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程复习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总复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工作中,采用以下几种对策。
  一、 回归课本,落实基础
  中考试题中,不仅基础题源于课本,能力题也是源于课本的。中考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都是课本中的,考试时只不过是将这些内容置于新情景中,能力题考查的只是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中考说明是命题的依据,明确了考查知识的范围及各知识点考试的要求,并且通过题型示例表明了今年中考的题型特点。因此,同学们必须认真地阅读中考说明,在使用时按中考说明中的双向细目表逐条反思自己的复习是否覆盖了这些知识点,不能在知识上留有死角。在重新阅读课本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理解并掌握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要求考生能够明确概念、规律的内容;了解概念、规律的得出过程;理解概念、规律的表达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化学意义;会用概念和规律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并要进一步思考每个概念、规律与其他规律之间的联系。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应注重对重要概念和原理进行反复咀嚼,仔细品味,揭示其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一些易混的概念,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和原子、单质和纯净物、化合物和混合物、酸碱性和酸碱度等。这些概念往往都是学生在考试中的丢分点。所以,在复习中应对这些概念仔细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在具体情境中加强对概念和原理的灵活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能充分体现考纲新精神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复习中除根据各物质相互关系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外,还应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特别是诸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新材料新能源开发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像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研制可降解塑料的目的。还有,通过燃烧条件,分析火灾事故中的失火原因,从而找出消除火灾隐患的方法。通过研究灭火原理,学会一些简单的灭火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安全自救常识。
  第二,再次体会、领悟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差量法、等值法、比较、转化等多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和领会这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增长自己探究物理问题能力。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也比较重视对这方面的考查。
  第三,理解教材中的各种插图和图表。例如,实验器材的结构图,描述形成概念规律的过程图,有助理解概念规律而设置的情景图,复习中要注意对这些插图立意的理解。
  第四,加强实验复习,应对探究能力考查。考试说明中再次体现了要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教材上提到的任何一个实验都要引起考生重视。实验又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提高实验得分率呢?我们的理念是:“基础问题不丢分,能力问题少丢分”。对于实验的复习,仍然强调基础,突出基础性。对于验证性或测量性实验(学生实验)中,考生要注意明确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及选取原因、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故障排查,实验中要观察或记录的要点,实验数据的收集及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表示与讨论误差分析等。目前在实验考查方面要求较高的是根据要求设计实验,这就要求考生在实验复习中着重掌握基本的设计思路,即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依据目的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探究步骤,明确每步操作应观察的现象或记录的数据,然后是比较、归纳观察内容,分析记录或数据处理结果,概括总结得出探究结论;最后思考得出的结论和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及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这类实验是目前对探究能力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复习时可以按着这样的思路去思考我们曾经涉及过的一些实验题目,加强对设计思路的理解。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复习中应明确实验考查要求,掌握大纲中规定的实验: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②掌握使用仪器、实验操作的技能;③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常见气体,常见的酸、碱、盐等;④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⑤会解释结论,得出结论;⑥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等。重点复习实验探究,如影响食盐溶解速率因素的探究;鸡蛋壳、牙膏、岩石等相关成分的探究;辨别黄金饰品的真假等。同时,也要关注家庭小实验。
  二、 备考策略建议
  1. 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不要一味追求难题。要分析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把握中、低档试题不丢分的基础上,再去提高应对难题的能力才更为合理和有效。
  2. 课堂复习是根本,不可轻视老师的作用。学校老师对中考都有比较深入地研究,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都比较了解,因此,复习的针对性都很强,同学们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领悟老师的教学重点,重视并落实老师提出的各种学习要求。
  3. 强化规范,谨防意外失分。考试的成功基本组成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的理解与问题处理,二是对问题解决方法的表达。有些同学只重视解题的过程,而不重视解题的规范,以致明白的内容却没能得分。在各种题型中要尤为重视的规范如下:(1)作图题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定性的作图不能潦草,定量的作图则要准确。(2)简答题要重视有依据、有分析、有结论。(3)实验设计题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操作的要点、与实验操作所对应的现象或记录数据是否表述清楚,在叙述操作过程中需记录的物理量是否有相应字母进行表示。(4)计算题中的重要步骤应有简要的有助于解题的文字说明,要写明所应用的公式,计算过程与结果均要有单位。可以把近几年中考试题计算题的评分标准仔细的看一看,了解得分或不得分的原因,对于计算题如何表述做到心中有数。
  4. 强调主干知识,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分析中考试题可以发现:“基础知识全面考,主干知识重点考,热点知识反复考,冷点知识有时考”。
  5. 淡化特殊技巧。中考的宗旨是考查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充分体会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舍弃偏、难、怪习题,淡化特殊技巧。不要过多的“玩技巧”,这样会使成绩好的学生“走火入魔”,成绩差的学生“信心尽失”。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本次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目的也是为了使教学更有效,让学生发展的更好。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尽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全面指导下,课程教学改革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地推进并取得阶段性和实质性的成果[1]。但我们理应看到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上的偏差及实施过程中缺少
高效率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
期刊
摘要: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围绕初中化学,就其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兴趣 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 它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是科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初中化学教学又是学生接触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摘要:解题前只有先弄读题审题,根据问题的关键词来提取隐含条件,抓住关键词这一问题的题眼后,就可以提高对题率和减少因粗心造成的丢分。  关键词:关键词 意义 理解  对物理习题中“关键词”的把握是审题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之一,那么如何挖掘习题中的“关键词”、理解它的含义、挖掘它的隐含信息,将其转化为显含条件、并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处理问题呢?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于每一个字的读音、字义及古今字义以
期刊
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注重科学探究活动,以发展和增进学生掌握正确分析事物的科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本着“有效”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操作策略,提高了高中物理探究课堂的有效性。  一、 明确探究教学目的,解决探究教学的方向问题。  从物理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科学探究:首先是观念层面,科学探究体现着现代科学观。对学生而言,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转变对自然界的原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切入点,大面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是社会进步、人本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学困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不可忽视。从教多年,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和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功效自不必说,但诸多做法和体会令人欣慰,只言片语,一吐为快。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爱是教育的灵魂,“学困生
期刊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
期刊
一、充分备课与学生预习相结合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确定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状况,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备课要充分、教学设计要详细、要科学合理。  在授每一节新课都要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不是叫学生简单地将课本看一遍,而是提供预习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例如布置离子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