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成功经验主要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注重长远目标的追求、高度重视青少年球员的文化学习、重视学校足球运动普及和发展、努力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实行“足球一贯制”等。这些经验对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日本足球;人才;经验;启示
上世纪90 年代前,日本足球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徘徊,不仅与欧美足球强国的实力相距甚远,即使与亚洲的足球强国也有一定差距。如今日本足球已有质的飞跃,并称雄于亚洲足坛。自1998年至今连续4次入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比赛,1次进入16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日本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出色。反观中国足球运动水平却是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在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不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无疑具有重要借鉴。
1 日本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1.1 完善的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
日本根据本国的国情、民族特点、身体条件、足球基础等因素,制定了切合本国实际的足球训练体系,分别为基层地区中小学、47 个都道府县、9 个地域和由日本足球协会直接管理的国家训练中心。从最基层地区的中小学到都道府县的活动,是由当地足协根据日本足协和地域足协的要求,组织选拔运动员的集训、比赛、教练员进修、研讨等活动。地域训练中心的活动由日本足协派教练员组织并指导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训练中心发掘和培养优秀运动员。国家训练中心主要任务是组织全国地域级优秀足球后备人才集训与比赛,建立各级年龄国家代表队,由此形成“金字塔型”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各级训练中心情报资料共享,并根据国家训练中心指导意见开展训练、竞赛、教练员培训等活动。该制度是日本培养和发现优秀足球人才的主要途径,为日本培养了大批优秀球员。
1.2 注重长远目标的追求
日本足协在2006 年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计划中提出,到了2015年,在日本足协正式注册登记的足球人口要超过500万人;至2050年,要使正式注册登记的足球人口超过1000万人,独立举办一次世界杯足球赛,并争取进入冠亚军决赛。整个计划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计划”要求日本足协和所有足球从业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目标,比如,日本足协规定,每名职业教练都有义务“在一年当中教会一万个孩子踢球”,这是一个硬性规定,该指标也是决定一名教练员级别升迁的重要参考数据之一。可以看出,日本足球是以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为重点发展目标、然后才是对于成绩的追求。
1.3 高度重视青少年球员的文化学习
足球是一项需要个人智能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项目,良好的文化素质修养是比赛训练中正确的理解、判断、分析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球员的培养过程中,处理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问题是球员成长阶段的关键问题。日本青少年足球运动主要是在中小学开展,把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完全纳入教育系统,参加训练的学生都是在完成和普通学生同样的文化学习后开展业余训练活动。由于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现在日本职业俱乐部成年队中,有70%队员都是来自大学院校。
1.4 重视学校足球运动普及和发展
日本对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在组织、管理、资金投人等方面全力支持,并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每年都举办全国性的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及大学生足球赛事。在这些赛事中尤为令人关注的是全国高中生足球比赛,特别是决赛阶段的比赛,媒体、普通民众(尤其是家长)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甚至不亚于职业联赛。比赛中有潜质的优秀球员则有可能被选人职业队。这极大地推动了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
1.5 努力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
“名师出高徒”,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不仅要对技战术有高明的指导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明了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智能发展规律,并掌握具体的培养方法和手段。因此,在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中,教练员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近15 年来,日本有超过23000名的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其中以青少年教练员居多,从而保证了日本足球在青少年阶段就能够接受到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经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青年球员。
1.6 实行“足球一贯制”
所谓“足球一贯制”,就是全日本推行统一的足球训练教学大纲。从6 到18 岁,日本足联制定了相对完善和适合各个年龄段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训练计划。无论是职业队还是业余队,教练员都必须遵照统一的教学大纲,根据年龄段制定并完成训练内容。“足球一贯制”的实施使日本足球有统一的选材标准和发展方向,保证了日本足球发展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也使日本青少年球员都有着非常好的技术基础。
2 对中国足球的启示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多元化培养路径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是周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战略眼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发展战略,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停止“出线工程”,做好足球职业化改革与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相对稳定的包括普通学校、职业足球俱乐部、业余体校、青少年俱乐部在内的多元化培养路径,并使各条路径应上下畅通、衔接紧密,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并且要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切不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2.2 做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长期得不到保障,致使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导致其在球场内外
表现种种不端行为令人担忧,中国足球运动员成为“素质低”的代名词。因此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始终贯彻国家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解决“学训”矛盾,解决其文化教育的问题。而保障青少年球运动员文化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青少年回归国家的教育大环境。
2.3 以学校为重点,扩大足球运动普及面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足球运动的普及率。提高我国足球的普及率,首先国家要制定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划,重视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其次要整合现有资源,取消部分没有办学资质的青少年培训机构,加快学校场地的建设,开发教育系统资源,把足球普及的重点放到学校体育中。
2.4 加强俱乐部梯队建设
足球俱乐部,尤其是职业足球俱乐部,代表了足球运动的最高层次,引领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集中了该领域的各种优势,因此,俱乐部必须承担起应尽的义务,把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足球后备人才当成己任,抓好梯队建设,增加投入,为年轻队员尽快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徐金山,陈效科.对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进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5):15-18
[2]足球世情:稳固上升的人气[EB/OL].今日日本,http://www.tjf.or.jp/hidamari/index.htm.
关键词:日本足球;人才;经验;启示
上世纪90 年代前,日本足球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徘徊,不仅与欧美足球强国的实力相距甚远,即使与亚洲的足球强国也有一定差距。如今日本足球已有质的飞跃,并称雄于亚洲足坛。自1998年至今连续4次入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比赛,1次进入16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日本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出色。反观中国足球运动水平却是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在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不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无疑具有重要借鉴。
1 日本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1.1 完善的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
日本根据本国的国情、民族特点、身体条件、足球基础等因素,制定了切合本国实际的足球训练体系,分别为基层地区中小学、47 个都道府县、9 个地域和由日本足球协会直接管理的国家训练中心。从最基层地区的中小学到都道府县的活动,是由当地足协根据日本足协和地域足协的要求,组织选拔运动员的集训、比赛、教练员进修、研讨等活动。地域训练中心的活动由日本足协派教练员组织并指导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训练中心发掘和培养优秀运动员。国家训练中心主要任务是组织全国地域级优秀足球后备人才集训与比赛,建立各级年龄国家代表队,由此形成“金字塔型”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各级训练中心情报资料共享,并根据国家训练中心指导意见开展训练、竞赛、教练员培训等活动。该制度是日本培养和发现优秀足球人才的主要途径,为日本培养了大批优秀球员。
1.2 注重长远目标的追求
日本足协在2006 年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计划中提出,到了2015年,在日本足协正式注册登记的足球人口要超过500万人;至2050年,要使正式注册登记的足球人口超过1000万人,独立举办一次世界杯足球赛,并争取进入冠亚军决赛。整个计划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计划”要求日本足协和所有足球从业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目标,比如,日本足协规定,每名职业教练都有义务“在一年当中教会一万个孩子踢球”,这是一个硬性规定,该指标也是决定一名教练员级别升迁的重要参考数据之一。可以看出,日本足球是以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为重点发展目标、然后才是对于成绩的追求。
1.3 高度重视青少年球员的文化学习
足球是一项需要个人智能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项目,良好的文化素质修养是比赛训练中正确的理解、判断、分析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球员的培养过程中,处理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问题是球员成长阶段的关键问题。日本青少年足球运动主要是在中小学开展,把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完全纳入教育系统,参加训练的学生都是在完成和普通学生同样的文化学习后开展业余训练活动。由于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现在日本职业俱乐部成年队中,有70%队员都是来自大学院校。
1.4 重视学校足球运动普及和发展
日本对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在组织、管理、资金投人等方面全力支持,并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每年都举办全国性的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及大学生足球赛事。在这些赛事中尤为令人关注的是全国高中生足球比赛,特别是决赛阶段的比赛,媒体、普通民众(尤其是家长)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甚至不亚于职业联赛。比赛中有潜质的优秀球员则有可能被选人职业队。这极大地推动了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
1.5 努力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
“名师出高徒”,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不仅要对技战术有高明的指导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明了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智能发展规律,并掌握具体的培养方法和手段。因此,在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中,教练员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近15 年来,日本有超过23000名的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其中以青少年教练员居多,从而保证了日本足球在青少年阶段就能够接受到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经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青年球员。
1.6 实行“足球一贯制”
所谓“足球一贯制”,就是全日本推行统一的足球训练教学大纲。从6 到18 岁,日本足联制定了相对完善和适合各个年龄段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训练计划。无论是职业队还是业余队,教练员都必须遵照统一的教学大纲,根据年龄段制定并完成训练内容。“足球一贯制”的实施使日本足球有统一的选材标准和发展方向,保证了日本足球发展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也使日本青少年球员都有着非常好的技术基础。
2 对中国足球的启示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多元化培养路径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是周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战略眼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发展战略,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停止“出线工程”,做好足球职业化改革与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相对稳定的包括普通学校、职业足球俱乐部、业余体校、青少年俱乐部在内的多元化培养路径,并使各条路径应上下畅通、衔接紧密,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并且要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切不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2.2 做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长期得不到保障,致使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导致其在球场内外
表现种种不端行为令人担忧,中国足球运动员成为“素质低”的代名词。因此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始终贯彻国家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解决“学训”矛盾,解决其文化教育的问题。而保障青少年球运动员文化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青少年回归国家的教育大环境。
2.3 以学校为重点,扩大足球运动普及面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足球运动的普及率。提高我国足球的普及率,首先国家要制定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划,重视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其次要整合现有资源,取消部分没有办学资质的青少年培训机构,加快学校场地的建设,开发教育系统资源,把足球普及的重点放到学校体育中。
2.4 加强俱乐部梯队建设
足球俱乐部,尤其是职业足球俱乐部,代表了足球运动的最高层次,引领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集中了该领域的各种优势,因此,俱乐部必须承担起应尽的义务,把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足球后备人才当成己任,抓好梯队建设,增加投入,为年轻队员尽快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徐金山,陈效科.对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进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5):15-18
[2]足球世情:稳固上升的人气[EB/OL].今日日本,http://www.tjf.or.jp/hidamari/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