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实效性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开放性,避免片面性和形式性,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标准,分析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实效性与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育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进,提高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与开放性,才能够使数学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以及开放性的提高需要从教学的过程中以及课堂的互动下手,相关的教师需要明确数学教学实效性与开放性的含义,使其能够将必要的知识传递给需要的学生,使其能够融会贯通。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开放性的程度的高低对数学教学质量也同样存在本质性的影响,合理的控制开放性的伸缩程度,将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以下我将对在当代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与开放性问题进行研究论述。
  一、数学教学有效性与实效性概述
  数学教学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本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在进行知识的传输过程中应该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教学方式让台下的学生认识学习教学的含义,了解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严格地说,“有效的数学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论题,因为,这正是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课堂教学相对于具体目标的高效率性。第一,中国的数学教学每一堂课都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第二,中国的数学教学就是围绕所说的目标很好地组织起来的。例如,中国的数学课程通常包括“复习”“引入”“讲授”“练习”“总结”这样五个环节,而其中的所有细节,包括时间的配与板书的设计等,则都是围绕所说的目标精心安排的结果。第三,这事实上也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数学教师的实际定位。
  综上所述,由于“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直接关系到了对于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很好继承,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包括如何依据现代的教学理论以及课程改革的相关实践对其基本含义作出正确理解,并切实防止任何可能的片面性或极端化。
  二、对有效及开放数学教学的认识
  实效性以及开放性的数学教学需要相关的教师通过数学目标的建立以及任务的分配,在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使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得以实现,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绝对不能够出现授课教师一枝独秀的局面,要将开放性数学教学的含义融合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应认识到这样一点:教学的实效性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言的。其次,就当前而言,我们则又应当明确地强调:作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我们不仅应当十分关注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各种具体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应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包括由思维方法的学习向数学素养的重要过渡,即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價值。笼统地说,这也就是指,我们应突出强调数学教学相对于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的实效性。
  正因如此,数学课与语文课也就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语文课往往充满激情,数学教学则更加提倡冷静的理性分析;语文教学带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数学则追求普遍的知识,从而数学教学也就必定包括“去情景化、去个人化和去时间化”的过程。最后,数学学习同样涉及了人的本性,但这并非是普遍的爱,而是人类固有的好奇心、上进心(童心),即一种希望揭示世界最深刻奥秘的强烈情感。从而,如果说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通过朗读创设出好的学习情境,即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读出感情来,那么,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好奇心、上进心的主要手段就在于如何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同时又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地去从事学习,不仅能够学到知识,也能够学会思维,包括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容易看出,以上的分析事实上也就包含了对于“数学教学应当如何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的具体解答:与上面所提及的割裂、取代、简单组合等做法相对立,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在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之间所存在的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重要联系,从而,就如我们应以思维方法的分析带动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我们也应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养成一定的数学素养。
  三、 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与开放性
  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开放性,应该对数学教学的基本含义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对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制定合理、准确的教学方案,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开放性,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处理能力。
  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等,都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就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尽可能根据班上不同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一方面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对教材有多少认识,他们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什么地方需要重点评讲、仔细分析,哪些地方可以简单交代。在教学中,学生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间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得到更好的落实。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给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例如设计一些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学习的件,让不同学生各取所需,比如增加一些像游戏软件中的过关成份,让不同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充分利用网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共同来解决一些问题,如研究性学习。通过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资料,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校园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写难易程度不一的学习辅导材料,使教学中更能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利于因材施教,等等。
  学生应该是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主题,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积极性拉动起来,通过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热解读以及對基础概念的理念,强化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型结合的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及开放性。
  参考文献:
  [1]梁玲,贾波.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以社会经济发展為导向,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大量的熟练劳动者、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践表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有效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前进的步伐,使培养目标由重视知识培养向重视能力、素质培养过渡,满足职业教育对接市场经济、人才为社会服务的需求,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中职院校教学的主力军。基于此,本文以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为研究对象,就如何让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但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呢?我们一直致力于要寻求一种将课堂还归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的方法,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求知的内需,所以本文主要探究一种教学模式,改变沉闷的课堂,以期待能够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摘 要: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合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简称“新课标”
摘要: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都应该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源通,努力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所以,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家长都已经认可学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生。本文将从幼儿发展的现状出发,重点阐述学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学习 幼儿发展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
【摘 要】探索适应中职计算机形势发展要求的计算机实训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对中职计算机实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实训教学的目的、内容的选择、师资条件、教学的组织、辅助资源的建立和考核方法,并给出可行性实施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问题;改进实训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现在使用计算机的人越来越多,未来计算机技术的覆盖面会越来越广泛,应用也会越来越普及,社
摘要:美术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从开放性教学实践效果来看,尚有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改变美术教学观念,不断引导学生与开放性教学体系相适应,在不断引入开放性的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技术和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实现中专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中专;美术课堂;开放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在1921年,英国人尼尔创办了一所名为夏山学校的教育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涵,不断强化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立足于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