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这一论断,引发国内外经济学界高度关注,也引发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制度转轨、人口、资源等诸多“红利”消退,如何重启改革,创造新红利的热议。国土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发展的保障条件,用好改革红利是国土资源工作的应有之义。
用好改革红利应明确发展新阶段的目标要求。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新要求,处理好资源有限,发展无限的关系,处理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化”同步发展关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妥推进城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人地和谐,建设美丽中国,确实把资源配置好,管理好,保护好。
用好改革红利应找到制约新发展的差距空间。蓝图绘就,现实“骨感”。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我国发展的粮食安全、能源资源支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将长期处于紧约束状态,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加大,权益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的问题短期无法根除,国土资源保障服务科学发展新机制、管理新格局建设任重道远。
用好改革红利应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新突破。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资源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的资源宏观调控体系,实现资源管理调控与经济周期、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着力构建以资源利用方式促生产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激励约束、考核、评价机制。着力构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既保障城镇化合理发展,又防止城市“摊大饼”扩张,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着力构建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要求融入国土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展清洁能源、绿色矿业,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保护,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改革创新释放的更多红利,给力发展。
用好改革红利应明确发展新阶段的目标要求。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新要求,处理好资源有限,发展无限的关系,处理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化”同步发展关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妥推进城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人地和谐,建设美丽中国,确实把资源配置好,管理好,保护好。
用好改革红利应找到制约新发展的差距空间。蓝图绘就,现实“骨感”。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我国发展的粮食安全、能源资源支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将长期处于紧约束状态,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加大,权益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的问题短期无法根除,国土资源保障服务科学发展新机制、管理新格局建设任重道远。
用好改革红利应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新突破。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资源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的资源宏观调控体系,实现资源管理调控与经济周期、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着力构建以资源利用方式促生产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激励约束、考核、评价机制。着力构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既保障城镇化合理发展,又防止城市“摊大饼”扩张,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着力构建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要求融入国土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展清洁能源、绿色矿业,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保护,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改革创新释放的更多红利,给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