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写出了爱情中等待的辛酸——爱情是甜的又是苦的,等待中却让人神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古诗词中的等待又是怎样的。
一、《诗经》中的热恋
邶风·静女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里没有任何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代以后的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等句形象地描绘出了小伙子等待心爱的姑娘出现的焦急心情以及他对姑娘无比的爱意。“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表达了小伙子的痴情:本来挺普通的茅草,一经姑娘的手,就“洵美且异”,可见男子的一片痴心,颇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味道。这时的爱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是美好的初恋。
采 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真挚的恋歌,诗歌写一位男青年对一位采葛的姑娘非常爱慕,所以才唱出这首歌,以表达他深深的思恋之情。事虽平常,但诗人抓住了青年男女热恋中因相思而感觉离别时间特别长久的这一典型心理,采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来表达对姑娘的执著而热切的爱恋之情。《采葛》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将情人因相思,不得相见就度日如年的痛苦难挨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在了世人眼前,这恐怕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一如胶似漆。
二、东汉时的相思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物尚如此,人何以堪?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怎么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怎么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经久的同情和深深的叹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人传诵的柳永的词句不是来源于东汉吗?
三、唐朝的回忆与等待
题都城南庄
崔 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此诗,整篇写今昔之感。当时“此门中”正春风拂煦、桃花盛开,立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其面容与桃花交互映照,着实靓丽。在这里,诗人抓住“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红”三字一点,顿把人面花光交相辉映又争妍斗胜的美好景象勾勒得栩栩如生。“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颜,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神驰目注、意夺情摇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动人的一幕,从而激发了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好联想,留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女子早起梳妆后,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望远以待爱人远行归来。看了无数只船,都不是爱人所乘的,直到黄昏,仍只有江水相伴。望着长满白蘋的水中汀洲,女子不禁潸然泪下。以女子一日之生活为线索,可想象她日日如此,其哀怨可知。在时间上,从早到晚;在空间上,从眼前之汀洲到极目之远帆;在情绪上,从希望到失望;在程度上,从一帆到千帆,从每一帆之小失望到黄昏日落最后之大失望,气氛渲染到高潮,然后以旧游之处结束。这无尽的盼望,无尽的等待,无尽的相思啊!
四、宋代的热烈与甜蜜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相逢之难,相思之深。“日日”言思念犹如江水滔滔不绝,表现了思恋之久。“共饮”二字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则写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执著的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感情热烈而直露,深得民歌神韵,如一首情意绵绵的恋歌,在民间流传甚广。
鹊桥仙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不但具有缠绵悱恻的情调,而且充满罗曼蒂克的韵味。爱能承受多久的分离?也许两个人每天相守在一起,但是心却离得好远;也许两个人天各一方,心却始终在一起。爱情可以跨越时空,追求至情至信的最高境界,在思念中牵挂,在等待中追寻永恒,这是每个懂得爱情的人的追求。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的《赋别》,写出了甜蜜的哀愁。分离是哀愁的,可分离又能带来下一次甜蜜的等待。
让我们穿越诗骚流韵,在爱的诗文中体味这份甜蜜的情思吧!
一、《诗经》中的热恋
邶风·静女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里没有任何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代以后的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等句形象地描绘出了小伙子等待心爱的姑娘出现的焦急心情以及他对姑娘无比的爱意。“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表达了小伙子的痴情:本来挺普通的茅草,一经姑娘的手,就“洵美且异”,可见男子的一片痴心,颇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味道。这时的爱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是美好的初恋。
采 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真挚的恋歌,诗歌写一位男青年对一位采葛的姑娘非常爱慕,所以才唱出这首歌,以表达他深深的思恋之情。事虽平常,但诗人抓住了青年男女热恋中因相思而感觉离别时间特别长久的这一典型心理,采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来表达对姑娘的执著而热切的爱恋之情。《采葛》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将情人因相思,不得相见就度日如年的痛苦难挨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在了世人眼前,这恐怕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一如胶似漆。
二、东汉时的相思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物尚如此,人何以堪?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怎么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怎么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经久的同情和深深的叹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人传诵的柳永的词句不是来源于东汉吗?
三、唐朝的回忆与等待
题都城南庄
崔 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此诗,整篇写今昔之感。当时“此门中”正春风拂煦、桃花盛开,立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其面容与桃花交互映照,着实靓丽。在这里,诗人抓住“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红”三字一点,顿把人面花光交相辉映又争妍斗胜的美好景象勾勒得栩栩如生。“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颜,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神驰目注、意夺情摇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动人的一幕,从而激发了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好联想,留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女子早起梳妆后,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望远以待爱人远行归来。看了无数只船,都不是爱人所乘的,直到黄昏,仍只有江水相伴。望着长满白蘋的水中汀洲,女子不禁潸然泪下。以女子一日之生活为线索,可想象她日日如此,其哀怨可知。在时间上,从早到晚;在空间上,从眼前之汀洲到极目之远帆;在情绪上,从希望到失望;在程度上,从一帆到千帆,从每一帆之小失望到黄昏日落最后之大失望,气氛渲染到高潮,然后以旧游之处结束。这无尽的盼望,无尽的等待,无尽的相思啊!
四、宋代的热烈与甜蜜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相逢之难,相思之深。“日日”言思念犹如江水滔滔不绝,表现了思恋之久。“共饮”二字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则写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执著的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感情热烈而直露,深得民歌神韵,如一首情意绵绵的恋歌,在民间流传甚广。
鹊桥仙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不但具有缠绵悱恻的情调,而且充满罗曼蒂克的韵味。爱能承受多久的分离?也许两个人每天相守在一起,但是心却离得好远;也许两个人天各一方,心却始终在一起。爱情可以跨越时空,追求至情至信的最高境界,在思念中牵挂,在等待中追寻永恒,这是每个懂得爱情的人的追求。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的《赋别》,写出了甜蜜的哀愁。分离是哀愁的,可分离又能带来下一次甜蜜的等待。
让我们穿越诗骚流韵,在爱的诗文中体味这份甜蜜的情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