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均得到重大改善。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次通货膨胀。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通货膨胀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各国都在加强对市场的控制,灵活控制市场,就与国家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有关。为便于高中生理解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效应,本文从出现财政赤字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探讨财政赤字怎样造成通货膨胀,最后提出相应控制办法。
关键词: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原因;控制
价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的价格水平是否稳定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市场当中货币总量是否稳定。这个原因在1963年看来就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而20世纪末,21世纪初,通过我国近几年通货膨胀现象分析,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只是货币总量,通货膨胀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该因素现今还在研究当中。故下文从货币总量角度对通货膨胀效应进行分析。
一、中国财政赤字出现的原因
(一)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收入与公民收入都会出现一定变化,当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衡时,就能够维持我国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综合我国近几年数据分析:2015年我国财政总收入为15.2万亿元,同比增长8.4%,人均收入为2.1万元,同比增长8.2%;2016年我国财政总收入为15.9万亿元,同比增长4.5%,人均收入2.3万元,同比增长8.4%。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2015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比人均收入增长率高,而人均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有直接关系,也就意味着在2015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名义上增长、实际上也增长,而在2016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远低于人均收入增长率,因此财政收入实际上是负增长。当财政出现负增长时,就很有可能出现财政赤字。
(二)因社会发展而产生大量支出
国家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支出,国家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经财政部统计,我国2015年财政收入15.2万亿元,支出为17.5万亿元,我国2016年财政收入15.9万亿元,财政支出为18.7万亿元。从这两年上看,我国在财政支出上都要高于财政收入。因此,在财政上我国出现了赤字。
二、财政赤字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财政挤出
财政挤出是当国家国债发行过量而产生的情况,这时候便会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和流动性紧缩,而货币管理局便不得不采取买进国债的方式来维持物价稳定。[1]这种情况下的买进相当于贬低货币价值来减少财政负担,在价格水平上便会出现提升,就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二)国债发行
当国家财政出现赤字时,只要没有将赤字变为具体的货币,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脹现象出现。从具体的来说,当国家财政为赤字,进行国债的出售时,全国范围的货币总额没有产生变化,因此,对我国经济便没有造成影响,这只是一个将财富进行再分配的过程。[2]反之,如果国债被银行央行使用超额存款购买,就会导致全国货币总量增多,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现象。
三、控制通货膨胀效应的办法
(一)控制财政挤出
一个国家对于财政的支配能力是有限制的,不可能一直进行债务发行。根据相关研究,当国家以自身财政对市场经济进行刺激,通货膨胀现象即便是出现也不会是长期存在,最终仍然能够回到最初水平。这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国债的发行是可行办法。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国债不能够大量发行,随着新经济形式开始在我国形成,因此将财政缓慢而不休止扩张是不行的,最终仍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现象出现。故政府要对财政赤字最好严格把控。
(二)保持政府信誉
保持政府信誉,是保持政府在国债上一直拥有偿还能力,不能够一直处于亏空的状态。当政府对国债偿还具有一定能力时,人民愿意买进国债,这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现象出现。但是,一旦政府在偿还能力上长期处于无法偿还的状态,国债便不具备公信力,也就意味着如果政府再进行国债发售将很可能面临无人问津的局面。但是财政赤字的状况一直存在,只好使得增加货币数量或向其他国家贷款等形式补足财政空缺,这两者都是极其无奈的做法。当货币数量增加,市场货币总量便会增加,通货膨胀现象就会出现,物价也会提高。
当政府出现赤字,可以通过财政赤字间接货币化形式减缓政府财务压力。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央行独立性以及财政当局的收支管理对货币的发行进行控制,要尽量防止人民银行不断增加货币总量而引起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我国在财政上才能够保持良好状态,处于可以利用的状态。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模式下,我国拥有着不可能忽略的经济压力,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率也在不断加快。我国财务近几年都呈现出赤字状态,一直徘徊在警戒线附近,如果政府不对这种状况进行控制,可能就导致无法偿还债务,导致政府公信力降低,国债无法售卖。因此我国在财务上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将债务还清,否则问题巨大。在当代经济形势下,不确定因素很多,在众多因素影响下,政府要及时调整经济结构,维持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子晖,周天芸,黄新飞.我国财政赤字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效应——来自有向无环图研究的新证据[J].金融研究,2014,(12):55-70.
[2]崔惠民,马涛,崔永.中国的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1952—2012[J].经济学家,2014,(04):61-71.
关键词: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原因;控制
价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的价格水平是否稳定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市场当中货币总量是否稳定。这个原因在1963年看来就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而20世纪末,21世纪初,通过我国近几年通货膨胀现象分析,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只是货币总量,通货膨胀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该因素现今还在研究当中。故下文从货币总量角度对通货膨胀效应进行分析。
一、中国财政赤字出现的原因
(一)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收入与公民收入都会出现一定变化,当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衡时,就能够维持我国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综合我国近几年数据分析:2015年我国财政总收入为15.2万亿元,同比增长8.4%,人均收入为2.1万元,同比增长8.2%;2016年我国财政总收入为15.9万亿元,同比增长4.5%,人均收入2.3万元,同比增长8.4%。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2015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比人均收入增长率高,而人均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有直接关系,也就意味着在2015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名义上增长、实际上也增长,而在2016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远低于人均收入增长率,因此财政收入实际上是负增长。当财政出现负增长时,就很有可能出现财政赤字。
(二)因社会发展而产生大量支出
国家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支出,国家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经财政部统计,我国2015年财政收入15.2万亿元,支出为17.5万亿元,我国2016年财政收入15.9万亿元,财政支出为18.7万亿元。从这两年上看,我国在财政支出上都要高于财政收入。因此,在财政上我国出现了赤字。
二、财政赤字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财政挤出
财政挤出是当国家国债发行过量而产生的情况,这时候便会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和流动性紧缩,而货币管理局便不得不采取买进国债的方式来维持物价稳定。[1]这种情况下的买进相当于贬低货币价值来减少财政负担,在价格水平上便会出现提升,就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二)国债发行
当国家财政出现赤字时,只要没有将赤字变为具体的货币,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脹现象出现。从具体的来说,当国家财政为赤字,进行国债的出售时,全国范围的货币总额没有产生变化,因此,对我国经济便没有造成影响,这只是一个将财富进行再分配的过程。[2]反之,如果国债被银行央行使用超额存款购买,就会导致全国货币总量增多,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现象。
三、控制通货膨胀效应的办法
(一)控制财政挤出
一个国家对于财政的支配能力是有限制的,不可能一直进行债务发行。根据相关研究,当国家以自身财政对市场经济进行刺激,通货膨胀现象即便是出现也不会是长期存在,最终仍然能够回到最初水平。这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国债的发行是可行办法。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国债不能够大量发行,随着新经济形式开始在我国形成,因此将财政缓慢而不休止扩张是不行的,最终仍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现象出现。故政府要对财政赤字最好严格把控。
(二)保持政府信誉
保持政府信誉,是保持政府在国债上一直拥有偿还能力,不能够一直处于亏空的状态。当政府对国债偿还具有一定能力时,人民愿意买进国债,这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现象出现。但是,一旦政府在偿还能力上长期处于无法偿还的状态,国债便不具备公信力,也就意味着如果政府再进行国债发售将很可能面临无人问津的局面。但是财政赤字的状况一直存在,只好使得增加货币数量或向其他国家贷款等形式补足财政空缺,这两者都是极其无奈的做法。当货币数量增加,市场货币总量便会增加,通货膨胀现象就会出现,物价也会提高。
当政府出现赤字,可以通过财政赤字间接货币化形式减缓政府财务压力。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央行独立性以及财政当局的收支管理对货币的发行进行控制,要尽量防止人民银行不断增加货币总量而引起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我国在财政上才能够保持良好状态,处于可以利用的状态。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模式下,我国拥有着不可能忽略的经济压力,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率也在不断加快。我国财务近几年都呈现出赤字状态,一直徘徊在警戒线附近,如果政府不对这种状况进行控制,可能就导致无法偿还债务,导致政府公信力降低,国债无法售卖。因此我国在财务上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将债务还清,否则问题巨大。在当代经济形势下,不确定因素很多,在众多因素影响下,政府要及时调整经济结构,维持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子晖,周天芸,黄新飞.我国财政赤字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效应——来自有向无环图研究的新证据[J].金融研究,2014,(12):55-70.
[2]崔惠民,马涛,崔永.中国的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1952—2012[J].经济学家,2014,(04):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