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据统计,现在中国有1.2亿的农民工常年在外地城市工作由此产生2千万的未成年儿童留守在家里。90.2%的留守儿童只能靠电话与父母联系,并且这些儿童有时是一周或一周以上或者更长,时间才与外地父母联系,有的甚至从未与父母联系过。也有被调查对象表明不想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这些在成长道上缺乏家庭温暖,父母照料,家人关爱的被留在家里的孩子,他们就成了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个群体在当今社会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留守儿童”。
关键词:心理教育;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如此之多的留守儿童在农村生活,对于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中国来说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同时,基于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感,我们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对我所在代课学校和我县一些乡村中小学的调查研究结合所带班级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总结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希望可以引起全社会和全民族的重视和关注并及时找出一些应对措施,使这样一个群体在当今社会能够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生活中缺少关爱导致性格缺陷
当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只能跟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生活在一起,由于他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阶段,当他们心理或哪方面遇到问题时得不到父母有效正确的开解,遇到不得当的行为举止的表现也得不到父母及时制止和教导,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受到影响。
2.学习中缺少帮助源于隔代抚养的苦果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由于他们对孩子有一定程度上的溺爱,所以在学习的辅导方面和督促方面是不足的。同时,也因他们错误的认為,只要孩子在吃穿上好,注意安全就可以的观点,使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关心少之又少。每天放学回家问问他们有没有作业就什么也不管了,有的甚至连问也不问,更别说是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在课后缺少督促和辅导,所以老师不能将所有的学生都照顾,因此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导致他们成绩下降。
3.人生理想目标的缺失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万般皆下苦,惟有读书高”我们可以想象在农村人的眼里,读书的好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农村的孩子也只有靠读书来决定他们是种地还是摆脱农民的身份。但是由于打工潮的影响,让很多的家长认为虽然打工者没有什么知识,没有很高的素质,但却能赚大钱,而且现在好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和家长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因为那些打工者带来的冲击力是很强的,过年过节看到他们风光无限,浑身上下装扮的都是名牌。使初中生高中生暗暗地羡慕,自然而然的产生辍学的念头。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是影响孩子的开端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众多的研究表明家庭较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应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完整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为了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要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创造与孩子能够见面的条件,使自己与孩子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不能因眼前的利益而牺牲孩子的成长和他们美好的未来。同时应多和家里的监护人和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准确的知道孩子的情况。这样有利于去孩子的教育。
2.学校方面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培育他们是教育的关键,因此,留守儿童在因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明确教育实质。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本来由家庭承担的那部分教育也放到学校教育之中,因此,学校在这样的条件下又扮演着两种角色承受着两种压力。所以,学校要进一步深入内部改革,要先将育人放在前位然后在讲成绩。不要只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要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让学校变成孩子们所喜欢的另一个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学校老师心理教育的相关培训,使老师能够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能够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对遇到挫折或困难的孩子给予心灵上的抚慰。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孤僻、冷淡的心理,以此弥补家庭对他们教育的缺失。学校在辅导他们时,让他们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信、自立、自强。将父母不在身边看成是成长中的一种考验,敢于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校应对其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励志成才是必要的前提。中国古语说的好“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给每个学生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让其成为孩子的动力。
3.社会方面
由各村带头,联合当地政府,共同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政府人员,各级妇联等组织要深入到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困难,准确了解留守儿童和家长的实际需求,从实际中找去解决方法。政府应大力发展地方性经济,使农民工能够就近务工,可以让孩子与父母减少分居两地的情况。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政府应切实提出优惠政策,保证农民工的子女可以在身边上学。鼓励私人或政府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三、结语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定。关注他们也是全社会人们的责任,政府也是责无旁贷的。同时我们应把这个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去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中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的中国梦需要他们来实现,我们的疆土将有他们来守卫。让全中国人民都行动起来吧!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多关心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吧!
关键词:心理教育;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如此之多的留守儿童在农村生活,对于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中国来说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同时,基于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感,我们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对我所在代课学校和我县一些乡村中小学的调查研究结合所带班级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总结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希望可以引起全社会和全民族的重视和关注并及时找出一些应对措施,使这样一个群体在当今社会能够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生活中缺少关爱导致性格缺陷
当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只能跟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生活在一起,由于他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阶段,当他们心理或哪方面遇到问题时得不到父母有效正确的开解,遇到不得当的行为举止的表现也得不到父母及时制止和教导,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受到影响。
2.学习中缺少帮助源于隔代抚养的苦果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由于他们对孩子有一定程度上的溺爱,所以在学习的辅导方面和督促方面是不足的。同时,也因他们错误的认為,只要孩子在吃穿上好,注意安全就可以的观点,使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关心少之又少。每天放学回家问问他们有没有作业就什么也不管了,有的甚至连问也不问,更别说是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在课后缺少督促和辅导,所以老师不能将所有的学生都照顾,因此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导致他们成绩下降。
3.人生理想目标的缺失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万般皆下苦,惟有读书高”我们可以想象在农村人的眼里,读书的好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农村的孩子也只有靠读书来决定他们是种地还是摆脱农民的身份。但是由于打工潮的影响,让很多的家长认为虽然打工者没有什么知识,没有很高的素质,但却能赚大钱,而且现在好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和家长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因为那些打工者带来的冲击力是很强的,过年过节看到他们风光无限,浑身上下装扮的都是名牌。使初中生高中生暗暗地羡慕,自然而然的产生辍学的念头。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是影响孩子的开端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众多的研究表明家庭较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应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完整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为了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要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创造与孩子能够见面的条件,使自己与孩子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不能因眼前的利益而牺牲孩子的成长和他们美好的未来。同时应多和家里的监护人和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准确的知道孩子的情况。这样有利于去孩子的教育。
2.学校方面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培育他们是教育的关键,因此,留守儿童在因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明确教育实质。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本来由家庭承担的那部分教育也放到学校教育之中,因此,学校在这样的条件下又扮演着两种角色承受着两种压力。所以,学校要进一步深入内部改革,要先将育人放在前位然后在讲成绩。不要只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要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让学校变成孩子们所喜欢的另一个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学校老师心理教育的相关培训,使老师能够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能够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对遇到挫折或困难的孩子给予心灵上的抚慰。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孤僻、冷淡的心理,以此弥补家庭对他们教育的缺失。学校在辅导他们时,让他们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信、自立、自强。将父母不在身边看成是成长中的一种考验,敢于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校应对其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励志成才是必要的前提。中国古语说的好“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给每个学生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让其成为孩子的动力。
3.社会方面
由各村带头,联合当地政府,共同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政府人员,各级妇联等组织要深入到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困难,准确了解留守儿童和家长的实际需求,从实际中找去解决方法。政府应大力发展地方性经济,使农民工能够就近务工,可以让孩子与父母减少分居两地的情况。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政府应切实提出优惠政策,保证农民工的子女可以在身边上学。鼓励私人或政府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三、结语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定。关注他们也是全社会人们的责任,政府也是责无旁贷的。同时我们应把这个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去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中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的中国梦需要他们来实现,我们的疆土将有他们来守卫。让全中国人民都行动起来吧!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多关心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