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鲜食豆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保山市鲜食豆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保山市鲜食豆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鲜食豆类;现状;问题;对策;云南保山
  中图分类号 F326.1;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87-01
  1 保山市鲜食豆类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及销售情况
  2005年,保山市鲜食蔬菜种植面积1.98万hm2,产量32.45万t,产值3.69亿元。2012年鲜食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hm2,产量50.2万t,产值26亿元。其中,鲜食豆类种植面积2.06万hm2,产量40.8万t,产值16.32亿元。鲜食蔬菜商品量34万t,占总产量的67.73%,外销27万t左右(以鲜食豆类为主)。主要销往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青海、河北、北京、甘肃、西藏以及省内的昆明、下关、怒江、德宏等地[1]。
  1.2 标准化生产情况
  由于保山集低纬气候、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山地气候于一体,干湿季节分明,冬春干旱是保山市主要的气候特征之一,但保山市有“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秋季雨量充沛”的自然气候优势和立体气候突出的特点,对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特别是鲜食豆类独具特色优势。目前保山市鲜食豆类种植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化、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生产技术水平在全省已属领先地位。截至2012年10月底,已建设无公害鲜食豆类生产基地3 373.33 hm2,带动了全市逾2.67万hm2蔬菜的生产。
  1.3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部门负责全市鲜食豆类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市、县等部门负责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和管理工作,乡镇农科站,均配有技术干部从事种植技术推广。截至2012年末,全市有4个县区(隆阳、施甸、腾冲和昌宁)争取到国家级现代农业(鲜食蔬菜)示范建设項目6个,有效地推动了保山市鲜食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1.4 特色优势显现,农民增收显著
  近年来,保山市充分利用“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秋季雨量充沛”的自然气候优势和立体气候突出的特点,大力发展鲜食豆类特色优势蔬菜,成为主产菜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以潞江河谷和枯柯河谷为代表的冬早露地鲜食豆类面积种植面积在0.67万hm2左右,平均纯效益达22.5万元/hm2左右;以温暖区保山坝、施甸坝、柯街、界头和蒲缥等区域为代表的鲜食豆类面积达1.00万hm2左右,平均纯效益在5.25万元/hm2左右。由于优势和特色的充分显现,全市鲜食豆类产区农民人均可从鲜食豆类产业上获得收入4 000元左右,占当地农民收入的70%以上,成为保山市较富裕的区域之一。
  2 保山市鲜食豆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优势
  目前,保山市鲜食豆类生产缺乏能在产业化经营中担当“龙头”的企业,现有的企业均为小规模或作坊式加工型,缺乏品牌效应,大部分产品贴牌销售,优质鲜食豆类没有得到优价回报。
  2.2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保山市地方财力有限,对鲜食豆类产业的生产性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等资金投入不足,抑制了鲜食豆类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的进程。
  2.3 缺乏信息平台和交易市场
  保山市属全国“南菜北调”和“南菜南运”的主产区,但目前尚未建设有一定规模的鲜食蔬菜交易(组装)市场和鲜食蔬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营销网络尚待健全,存在经营方式落后、经营规模不大、市场信息不灵、缺乏订单等现象,同时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经营风险高,极易挫伤菜农及鲜食蔬菜生产商的积极性。
  2.4 技术力量薄弱
  据统计,目前保山市平均400 hm2鲜食豆类只拥有1名科技人员,对大面积鲜食豆类生产技术指导不利,致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严重制约着鲜食豆类产业的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鲜食豆类产业的引导,增加资金投入
  近期鲜食豆类产业的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鲜食豆类生产;二是进一步开拓鲜食豆类商品销售市场[2]。而无公害(绿色)鲜食豆类的生产和管理,涉及农业、环保、商务、市场管理、生产资料供应、产后加工等部门和行业,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增加资金投入,开展多部门协同配合,做大做强鲜食豆类产业。
  3.2 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结合保山市实际和目前市场供求关系,重点抓好热区和温暖区的鲜食豆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良种引进推广、生产技术标准的应用和开展技术培训,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鲜食豆类,并进行产品认证,创建保山无公害(绿色)鲜食豆类品牌,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3.3 培植引进加工企业
  由于目前保山市在鲜食豆类产业发展中缺乏精、深加工企业,产品基本以鲜货交易,价格受市场制约,豆农效益不稳定。为提升鲜食豆类产业的综合效益,必须进行精、深加工,延长、拓宽产业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鲜食豆类(下转第90页)
  (上接第87页)
  产品,提高采后处理和包装的商品化加工水平,加大脱水、速冻、保鲜豆类的产品开发,提升加工水平[3]。
  3.4 大力发展生产专业合作社,进行社超对接
  为有效控制鲜食蔬菜交易市场的次序,鼓励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走出去,与各大超市、工厂、学校等消费量稳定的终端对接,这不仅能有效地稳定消费市场,同时对避免菜价的大起大落、保护菜农的利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5 进行品牌和市场培植
  政府应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在有一定种植规模的鲜食豆类生产区,开展无公害(绿色)鲜食豆类基地建设,进行出口基地备案和产品认证,使用无公害(绿色)鲜食豆类专用标识,树立保山鲜食豆类品牌优势[4]。同时应加强鲜食豆类交易市场建设和宣传,筑巢引凤,让全国各地的菜商进一步认识保山鲜食豆类,并到保山进货,把保山市鲜食豆类产业打造成滇西鲜食豆类生产、交易和加工的集散地。
  4 参考文献
  [1] 梁泉,郭华春,尹元萍,等.云南省豆类作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大豆通报,2008(1):40-43.
  [2] 王玉兰.云南省大豆科研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J].大豆通报,2003(2):3-4.
  [3] 华劲松.凉山州豆类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121-123.
  [4] 海月英.隆德县豆类开发利用前景及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4):107,127.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结合多年来南京市气象观测资料,阐述了南京市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并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相关防御对策,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防御对策;江苏南京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4-0184-01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洪涝、干旱、雷电、冰雹、高温、低温冷害、
针对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些难题,选择部分较为重要的储层特征,从叠前地震角度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与正演模型模拟测试.对多个不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定性的描述,对
摘要 总结了拱棚西瓜套种辣椒带种葡萄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移栽及管理等,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当年西瓜产量为51 t/hm2(含平茬),套种辣椒产量9 450 kg/hm2,带种葡萄翌年产量7 125 kg/hm2。  关键词 西瓜;辣椒;葡萄;套种;带种;高效栽培;拱棚  中图分类号 S651.04 .7;S631.3.04 .7;S663.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
本研究为脱硫石膏建材资源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煅烧温度对处理后脱硫石膏的性能影响,确定脱硫石膏具有最好胶凝性的处理工艺;并且采用激发剂对煅烧处理后的脱
以吉林省通化农科院水稻育种二室选育的28份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28份材料中,中晚熟组中CIO、C12、C14、C16、C22和C25水稻新品系的产量和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