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深处的一抹蓝

来源 :海峡钓之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gaow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名:袁维恩
  网名:大连老袁
  钓龄:19年
  SAC:作为一个海钓人,你是怎样看待大海的?
  袁维恩:对于海钓人而言,海,就是世上最美的地方。大海,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也是旅途疲惫的憩所,更是心灵深处的天堂。
  海,是静的,海风轻盈掠过礁石,不再带起汹涌澎湃的浪花。这一切,仿佛是为了此时的海钓人而如此安静,因为,海是海钓人的海。海钓人的那些船儿,在夕阳的余晖里,承载了海钓人的希望渐行渐远,漂向遥远的那端……
  海的那端是什么?是海的岸吗?还是更深的海?在海钓人的眼里,海的那端是希望,是对海永恒的期望!
  SAC:您最难忘的钓鱼经历是哪次?
  袁维恩:这是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钓鱼经历。1989年的一天,一个朋友安排我们一起出海钓鱼。那时候,钓鱼是以岸钓为主,很少有机会船钓。那时,出海钓鱼,尤其是到心中向往的老片、小平岛等处船钓,几乎就等同于要去国外旅行一样。那一夜,我辗转反侧,了无睡意,爬起来无数次,看看天上有没有星星,听听外面有没有风,一晚上看了无数遍窗台上的沙蚕有没有被邻居家的猫糟蹋。就这样,我第一次披星戴月登上了第一班公交车,因为看错了表,在海边整整等了90分钟。
  我们去船钓的地方是在小平岛的三坨子和四坨子之间,间或也钓钓三坨子外的礓子。一上午全船四个人钓了大概40斤左右的黄鱼、黑鱼。
  在那天临近中午时,鱼口渐稀。船老大决定在三坨子和四坨子间午休,补充弹药。我一边吃饭一边把手提线系在脚趾头上。没多久,脚上传来轻轻地抖动,提上来一看是一条不足二两重的小黄鱼,顺手将小鱼和钓组抛入水中。船随着缓流、微风在水面慢慢晃着,我的大脚趾突然被狠狠地撕扯着,忍着剧痛我拽过手提线,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上拉,线不但收不上来,反而一寸寸、一尺尺地往外跑。我的手指在线的剧烈摩擦之下,仿佛要“冒烟”了,此时的我顾不上疼痛,死死抓住这条拴着无限希望的鱼线,眼前啥也看不见,耳边啥也听不到,感觉身边也好像已经没有了人……直到船老大硬从我的手上抢过鱼线时,我才回到现实中来。我呆呆地看着船老大躬着腰,头顶冒着汗雾与海底久久没有露面的“怪物”搏斗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只听船老大喊了一声,我抬眼看去,在十几米外,一个黑乎乎的“大锅盖”在水下几米处时隐时现。如此硕大的一条鱼,没有搭钩、抄网,想拿上船来,无疑是痴人说梦。万般无奈下,船老大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办法能将这鱼弄上来,那就是将船的一侧踩偏入水,把鱼顺势遛进船舱。一听这个,不会游泳的钓友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正在尴尬之际。那条已恢复体力的大鱼,在“盛怒”之下一个翻身后扬长而去,水面上仅留有几缕殷殷的血色。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失利,让我坚定了要钓大鱼的信念。
  SAC:听说您痴迷船钓也是近十年的事。为什么?
  袁维恩:在随后的近十年里,我很少再接触船钓,而王要是在城市边缘的礁石上钓鱼。那时候的鱼还很多,我也不喜欢坐船出去钓鱼,因为我晕船晕得厉害。
  直到1997年,我才再次玩起了船钓,但身上总少不了晕船药,经常是没上船先吃6片晕船药,上了船照样晕得一塌糊涂。随着出海钓鱼的次数增多,晕船症状总算有了改善,再后来,只吃、片药也能坚持一天。
  SAc:成功克服晕船症之后,你对船钓是否更加痴迷?
  袁维恩:从2002年起,我频繁地邀钓友出钓,疯狂地购进装备,西玛诺竿和轮共计11套,国产的竿和轮也不下10套,至于竿包、竿架、行头更是不计其数。钓友之间的交流,让我的海钓技术进步很快。在经历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之后,我总是竖着耳朵听钓友讲解各自的看家本领,一听说哪里出鱼了,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去。坐在渔具店一听说有的友钓上20斤的大黑鱼,想都不想就照葫芦画瓢立马买一套和那人一模一样的“家什”,然后就照猫画虎地向别人再讲一遍,讲得活灵活现,甚至非说自己就在同一条船上亲眼所见的鱼获。就这样一步一步,我从一个初学者走到了现在。
  SAC:海钓给你的最深感受是什么?
  袁维思:海钓人对海钓的最大理解是修身养性,寓娱于渔。一把剪刀两只钩、一个铅坠带天平,主线下面系转环,量好长度要归零,子线理顺再下钩。这看似一种机械状态的操作,却可以循序渐进。不耻下问,逐步熟练。胜亦喜败不馁,三五年的磨练就可以轻车熟路,驾轻就熟了。到那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于忘我到无我,于有境到忘忧,岂不快哉?
  钓鱼人是很讲缘的,借一句话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来。如果仅仅是一个“缘”字,倒也不值得大写特写。往往钓鱼人走到一起,不为名不求利,真诚地切磋技艺、探讨经验,天南地北今古奇事大侃一通,就自然而然成了朋友。可谓“百年修得同船钓”吧!
其他文献
垂钓之美,美在其身姿。英武、专注、轩昂——这是我对其外观的粉饰。  说其英武,是讲其装备专业,披挂齐整,一应行头俱全,看上去就是个活脱脱的“武装到头顶”的现代版姜子牙!古时候的“蓑笠翁”形象,是不可与其同日而语的,寒酸气早已远离了浑身上下灌注着新潮“佐料”的潇洒玩家——咱们的这些亲近山水、亲近大海的垂钓高手!  说其专注,是断然没有“小猫钓鱼”的三心二意,更不是作秀般的花拳绣腿,而是静下心来与鱼儿
期刊
海洋空气中蕴含着比陆地上多三分之二的高浓度负离子,给人以呼吸舒畅的惬意享受。游艇、海洋,为忙碌的现代人舒解了都市生活中的紧张与压力。  游艇仿佛一座海上的公寓,不仅是品位的体现,还在亲友聚会、商务交往中起着奇妙的作用。带上家人、孩子一同体验游艇的魅力,尤其对于充满活力的青少年,游艇与海洋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冒险精神,激发想象力。同时,正如陆地上有高尔夫交际一样,在游艇上进行商务交流也是不错的
期刊
在蓝天白云下,在地平线的尽头,在都市人很少涉足的地方,面对着一潭碧波,我的心便跳动异常,宛如相遇了离别已久的恋人,一切都是如此的急迫,在悄然无息中却令我激动得窒息。  然而,当我的金钩从芙蓉丛中缓缓沉入水底的时候,无论是翩翩起舞的彩蝶,还是停立在竿梢的蜻蜓以及那静卧在荷中的青蛙,我均无暇一览。在我的眼帘中,只有蓝天,只有了碧水,只有了在蓝天、碧水中静立的彩色浮漂。至此,心便若云了。  第一次空着鱼
期刊
船在浪涌间行进,近距离接触这湛蓝的海面,呼吸着浪花传来海的气息,我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赠予。今天出矶的有:胖哥、小钟、鹭岛蝶岛人、老蔡、老洪及我共六人,我们的目标是白屿岛。看着越来越清晰的白屿岛,心中的欲望也在慢慢强烈……  船顶着礁,众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迅速将装备传递上岸。老洪和老蔡两人玩沉底钓,带着大家的祝福转战浯屿。由于是初上白屿,该时间潮水处于退潮阶段。歇口气后,小钟、胖哥、鹭岛蝶岛人及
期刊
浮游矶钓,有人说就是“轻矶钓”,也有人认为它是“针对浮水鱼”的钓法,更有人引用日本名词说它是“矶上物钓”,甚至有人说是“浮卡世钓法”。到底哪一个对?实在令人不知所措。其实,严格讲起来,上述各个称呼都有一点对又都不太对,因为:  一、“轻矶钓”主要是相对于重矶钓而来的称呼,意思是指用较轻便的家俬,在矶岩海岸钓取比较小型的对象鱼。这名词并未表达出“浮游”的意义。  二、“针对浮水鱼”一说中的“浮水鱼”
期刊
每次坐船,无论是客船、货船,亦或商用游艇,我总是在怀疑那薄薄一层隔离层(舱壁)的功用。深入了解后,我才恍然大悟。  主船体在设计和建造时按要求设置了若干的横向和纵向舱壁,而舱壁并不像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单单起到分隔的作用。这些舱壁所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将船体内部分隔成若干个舱室,以便安装各种机械设备及装载货物、燃油、淡水、备品和压载水等;横舱壁对保证船体的横向强度和刚性起很大作用,它是船
期刊
游艇好比车子一样,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维护与定期保养。除了每次回航后须用淡水将外部完全冲洗外,定期用淡水清洗循环系统更是不可忽略,这样爱船才能够常保如新。  游艇购买后,要熟读该船的使用指南,养成新的保养习惯,了解自己游艇的特点和机器性能,复杂的机件与引擎交由专业技师来定期保养。另外最重要的就是驾驶人的习惯与观念,以往人们没有定期保养的观念,等到真正出了问题,损坏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了。小问题的及时处理,
期刊
海涂,在许多内陆人的眼里,它是个陌生的名词。其实就是生活在海边的人,也不见得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因为海涂并不是每个地方的海边都有的,它一般只存在江河的入海口。没有江河入海的海边,或许有海滩,或许有沙滩,但不会有海涂。  海涂的形成,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江河从上游带来的泥沙的沉积,形成滩涂。  我的家乡在浙东沿海,说起家乡的海涂,总有种梦牵魂萦的感觉。那土黄色的又松又软的滩涂,犹如金黄色的沙漠,在海天
期刊
记得曾看过一篇梁实秋先生所写散文,是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男人首先给人的印象是脏”、“喜欢用手指在脚趾缝反复挖掘,而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哑然之余,惊喜和惶恐并存。喜是因为自己身上有些毛病没有,恐是因为有些也确实存在。之后,慢慢从懵懂走向成熟,也知道了“品”字对人生的重要。  酒品,道听途说有四种境界,分别为:“酒鬼、酒徒、酒仙和酒圣”。酒鬼,“有酒必喝、喝之必醉、醉之必烂、醒
期刊
你在大海上享受快乐的同时,是否注意到默默忍受浪花飞溅的舷窗?它们给了我们光明,却独自忍受海水的侵蚀……  舷窗,是指安装在船体两侧或者甲板上方、允许阳光和空气进出内室的窗户。由于游艇类水上交通工具的航行范围是在水上,所以舷窗的密闭性和抗风暴性显得尤为重要。船艇在海面上行进,总会激起浪花,而水浪的力量可以通过金属船体传递冲击波,波浪起伏的力量就很容易撕破方形舷窗的角,所以船艇的舷窗一般都是圆形的。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