围的杂草,在苗圃的周围设置隔离网,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3.5   装苗
  3.5.1   容器的规格
  结合油松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合的容器规格能有效保证育苗的成活率,减少后期的管理成本。
  3.5.2   选择苗木
  选择没有病虫害且顶芽饱满和根系发达的健康苗木,做好苗木的起苗工作。在起苗后将其放在有水的植苗桶内,减少根部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保证根部的湿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5.3   装苗
  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3月下旬土壤解冻后进行装苗,不同地区的栽植时间存在差异,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具体的起苗时间,坚持宜早不宜晚的原则。用装苗器装入1/3的营养土,将苗木放在容器中将容器装满,将苗木轻轻往上提,让根系和土壤尽量接触,保证根系的舒展,然后压实土壤,之后将苗木摆放在已经整理好的畦里。
  4   容器育苗技术的改进方向
  4.1   不断改进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针对当前油松容器育苗技术存在的缺点,应不断创新和改进油松育苗技术,不断降低容器育苗的成本,且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此外,在具体的育苗过程中,采用立体多层种植的方式,解决育苗产量低的问题。
  4.2   选择无污染的育苗材料
  在容器育苗的过程中,育苗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选择可降解和透气性能较强的无纺布作为容器材料,能大大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避免根部的腐烂,同时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4.3   选择优质的种子
  在容器育苗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在育种前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提高发芽率,降低田间的管理成本,推动容器育苗技术的发展。
  5   结束语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树种之一,能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提高油松的成活率,应加强对油松栽培技术的研究,尤其是育苗技术的研究。油松容器育苗技术能够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有利于后期的苗期管理,同时能推动油松产业的发展,從而更好地发挥油松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编辑:郭志阳)
其他文献
摘 要:森林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既发挥着环境保护的作用,同时又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论,林业建设受到广泛关注,森林抚育工作从效率、质量、苗木成活率、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对于基层林业工作者而言,苗木种植与养护是工作的重心,应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切实做好苗木种植与养护工作。通过分析林业苗木的种植工作,探讨了当前林业苗木种植的关键环节
摘 要:为加快川单108在四川山区的推广应用步伐,介绍了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点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川单108是四川川单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选系CDML8697作母本、CDML8619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20年通过审定。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 169.5 kg/hm2,较对照增产11.3%,平均增产点率88.2%。籽粒容重753 g/L,达GB 1353—2018国颁《玉米》 一等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不断发展的经济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大量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国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更加反映了国家的重视。然而,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病虫害开始出现并蔓延,严重威胁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出现林业病虫害的原因、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和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
摘 要:针对市场上白及品种混雜,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优质品种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在收集、整理、鉴定普洱市白及种质资源基础上,通过优良株系初选、复选、决选,并在不同区域开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新芽分化、植株生长情况、假鳞茎产量、品质、抗性为评价指标,成功选育出“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  关键词: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选育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5-000
摘 要:就目前情况而言,林业产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保证林业产业的发展满足城市化建设的需求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加强林业树木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从而为林业树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促使林业树木健康生长。阐述了加强林业树木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及其要点,以期为林业树木生长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希望对相关人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