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明年试行“艺体陶冶计划”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1234567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12所小学明年将试行“艺体陶冶计划”(Programme for Active Learning,简称PAL),这项计划将在2016年推广到全国,让所有小学生都能接受“德智体群美”的全面教育。
  向来经济条件较好的父母,会把孩子送去接受绘画、音乐或体育训练,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家境差的孩子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学习机会。在“艺体陶冶”计划下,新加坡教育部将把体育与户外学习、表演与视觉艺术等非学术性科目,列入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正课,让每一个小学生,不论家庭背景或经济状况,从小都能接受艺术熏陶和体育训练,培养全面的能力。
  新加坡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说,让全体小学生在正课内接受艺术和体育训练,并不是要学生将来成为音乐家、画家或体育健将,而是希望他们在接触了对身心发展有帮助的体育和艺术活动后,建立强健的体魄和培养文化底蕴,同时让他们有在众人面前表演的经验,建立起自信心,有了抬头挺胸的底气,长大后在任何场合要发言、跳舞或者结交朋友,都不会觉得困难,这正是新时代的要求。
  傅海燕谈到新加坡未来十年的小学教育,将以融合东西方教育优点为特色,从强调智育到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
  (资料来源:《联合早报》 2009年4月29日)
其他文献
(一)内涵解读,凸显诚信教育的价值追求    诚信有“诚”与“信”的双重含义,“诚”即诚实、真实,实事求是,做到以诚接物,以诚待人,以诚律己。“信”即守信义、讲信用,并由此建立起信誉、信任等。“诚”和“信”的区别在于:“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的是指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信”更多的是指针对社会群体的多向要求;“诚”更多的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更多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心理辅导在德育工作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1.补偿功能。(1)观念补偿。学校心理辅导教育者的作用使人们认识到,教育者的地位不仅是主导者、权威者和塑造者,更应是协助者和治疗者。因此,它丰富了德育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内涵:第一,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不仅是组织者和设计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第二,教师不仅是道德知
从1897年《我的教育信条》开始,约翰杜威的文章和著作中就隐含了他对学校道德教育目的的阐述,如1908年出版的《伦理学》,1909年出版的《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释了他的教育理论,许多章节论述了他独具特色的学校道德教育目的观。另外,他在《道德中的三个独立要素》《人性会改变吗》《创造性的民主——我们面临的任务》《关于价值的几个问题》等文献中也对自己的道德教育目