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风险研究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xtm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越来越活跃于全球的资本市场。而今,在中国智造的大环境里,政府支持有战略意义的包括能提升中国高端制造水平,再加上种种政治因素,民营企业的跨境并购就越发需要细思斟酌,这一背景之下研究民营企业跨境并购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民营企业; 跨境并购; 风险
  1 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特点
  当前经济形势大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也愈发有朝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态势,并且有些行业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这使得许多民营企业为了降低技术成本、获得核心竞争力和扩张海外市场份额选择海外并购。民营企业并不像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往往选择垄断性质的行业,不如国企那般在海外拥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加之民营企业自身的一些原因,使得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有其特殊性。
  1.1 民营企业的跨境并购不如国企所牵涉的政治敏感度高
  国有企业的跨境投资往往会吸人眼球,中国三安光电并购德国照明企业朗德万斯和福建宏芯基金并购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被德国政府叫停,其中有第三方的施压,也有当地政府自己的考量。不得不说,政治因素也是并购的一个难题所在。
  1.2 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决定了并购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
  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规模有限,流动资金不足以支撑海外并购庞大的交易金额,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并且在并购中的支付对价往往是现金居多,加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尤为苛刻,使得其并购规模也相对来说比较小。尽管民营企业发展势头活跃,但是还是不能和国企相提并论,存在着一定差距。作为并购企业,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劣势依然存在,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并购,同样也无力承担并购大型优势企业的高额费用。所以,总体来说,民营企业跨境并购规模相对较小。
  1.3 并购目标多为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
  自金融危机以来,大多数企业都未能从此次袭击中恢复,不少企业都选择利用并购以退出市场。从一些比较著名的海外并购案例中可以归纳出,和民营企业的战略规划相符的前提下,民营企业偏好陷入经营困境且拥有优质品牌或者管理科学、基础较好、市场占有不错的有潜力的海外企业。譬如联想、吉利的并购案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1.4 并購的目标企业大多处在发达国家地区
  根据毕马威的咨询建议,如果民营企业考虑获取管理能力、科技人才及技术应首选北美地区;如果关注品牌则选欧洲市场;如果试图打开国外市场,则可以考虑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国内竞争亟需企业利用核心竞争力来获取超额利益,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核心技术,将先进的技术迁往国内,利用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境外企业提出的各种附加条件似乎让民营企业的这一目的难以实现。同时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和法律体系相对完善,可以为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提供管理上的帮助等,这也是企业选择发达国家的一个不可小视的因素。
  2 并购中的风险分析
  基于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目的,可知中国企业虽然在产权上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知识技能和管理方面却处于劣势,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在跨境并购中耗时长、流程复杂,动态不确定因素较多,如合并各方市场环境和会计准则处理方式等不尽相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在获得合并好处的同时,也将企业置入了危险境地。
  2.1 发展战略风险
  一项并购的产生前期需要大量的跟踪考察,从战略发展目标及计划的制定,然后评价公司自身,到并购团队的成立,最后是并购后的管理整合,这个项目从时间跨度、资金、人力等方面来说,需要极大的耗费。此外,还要考虑各国的经济环境、市场体制和法律体系,一项并购战略的制定若不符合公司的发展,那么便一发而不可收,甚至是引火自焚。民营企业的跨境并购,不能单纯的是响应政策的号召,以期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来支持自己境内项目,更应该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来细思考量。民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并购并不只是企业的静态发展计划,要知道只有连续并购者才可能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2.2 信息不实风险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效的信息显得尤其难得与弥足珍贵,跨境并购一旦开始便是环环相扣,其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细节都可能埋下陷阱和隐患,例如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税务、人力资源等。在前期调查的过程中,任何问题要及时甄别,防止被并购企业以虚假信息进行恶意并购和价值过分高估。通常情况下,基于复杂的各方面环境和并购企业企业治理及并购团队的不足,并购过程中往往需要聘请资质优良的第三方中介机构,世界经济正在向实体经济转移,被并购企业因为利益驱使会修饰隐藏部分债务和纠纷,一些协议的附加条款也往往在不同法律体系下各有不同说辞,并购各阶段不同的第三方机构会利用自身智力资本来排除风险以获得有效信息。即便如此,信息不实风险仍然不会降低,是因为中介机构可能在其他利益方驱使下作出不实报告或者采用了不规范的方法导致結果有失偏颇。
  2.3 融资风险
  民营企业跨境并购融资方案的选择因发展战略不同而各有组合。目前,国家政策和股份制银行都很支持海外并购,民营企业的跨境并购融资也更倾向于使用商业银行的融资服务,故融资方式上基本为资本市场定向增发、银行并购贷款加内保外贷和并购基金的选择。如果筹资不当,就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按时按量筹集到资金才能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因而依据并购战略设计融资方案十分重要。此外,是否可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战略,现金支付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日常的经营,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等正因为融资方式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及对未来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不尽相同。
  2.4 整合和投后管理风险
  民营企业的跨境并购很大程度上市响应政策号召,很多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可能并无不妥,但是并购后仍延续其企业本土的管理模式可能并不适合境外企业,导致在战略并购后,不能产生协同效应以创造新价值,并购后资源整合不佳,甚至会出现规模不经济。而且并购方往往缺乏在海外担任高管的储备人才,也并不熟悉海外市场的消费者,竞争对手,对于海外的监管环境也没有深入细致的认识。被并购企业的员工管理和企业价值的整合,国家之间文化底蕴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背景甚至企业内部各个领导团队之间的差异,缺乏有效交流,往往会耗费不少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   3 并购中防范風险的对策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海外并购战略
  结合公司自身的愿景和目标决定是否实施战略并购,在并购决策时尽量建立符合本企业的战略投资部来完成并购战略。并购的实现是一个动态逐步发展的过程,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充分作好并购后的协同效应预测,逐步并购有利于企业利用充足的时间来进一步接触被并购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以追踪被并购企业的价值,也可以审时度势的决定下一步的并购计划。
  3.2 利用第三方顾问的专业技能
  民营企业由于政策上的优势,在发现目标企业后可以迅速出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依托第三方顾问的专业技能,企业可以聘用投资顾问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度调研和规划,从而对目标公司的潜力和价值做出合理的预计,以获取谈判优势。查出被并购方财务报表上的猫腻,多留心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在适度采用主观经验判断的同时也应建立规范的并购制度来提高成功度,能够提供全程的并购服务更能为整个项目保驾护航,这也是未来并购的进步空间之一。
  3.3 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
  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并未完全达到现代企业的标准,决策程序也往往缺乏科学性。企业应在海内外专注于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调度进行细致核算,做好资金预算,以保证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所需资金的供给。保证现有的融资环境能为企业提供及时足额的资金,并且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融资成本低且风险可控。
  3.4 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和投后管理
  如何处理跨境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不仅是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并购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尤其要重视经营战略、企业文化、内部管理方式、人力资源整合和财务整合等。还要考虑如何与外国政府打交道,甚至是如何游说外国政府这样的问题。要在并购企业内部统一战略方向,统一企业文化,双方在并购前的发展目标、岗位要求、管理方法都不一样,并购后要合理安排。最后,对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进行安抚,要留住技术背后的人才。
  4 结束语
  民营企业在跨境并购的浪潮之下,因跨境并购的原因和动机的不同以及企业自身的不足等原因使得企业处于危机之中,正是由于民营企业的这些特点使得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战略风险、信息不实风险、融资风险及整合等方面的风险。本文在论述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特点的前提之下,提出了从自身发展战略出发、合理地运用第三方顾问、妥善安排融资渠道以及建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以完成并購整合等几点防范并购中风险,以期对营企业跨境并购的风险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银霞.杨世伟我国私募股权并购基金发展研究—基于资本市场的视角.财会月刊2015,10,下16-19.
  [2] 李莉文.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风险及应对[J].世界经济2016,60-8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